《白杨礼赞》课堂实录(张爱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聚焦象征  纵深开掘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      文|张爱林

【教学设想】象征,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其实背后反映的是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白杨礼赞》是一篇抒情散文,集中体现在象征这一写法上,这是本文的文本特质,也是本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所在。一切景语皆情语,必须引导学生透过传神的景物描写,去触摸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进而触摸时代的脉搏。所以我把本文定位成诵读型+语用型文本。

【素养目标】

1.美读全文,读出雄健优美的语言特色

2.比读句群,品味谋篇布局的妙处和白杨独特形象气质

3.比读句式,掌握象征手法并联系生活发散思维纵深挖掘象征义

4. 感受抗日军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及蕴含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美读全文  读出雄健优美的语言特色

2.比读句群  品味谋篇布局的妙处和白杨独特形象气质

3.感受抗日军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及蕴含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难点】

比读句式,掌握象征手法并联系生活发散思维纵深挖掘象征义

【教学流程】

导入:同学们,请大家看一个字,你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板书:礼)

生齐:礼

师:什么意思呢?(生摇头)

屏显: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示,谓奉祀之神。“豊”是行礼之器。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师:那么《白杨礼赞》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1: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

师:好,请大家也怀着崇敬的心情大声读出茅盾先生对白杨的崇敬之情吧!

(生酝酿情感大声自由诵读全文)

屏显:第一环节:寻文脉之“白杨”

师:同学们,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就会发现文中有一个词反复出现了四次,是什么呢?它的作用你能看出来吗?

生2:“不平凡”,分别在1、4、6、8段。它的作用很明显,“崇敬地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就是本文的情感线索。

师:在本文还有几个长得相似的句子,请大家找一找,我们来求同比读一番,用“我发现了----------------”说话。

生3:我发现的是这三句话: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

这里强调了白杨树的极普通,因为它们极常见,它们不择环境,极易生长。还有由“那”到“这”写出了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顺序。

生4:我来补充一下,第2段写“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第3段写“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这两句也说明作者是先从远处观察的。

师:厉害,心细如发,聚合思维非常棒。大家再观察,前面李悦文说的三句话还有哪些词语有变化呢?

生5:我发现了从“实在是”到“决不是”,从“一种树”到“树”,句式越来越短,语气越来越肯定,情感越来越炽热。

生6:我发现了首尾有相似的句子: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这两句首尾呼应,都是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的,而且结尾“高声”一词

可看出语调更高昂,情感更浓郁。

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茅盾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喜欢运用重复词句的句群特色。

读起来章法严谨,刚劲豪迈,句子反复回环,意脉贯穿,体现了布局安排的艺术匠心。

板书:句群特色:词句重复,情感递增,意脉贯穿,章法严谨。

师:请大家齐读这两组句群,感受情感与句式的变化:

(生齐读)

第一组: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

第二组: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师:那么,这不平凡的白杨到底在作者眼里是什么形象呢?请大家品读第5段。

屏显:第二环节:析天地之“白杨”

要求:第一遍读,读出层次,请同学们先自读一遍,如果要分成三个层次,怎么分?说出理由。

(生齐读,遇到该分层的地方就停顿一拍,再读再停,检验全体理解程度,效果很好)

师:看来大家对分层没有难度,能从段落内容及结构顺序说说理由吗?

生7:我读出了三个层次,总分总。

师:这三个层次之间是什么样的结构关系呢?

生8:二三层是紧扣“力争上游”这个核心词来写的。

生9:我读出了第二层作者是按白杨的干、枝、叶、皮的顺序来描摹的,中间有分号,合在一层。

师:这四点都是写白杨树的什么特点的?

生:写外形特点的。

生10:我读出了二三层是按“描摹+感受”来写的。

师:也就是说作者先写外形特点,然后再写什么特点?

(生眼神提出质疑,无言)

师:如果把白杨树比作一个人是什么性格特点的人,能从第三层看出来吗?

