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完《唐诗三百首》以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市面上的《唐诗三百首》多到数不胜数,但是有很多号称“唐诗三百首”的书,其实都不足300首,有的甚至不到100首!

最初我接触的的《唐诗三百首》是为孩子选的有插图的,浅显本。书中以《咏鹅》这首诗开头。因为不甚了解,所以不以为意。

后来,听别人说我的那本是盗版,真正的《唐诗三百首》是蘅塘退士选编的。书中以张九龄的两首《感遇》开头。

其实,《唐诗三百首》的选本不下10本。在历代文人选编的大量唐诗选本中,公认最好的是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选入75位唐代诗人、2位无名氏的诗作共310首。

我背诵的就是这一选本。

我背诗,只是简单的了解其意义,通过反复诵读,达到背诵的目的。背完之后,我确实不会作诗,但可以随口吟哦。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唐代历史的缩影。

读《唐诗三百首》我们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李白笔下的“庐山秀出南斗旁,影落明湖青黛光”;王维笔下汉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祖国绮丽风光,现于眼前。

读《唐诗三百首》,衍生对战争的痛恨,对铁衣戍士的同情,以及闺中少妇的怜悯。杜甫写下“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变大了对战争的控诉;沈佺期的“少妇金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是对战争的无可奈何。

读《唐诗三百首》体会人不同的情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自信和洒脱;“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是报效朝廷的愿望;“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是退朝避世的得过且过。

在浩瀚的中华古籍中,若论深入人心者,无过于《唐诗三百首》。自其面世以来,伟人英雄读之以言志,达官巨贾诵之以怡情,家家户户持之以教儿童。而《唐诗三百首》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精粹,必将在历史的银河中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