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吐的基本含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8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建立友谊的桥梁。语言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庞大最广博的艺术。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同样一个意思,在语言上却有美丑之分、文野之别。谈吐礼仪的目的是通过传递尊重、友善、平等的信息,给人以美的感受。语言礼仪与一般语言的不同在于它不能使用侵犯他人的攻击性语言,而是通过文明、礼貌的语言建立起情感沟通的纽带。在使用轻松、诙谐、明快、幽默、委婉、庄严、赞美的语言所营造的自然、愉快、兴奋、亲切、可敬和舒畅的氛围中培植和增进友谊。 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择言选语是何等的重要。令人“三冬”暖,重在语言义涵上。鲁迅说:“语言有三美,意美在感心,音美在感观,形美在感目。”可见语言谈吐又是何等的重要。令人“三感”美,贵在语言的表述上。望大家的每句话都能使人心暖“三冬”,情感“三美”。
声音在语言中的地位相当重要。语言情感的语音表现主要集中在有声语言上,以声传意,以声传情。谈吐礼仪要求人们在讲话时要用有魅力的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要使自己说话的声音充满魅力,起码要做到两点:第一,要在乎自己说话的声音。第二,每天不断地练习自己说话的声音,而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
音量大小适中。讲话时声音不宜过高,音量大到让人听清即可,明朗、低沉、愉快的语调最吸引人,放低声音比提高嗓门声嘶力竭地喊听起来让人感到舒适。所以语调偏高、音尖的人应该设法练习变为低调。当然这要把握适度,声音太低太轻也不宜让人听清楚,那也不好。
语调柔和。在社交场合中,一般以柔言谈吐为宜。尽可能使声音听起来柔和,避免粗厉尖硬的讲话,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声、以势压人。理直气和更能诚服于人。语言美是心灵美的语言表现。“有善心,才有善言”,因此要掌握柔言谈吐,首先应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和性格锤炼。
讲话速度快慢适中。讲话时,要依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调整快慢,讲话速度最好不要过快(特别是有分量的谈话内容),应尽可能娓娓道来,给他人留下稳健的印象,也给自己留下思考的余地。
抑扬顿挫。讲话时应注意音调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以增强讲话效果。应避免平铺直叙过于呆板的音调,这种音调让人听着乏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任何一次讲话,速度的变化,音调的高低,抑扬顿挫,就像一首交响乐,搭配得当才能和谐动人。
吐字清晰,声音清亮圆润,段落分明。讲话时应吐字清晰、段落分明,避免含糊其词、咬字不清和咬舌的习惯。宁可把讲话的速度放慢,也要把话说清楚。
要使自己的声音美,不仅指嗓音的动听甜美,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发音,使自己的语言保持抑扬顿挫的声调,快慢适中的速度,自然地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应该在学生时期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训练自己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有口吃、谈吐不清晰习惯的人,要下决心纠正此缺点,较好的方法是练习大声的朗读,只要坚持不懈的、科学的勤学苦练,一定会提高自己的谈话水平。 明确的目的性原则。坚持“有意而言,意尽言止”、“话由旨遣”的原则,明确谈话目的,是取得成功交谈的前提条件。只有目的明确了,才知道应该准备什么话题和资料,采取何种谈话风格,运用哪些技巧,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临场应变。如果谈话目的不明确,漫无边际,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也是失礼的。所以谈话之前,预先想一想要获得的效果并为之努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交谈成功的必备条件。
