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末开始至今发生在广州的重大历史事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7

1、三元里抗英斗争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

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 *** 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

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

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枪炮皆哑,手持刀、矛、锄头的民众乘势猛攻,人数越聚越多。

英军增援部队到达后,才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

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 *** 、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2、广州起义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越华路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

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州红花岗。

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这次起义意义重大,加快了全国革命 *** 的到来。

孙中山先生在美国芝加哥得悉起义失败,认为此役义军的勇敢英烈,为世界各国所未曾有,革命之声威从此愈振,而人心更奋发矣。

称这次起义虽然失败,“然其影响世界各国实非常之大,而我海内外之同胞,无不以此而大生奋感”。

3、广州张黄事变

广州张黄事变是指在1927年11月17日凌晨,国民 *** 和中国 *** 内部派系之一的张发奎、黄琪翔等人在广州发动政变,改组 *** 广东省党部,广东省 *** 的事件。

起因是汪精卫自香港到达广州,另立 *** 中央和国民 *** ,公开宣布反对新桂系之“中央特别委员会”。

此时新桂系与唐生智矛盾已经彻底激化,宁汉战争爆发,双方已经在湖北、安徽开战,新桂系黄绍竑不得不将驻屯广东的桂军部队撤回广西。

汪精卫、张发奎、黄琪翔趁机排挤李济深在广东的势力。

而蒋介石则自日本返回上海,宣布将于11月间在上海召集 *** 中执委召开 *** 四中全会的预备会,电请汪精卫、李济深自广东北上上海,企图将李济深诱离广东。

汪精卫,李济深离开广州北上上海,张黄二人立即发报给留守广西的新桂系排名第3的首领黄绍竑,要其前来广州暂代李济深之职务。

因新桂系之政治盟友李济深离开广东,新桂系同意黄绍竑前往广州,以控制局面。

不料黄绍竑于17日凌晨到达广州,尚未住下,寓所就被张发奎派兵包围。

黄绍竑立即在包围圈未合拢之时化装逃离广州前往香港。

张黄(黄琪翔)二人遂正式发动政变,将桂系在广州周边的部队缴械,并将原李济琛部属薛岳和 *** 球之部队收买倒戈,攻击粤西地区的桂系主力部队第七军,第七军被迫退回广西。

18日,张发奎自任广州军事委员会主席,以汪派人物顾孟余、陈公博分别出任广州政治分会主席和广东省长。

因当时李唐之战正在进行,新桂系无暇顾及对广东用兵,于是只得行政治和舆论攻势,张黄二人与新桂系爆发了大规模的舆论战。

张黄二人攻击黄绍竑入粤,是企图将张黄二人之部队缴械,张黄政变实为自卫。

而新桂系,李济深则声称黄绍竑所部乃合法入粤,张黄二人兵变实乃军阀行径。

一时间舆论大哗。

在上海举行之 *** 四中全会预备会上,新桂系、李济琛与汪精卫立即展开了争斗。

新桂系和李济琛联合反汪各派攻击汪精卫,要求先追究张黄事件之责任,再召开四中全会。

而蒋介石则以“中立调停”的姿态,声称张黄事件应压后处理。

在各派围攻之下,汪精卫突然抛出要求蒋介石复职之提案,意图转移视线。

由于当时 *** 内各派势力之政治利益难以调和,蒋介石复职为各派唯一可接受之共同点。

自此,在宁汉分裂前期被迫下野的蒋介石,得以借广州张黄事变复出。

而汪精卫则再次被迫下野,其政治资本损失殆尽。

此后,汪精卫在 *** 和国民 *** 内之影响力一落千丈。

其后汪精卫虽然复出并在党内担任一定职务,但其影响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4、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是指1927年12月11日中国 *** 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抗 *** 反动派的武装起义,是中国 *** 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 *** 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民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

起义的许多领导人和保留下来的武装力量,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而顽强战斗,成为中国人民 *** 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革命火种。

5、广州战役

广州战役发生在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4战区部队在广东省广州湾地区与日军第21军进行的防御战役。

9月,日军决定进攻广州。

10月上旬,企图在大亚湾登陆,攻占广州。

20日,日军第18师团发动全面攻势,中国守军防线被突破,守军向后溃退。

21日,日军攻占沙河,并占领广州市区。

日军第104师团向广州以北推进,攻占太平场;23日占领从化。

第5师团与海军配合,于23日攻占虎门要塞;25日攻陷三水;26日又陷佛山,于29日到达广州南郊。

至此,日军控制了广州及附近要地。

广州战役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三元里抗英斗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广州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广州张黄事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