生11:从“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就可以看出来,这是写白杨内在的性格品质的。

师:好,第二遍读,读出情感。

(先删去“绝”“一律”“紧紧”“也是”“几乎”“更”几个副词让学生读,再读原文读出以上几个词的重音,揣摩作者寄寓的浓烈情感)

第三遍读,读出形象。

齐读,力争读出刚劲豪迈雄健有力的语调来,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的特点。

屏显小结:

外在形象的不平凡:干(笔直) 枝(靠拢) 叶(向上) 皮(普通)

内在性格的不平凡:力争上游  积极向上  倔强坚强  不折不挠

师:同学们,可见在作者笔下,它虽不具阴柔之美,却是独具阳刚之气的伟丈夫,为什么作者心目中的白杨是这样独特的形象并会产生这样独特的感受呢?请先回答课后练习第四题。

屏显:第三环节:品历史之“白杨”

师:请大家读第7段,并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层层深入地把象征意义揭示出来的。(生精读思考)

生:是通过四个“难道”统领的排比反问句层层深入地揭示象征意义的。

师:“难道”是引领四个排比反问句的关键词,并不能看出是层层深入的,同学们,看屏幕,好好读一读。(生齐读,思考)

屏显:第7段:

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

生12:这四个句子分别用“只是”“至少”“竟”“更远一点”把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逐层深入地揭示出来。

师:对,这才是情感上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同学们,那么到底什么是象征手法呢?

屏显:象征,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是针对全篇来写的,强调的是神似,而比喻是针对一个句子来写的,强调的是形似。那么白杨形象与象征义之间到底有什么相似点呢?请说见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

屏显:

白杨(树)相似点(人)

干(笔直)-------正直    北方的农民

枝(靠拢)-------团结    哨兵

叶(向上)-------进取    精神和意志

皮(普通)-------朴质

师:那么,茅盾先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呢?

屏显一:知人论世:

1941年,正是抗战最艰苦年代,日寇在华北根据地疯狂扫荡,实行“三光”政策,蒋介石在军事压力和政治诱降下,公然一手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

当时生活在文网严密的国统区的茅盾先生,满怀抗战必胜的信心,热情歌颂了我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屏显二: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教育。 

他12岁就在作文中明志: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是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了茅盾文学奖。用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师:如此说来,茅盾先生何尝不是一棵时刻腾涌着爱国激情的倔强挺立的白杨树呢?

(生齐读第7段,要求七个关键词读出重音: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读好四个“难道”排比反问句,用层层递进的赞叹语气读出纵横决荡的气势美阳刚美。)

屏显:第四环节:思现实之“白杨”

同学们,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特定的抗战时期完成的一篇激荡着滚烫情感的宣言书,茅盾先生从参天耸立的白杨树身上看到了不平凡的向上的力量,进而想到了北方军民,想到了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与其说是白杨礼赞,不如说是白杨精神礼赞。那么,在当今的和平年代,在你我所处的现实生活中,面对日日常见的白杨树,你又能想到“白杨”的哪些象征意义呢?请开动脑筋,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说说自己的思考:

请用“由白杨                  想到                  的句式说话。

生13:由白杨不断汲取养分牢固根基想到了那些在基层扶贫的工作人员,他们扎根民众中间,造福百姓,才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生14:由白杨不怕环境恶劣仍然奋力生长想到了克服困难勇于夺冠的女排姑娘。

师:同学们,看来大家的思维有些固化,只能局限在具体的人群,其实象征手法也能从抽象的思想精神情感等方面去联想,给大家一些提示:

屏显示例:白杨象征义再开掘:

由白杨不惧尘沙风暴想到自我排毒自我和解的力量。

由白杨枯荣交替想到打破与重建的精神。

学生再思考,师生合作对话,整理如下:

由白杨傲立天地想到 享受孤独的人生境界

由白杨笔直向上想到  不攀权结贵的品质       

由白杨砍掉枝杈愈加挺拔想到去除杂念愈加纯粹的生活智慧

由白杨朴素的外表想到越谦逊越高贵

由白杨群体间各有间距想到守望适当的距离会显得更美

由白杨磨折不了想到敢于承受成长之痛的勇气

由白杨的倔强挺立想到仰望天空脚踏实地的做事信念

由白杨树根的不择环境想到适者生存的力量

由白杨树根的默默无闻想到宁静致远的力量

······

结语:同学们,时代的洪流由无数个平凡的你我他组成,每一个积极进取抗争命运的生命都是值得礼赞的,让我们共读《题白杨图》这首诗,在铿锵的音韵中深深回味茅盾先生似火焰般燃烧的民族豪情吧!

生齐读: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https://mp.weixin.qq.com/s/6DWUwnOaTYEicFZYLHh8xQ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