对象性和适应性原则。谈话要有强烈的对象意识,适应语言表达的环境-即适应语境,话因人异,根据谈话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文化知识水平及思想状况区别对待。《汉书?艺术志?邓析》中有文:“夫言有术,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贪者言,依于利;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说。”话讲得好不好,不仅要看话语是否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尤其还要看谈话内容是不是符合谈话对象的需要,对方是否乐于接受。好朋友碰到了不顺心的事,正在烦恼之中,这时,即使开一个很小的玩笑,也可能引起不快,宜表同情,多加劝导;与残疾人相处,更不宜说有伤对方自尊的话;喜庆场合,谈些天灾人祸,某人去世等倒霉话题不会受人欢迎;遇到正办丧事的人,只应讲些节哀的劝慰话。总之,交谈中多谈些对方喜欢听的话总是相宜的,人喜则语言易入,包括提建议,提出批评更要讲究方式、讲究艺术,注意环境与场合,让对方心悦诚服地采纳、接受。
分寸性原则。在人际交往中,谈话要有分寸,认清自己的身份,适当考虑措辞,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应该怎样说才能获得更好的交谈目的,是讲究谈话礼仪应注意的。同时还要注意讲话尽量客观,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不断章取义。讲话尽量真诚,要有善意,尽量不说刻薄挖苦别人的话,不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
忌谈话题不谈不问。人家不打听的消息,别随口乱提,人家不提的问题,别信口分析,这也是谈吐礼仪要遵循的原则。交谈时,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灾祸等不愉快的事情,如果对方主动谈起,应诚意地表示关心、同情,说些有节制的劝慰语。不谈那些荒诞离奇、黄色淫秽的传闻。年龄、婚姻、住址、收入、经历、信仰等属于个人隐私的问题,交谈中一般不该径直深入询问。对方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不刨根问底,不经意之间一旦提出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交谈时还应注意不直接批评长辈和身份高的人,注意亲疏有度,“交浅”不“言深”,是一种交际艺术。 在一切使人喜悦的艺术中,说话的艺术占第一位,只有通过它才能使被钝化的感官获得新的乐趣。谈吐礼仪是通过优化语言来提高表达效果的,这就是谈吐艺术。优化语言的具体方法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其主要方法有:委婉法、幽默法、模糊法和暗示法。
委婉法
委婉是一种既温和婉转又能清晰明确地表达思想的谈话艺术。它的显著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能够诱导对方去领会你的话,去寻找那言外之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委婉含蓄的话,不论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还是向对方劝说,都能比较适应对方心理上的自尊感,使对方容易赞同,接受你的说法。有些话,意思差不多,说法稍有不同,给人感觉却大不一样,如:谁----哪一位?不来----对不起,不能来。不能干----对不起,我不能做。什么事----请问你有什么事?如果不行就算了----如果觉得有困难的话,那就不麻烦你了。前者太直白,后者委婉动听了许多,让人容易接受。
幽默法
“幽默”一词是英语humour的译音,起源于古罗马人的拉丁文,形成了古法文,最初是一个医学术语,指人的体液。这个词演变为美学范畴的一种特定含义,是十六世纪以后的事情。幽默是在一定的语言条件下,通过语言反常组合来实现的,它与讽刺、否定性滑稽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所持的是温和与宽容的态度,而后者则是尖刻、辛辣的,不友好的,幽默和语言礼仪在目的和功能上是一致的。说到笑,人们自然会想到幽默,它是笑的精华,而幽默又不仅仅在于博人一笑,它是一个人智慧的表现,它充满着敏锐、机智、友善和诙谐,幽默有折射与引伸,有喻世的针砭和讽刺,在会心的笑声中启人心智,让人在笑声中反省自己,感悟真谛。幽默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幽默本身与智慧密切相关,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度是智慧的闪现。”有幽默感的人大都是知识修养高、机智、聪慧的人。要成为一个富有幽默感的人不是很容易,要有自信、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要有真诚善良、成人之美的品质和丰富渊博的知识。但要记住:幽默是生活中的调味品而非食物。幽默多一分便成为油滑,少一分则成为做作。
暗示法
暗示是一种信号化的刺激,表示“不公开地隐蔽地给人以启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暗示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法是通过语言、行为或其他符号把自己的意向传递给他人,并引起反应的方法。如某处挂一标牌:此处放自行车将被放气拔气门芯。用幽默的语言暗示人们此处不能存放自行车。暗示法可以通过人的语言形式、表情来施授,也可以通过情境(视觉符号、声音符号)施授。暗示法是交际语言中很有效的艺术。
