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西方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8-01
摘要:西方文化,一个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的词汇。那么,到底什么是西方文化,人们却有不同的答案。中国人第一次接触西方文化,是被坚船利炮所迫。魏源“开眼看世界”,然后是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等,西学东渐的脚步一步比一步快。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更加的西化,不知不觉中,西化仿佛成了一个时尚的词汇。下面让我们看看什么是西方文化以及它和东方文化的区别。什么是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指的是最初形成于南欧、北欧;盛行于西欧、北欧、北美、澳洲的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标准、价值观、风俗等。在欧美,与西方这个词相对应的是东正教、伊斯兰、亚洲国家,或者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
西方文化的概念通常与西方世界传统定义相关联。根据此定义,西方文化是其文学、科学、音乐以及哲学原理的合集,并且有别于其它主要文明。适用于受西欧移民或殖民影响强烈的国家,并不仅限于西欧。这些传统大都在被列入西方经典。
西方文化被用于许多方面,不管实际使用正确与否,包括美国文化、唯物主义、工业主义、资本主义、商业主义、性的享乐主义、帝国主义、现代主义,乃至解说西方文明。
西方文化常被认为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印欧人。西方文化也根源于斯拉夫人还有北欧的日尔曼人及凯尔特人的文化,这些文化是形成欧洲的重要推动力量。基督教对中世纪有很大的影响,许多人会将基督教和西方文化相提并论。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在穆罕默德之前,整个环地中海算同一个文化圈,基督教及伊斯兰相继兴起后,才被切割为亚非及欧洲两大文化圈,虽然两地的文化思维在三千年前便已分道扬镳。
在世界范围内,西方文化中的元素对其他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许多文化背景的人,包括西方与非西方的,都将“现代化”与“西化”等量齐观,当然也有许多非西方人士,反对将采纳西方理念与价值,作为所有社会的必然。一些非西方世界的成员,他们将科技进步跟西方的不同价值观相联系,由于西方价值观与他们当地社会的价值理念大相径庭,以此作为理由,来反对大部分的“现代化”。
无可争议的是,组成所谓“现代化”概念的技术、社会模式中的大部分,都发展自西方世界。但这些技术和社会模式,是否就是西方文化的本质部分,这个问题则较难回答。许多人根据实证科学,认为这个问题无法回答,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价值”问题,必须在其价值系统中(如哲学、宗教、政治理论)才能找到答案。当然,现在人类学中的许多部分,都显示在物理环境与日常活动,跟文化形成(发现自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因此,“现代化”与“现代”技术,就不仅仅指“科学”方面(即物理上),也可能与某种文化紧密相联,比如西方文化,如果没有这些科技,现在的西方文化就跟古往今来为人熟知的状况有天壤之别。
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区别
如果说东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么西方文化相对就是偏物质的。西方文化的发展远比东方文化的发展要简单得多,他的内容变化是由神学到哲学,最后到科学。西方的神学与东方的神学不一样,东方的神学建立在深刻的经学上,而西方的神学没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来净化心灵,没有东方神学中那种很强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导。所以西方神学思想并不影响政府的管理思想,这个问题在东方就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在中国,经学和理学思想是政府管理思想的基础,杂糅其中的神学思想也会渗透到政府的管理思想中。
西方神学与东方神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神学不排斥物质,东方神学极力排斥物质。这种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导致西方物质文化的产生,由此带来了西方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意识。东方文化由于排斥物质,也就产生不了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意识。西方哲学文化的产生,是西方物质文化产生的前奏和思想准备,也是西方文化理性思维的开始。从神学文化走向物质文化,西方的哲学文化起到了过渡作用。在西方哲学文化中,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精神是第一性的?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这种哲学上的大辩论,最终把西方文化从神学的混沌思维中解脱出来,建立了偏重于物质的理性思维,也就是物质文化的思维,这是西方文化中的一大进步。
在这期间,科学文化的产生有力地支持了唯物论,并因此而把神学思维撇在了历史的后面,神学从此而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文化“摆设”。西方的物质文化是以科学思维为基础的。哲学文化解放了西方人的思维,同时孕育出了科学思维,也孕育出了科学理论。“分子论”的诞生,宣告了西方物质文化的产生,因为这是西方人物质思维的开始,物质思维是以探索物质构成和崇尚物质光华为思维特征的。东方人的思维是物性思维,以“阴阳论”为基石,注重对事物属性及其功能的分析,优点是宜于看到物质与精神的运动共性,掌握事物运动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作出预测和运筹,借势运力,寻找最佳决策,讲究思维能力;西方人的思维是物质思维,以“分子论”为基石,注重对事物内部构成的发现,掌握事物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优点是宜于根据事物结构创造新事物和新功能,讲究创造才能。东方文化教育孩子,是“靠吓”和压制,生怕孩子“出事”或不依照家长的意志成长,用诸多禁忌规限孩子,让他们在特定的模式里生活。西方着重培养孩子独立性格,用启导方式让孩子认识事物,让孩子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所以孩子自小对人处事都不会“怕字当头”,不怕人也不怕动物和妖魔鬼怪。
万圣节_上母亲陪孩子扮鬼怪家家户户去讨取糖果,东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但那是洋人启导孩子的一种方式。西方教育,强调学生学业与工作能力平行。一个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官员在暑假前对学生家长讲话指出,全省中学生成绩优异者绝大部分为华裔,但他们普遍都是社会服务精神状态不亢奋的一群,缺乏领袖才的培养。
一个移民专家在新移民论坛上说:加拿大需要人才,更需要有领袖才的。加拿大是开放社会,有领袖才者能开放自己,接受别人,也让别人接受自己;第二,有协调能力,既要办好事,也要有协调工作和人事的能力;第三,有危机感和有独立应变能力。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儒释道三家,即儒教、佛教、道教。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都是代表东方文化,讲究心理建设,着重道德和理性,与西方文化讲物质文明、偏于科学的发展,这方面是有区别的。儒家道德儒教讲伦常,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中国过去的传统思想。这种思想从春秋战国以后一直流传下来,在近代慢慢遭到破坏,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完全被推翻,不讲孝不讲义,人就没了根本。没有道德,如何保持社会稳定?所以儒家道德是我们民族的根本。道家道教,讲顺其自然、清净无为、返璞归真,要去掉人的虚伪性,不能矫揉造作,如老子《道德经》所讲。这是种天人境界,比较超脱。佛家解脱思想在佛教本身来说,佛教的五戒十善与儒家表面上是相同的,但是意义很深,范围很广。
拿佛家的五戒“杀、盗、淫、妄、酒”,与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来对比,不杀就是仁,有仁心,为仁爱;不盗就是义,为正当的行为、廉洁的行为;不邪淫就是讲礼,要有礼节;不妄语就是讲信,要讲信实;不饮酒使头脑清醒,保持智慧。所以佛家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是相关的,但是意义深度、广度有所不同。佛法讲慈悲,这个慈悲就遍于一切生物——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对于一切众生,不能杀害;对于一切自然,也不能破坏,这个意义很宽广。所以对于仁义的范围,从这方面来比较就有差别了。至于讲智慧,佛法讲根本智、后得智、胜义智、世俗智,要做到二谛圆融,那就不是世间的聪明智慧。由于佛教传到中国来以后,以五戒十善的道德来感化人心,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相应,所以得到民间普遍的信仰,也辅助了中国社会的稳定,提高了人民道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佛相传的教诫,也是佛教的道德。至于老子的思想,讲返璞归真、天人合一、清净无为。东方文化以三牲贿赂诸神,造成了东方官僚腐败的特征,这在中国特别明显,已经是无可救药的痼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