模糊法
模糊,是自然界中物体类别之间的一种客观性,这种客观性,导致了人们认识中关于对象、类属、边界和情态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自然语言中,句子所使用的词大部分是模糊词,如汉语中的概数词“上下、左右、前后、多少、多日、多次等,副词马上、非常、刚刚、永远、略微”等。时间名词“拂晓、白天、黄昏、深夜、现在、过去”等等都是模糊词。模糊法是运用不确定的或不精确的语气进行交际的办法。波兰语文学家沙夫在《语文学引论》一书中说:“交际需要词语的模糊性,这听起来似乎是很奇怪的,但是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词语的模糊性……那么我们就会使我们的语言变成如此贫乏,就会使它的交际和表达的作用受到如此大的限制,而其结果就是摧毁语言的目的,人们交际就很难进行,因此我们用以交际的工具遭到了损害。” 必须有平等的谈话态度
交谈时,既不能唯唯诺诺,一切听命于他人,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不能居高临下,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架子,一个人说了算。即使自己对某一问题掌握了权威的材料,或有精辟的见解,也不能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话。那样,会给人留下自以为是,傲慢的印象,而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必须给别人说话的机会
现实生活中,有人健谈,口若悬河;有人木讷,期期艾艾,这种差别是存在的。但是,尽管对方如何木讷,如何不善言辞,既然是交谈,就要时刻注意给别人以说话的机会,就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只管自己说得痛快,不让别人插上嘴。相反,当自己谈了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时,就要有意识地“打住话头”,请对方谈谈想法、看法。这既是为了深入讨论问题,也是对交谈对手的尊重。
态度诚恳请切,充满热情
谈话中要给对方一个认真、和蔼、诚恳的感觉。因为说话时的态度是决定谈话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谈话时交谈双方都互相观察注意着对方的表情、神态,反应极为敏感,稍有不慎就会使谈话不欢而散或陷入僵局。当别人遇到不幸时你去看望安慰,你的表情一定要同情、专注;别人有了成绩你去祝贺,你的表情就要真诚、热情,愉快。如果你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就是失礼,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为了使交谈能顺利进行,双方都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不但要听,而且要讲,要坦率陈述自己的看法,不要老把自己置于“听众”的位置,更不要一味的“嗯嗯嗯”地敷衍。唯唯诺诺,低三下四,这不仅是缺少能力,也是缺少教养的表现。 见面时不理不睬不礼貌,而要打招呼问好。如使用“您好”、“您早”、“早上好”、“早”等问候语;对长者、尊者、上级应谦恭地问候;较熟的人要亲切的问候;不太熟的人可热情点头微笑打招呼。
寻求别人帮助和请人办事。首先要说“请”、“劳驾”、“拜托”、“有劳您”等请托语。
对给过帮助、方便和服务过的人应用感谢语,如“谢谢”、“多谢”、“让您费心了”、“难为您了”等。
当影响、打扰、不利于人时,应向人道歉。“实在对不起”、“很抱歉”、“请原谅”、“打扰您了”、“太不应该了”、“真过意不去”、“不好意思”等。
称呼语(或称呼礼仪)
在正式场合称呼:张小姐、赵先生、李太太、宋经理、周厂长、陈工、于主任、孙科长、王处长;对有声望的老人尊称:钱老、陆老、您老;非正式场合称呼:小刘、老杨、张大姐、王伯伯、易叔叔。
问对方姓、单位礼仪
“贵姓”、“贵公司”、“贵厂”。
当别人赞美自己时,应以感谢来表达。
例如:于先生对张先生说:“你的文章写的真好。”张先生应有礼貌地说:“谢谢,您过奖了!”或说:“谢谢,您太客气了。”千万不要说:“好什么呀,别讽刺我了。”这种回答令人十分尴尬,是非常不礼貌的回答。
介绍顺序原则
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将地位底的介绍给地位高的;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本公司得人介绍给外公司的人。一般用“请允许我向您介绍……”、“让我介绍一下……”或“这位是……”等句式,其内容可以有姓名、籍贯、工作单位、职业、职衔、兴趣、特长、毕业学校等。
当对方说“谢谢”时,应回说“没关系”或“不客气”,“没什么”等。
要打断别人讲话前应先说:“对不起,请允许我插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