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作者是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1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是谁?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著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也有根据书本改编的电影。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介
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年12月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兄弟姐妹八人。父亲在该地担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区长。母亲出身于比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她在十三四岁就开始写东西。1796年,21岁的奥斯丁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同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
傲慢与偏见的作者和主人公都是谁
作者:简 奥斯汀

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

傲慢与偏见小说谁写的
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感伤》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采纳哦
傲慢与偏见作者简介
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感伤》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穿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丁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尽管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傲慢与偏见,是谁的傲慢,又是谁的偏见是什么意思
我佩服简·奥斯丁对人物塑造的功底和娴熟的笔法,她能用寥寥几笔描绘出书中任务的性格,能用自然的情节发展展现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在简·奥斯丁创造的《傲慢与偏见》的世界里,女主人公Elizabeth·Bennet是Bennet家中的二女,她幽默,活泼,有自己的主见,并且不因为家庭贫穷(相对而言)、身世卑微而感到自卑,她自信,理智,而且在追求婚姻是并不只考虑财产和日后的生活——像夏洛蒂那样,也不仅仅因为情感而结婚——像Lydia那样。

可以说,简·奥斯丁把自己的婚姻观念传输给了Elizabeth·Bennet,而达西,则可以说是作者心中的标准好丈夫形象。这与简·奥斯丁的经历有一定的联系,在她年轻时,曾爱上一名名为Tom的年轻人,但是最终,他们因为门第不合而分开,之后,成就了《傲慢与偏见》,可以说,如果没有Tom,也就没有简·奥斯丁现在的成就,也就没有《傲慢与偏见》,然而也是Tom造成了简·奥斯丁终生未嫁,郁郁而终。

当然,简·奥斯丁创造的小说中一切都会按照他的个人意愿发展,我们可以说简·奥斯丁最终塑造了一个王子和公主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完美且狗血的结局,而这个结局正是简·奥斯丁本人所希望拥有的世界。

那么,在这种种之后,我们的男主角——Mr. Darcy又将会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暂且不讨论长相问题和收入问题,首先,达西的性格完全属于两种特质,两极分化严重(或者是人格分裂?)——初次见他时他很傲慢,甚至直接当着Elizabeth就说她“还没有美到引起我兴趣”,不和在场的女士跳舞——虽然当时在场的男士很少;而之后又越发的觉得他很温柔——在Lydia和Mr. Wickham私奔之后对Bennet家的帮助,以及他对妹妹的关心和爱护。而这时,读者才发现——我们被Elizabeth的偏见蒙蔽了双眼。不得不说,简·奥斯丁这一招实在是高明之极,让众多读者慢慢地爱上Darcy这样一个丰满而生动的文学形象。可以说,如果文中Darcy一开始就温柔到没有一点个性,没有什么主见,那就不是Darcy,而是Mr. Bingley,那么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人喜欢这个角色了。
傲慢与偏见的主要内容,作者,及其三部曲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经典小说。作品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莉迪亚与威克姆、夏洛蒂与柯林斯。伊丽莎白、简和莉迪亚是贝内特家五个女儿中的三个姐妹,而夏洛蒂则是她们的邻居,也是伊丽莎白的朋友。男主人公达西与宾利是好友,且与威克姆一起长大,而柯林斯则是贝内特家的远房亲戚。

贝内特夫妇五个女儿待字闺中,没有子嗣,依照当时法律,他们死后家产须由远房内侄柯林斯继承,因此把五个女儿嫁到有钱人家,成了贝内特太太最大的心愿。宾利,一位未婚富家子弟,租赁了贝内特家附近的内瑟菲尔德庄园,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和谈论的话题。不久,宾利就与美丽贤淑的大小姐简相爱了。宾利的朋友达西对聪明直率的二小姐伊丽莎白颇有好感,却因在一次舞会上出言不逊使伊丽莎白对他心存偏见。品行不端的威克姆告诉伊丽莎白,他是达西庄园已故总管的儿子,与达西一起长大,达西的父亲先前许诺给他的教职,被达西无端剥夺了。而达西则因为伊丽莎白的母亲及其他妹妹的缘故,劝说宾利中止与简的关系,结果四人不欢而散。威克姆对达西的诋毁,以及达西的劝说对简造成的伤害进一步加深了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

柯林斯为心安理得地继承财产,决定从贝内特家五个漂亮的女儿之中挑选一个“妻子”,于是向伊丽莎白求婚。遭到拒绝后,他马上转向尚未婚配急于找到“归宿”的夏洛蒂小姐,竟然得到应允。伊丽莎白应邀到新婚的柯林斯和夏洛蒂夫妇家中做客,不期遇见前来探望凯瑟琳夫人的达西。达西为伊丽莎白所倾倒,向她求婚,但因其言辞的傲慢,遭到伊丽莎白的愤然拒绝。同时,伊丽莎白指责达西对威克姆冷酷无情,更不应该破坏宾利同简的爱情。事后达西写信为自己申辩,令伊丽莎白的偏见逐渐消除。

伊丽莎白随舅父舅妈出游时经过达西的庄园,以为达西不在,进去参观,不料达西突然归来,伊丽莎白感到十分窘迫。然而,达西丝毫没有以往的傲慢,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此时,伊丽莎白突然接到家信,得知威克姆带着妹妹莉迪亚私奔了!匆忙回家后,全家一筹莫展,不料达西暗访到两人的行踪,出资促成他们的婚事并安排了他们的生活,为贝内特一家保全了尊严。此事使伊丽莎白与达西尽释前嫌,宾利也和简重修旧好,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 *** 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
傲慢与偏见电影里的人物都是谁
小乡绅班纳特有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班纳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

新来的邻居彬格莱是个有钱的单身汉,他立即成了班纳特太太追猎的目标。在一次舞会上,彬格莱对班纳特家的大女儿吉英一见钟情,班纳特太太为此欣喜若狂。

参加舞会的还有彬格莱的好友达西。他仪表堂堂,非常富有,许多姑娘纷纷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但他非常骄傲,认为她们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其中包括吉英的妹妹伊丽莎白。伊丽莎白自尊心很强,决定不去理睬这个傲慢的家伙。可是不久,达西对她活泼可爱的举止产生了好感,在另一次舞会上主动请她同舞,却遭到伊丽莎白的拒绝,达西狼狈不堪。

彬格莱的妹妹一心追求达西,她发现达西有意于伊丽莎白,妒火中烧,决意从中阻挠。而遭到伊丽莎白冷遇的达西也鄙视班纳特太太及其小女儿丽底亚的粗俗。在妹妹和好友达西的劝说下,彬格莱不辞而别,去了伦敦,但吉英对他还是一片深情。

班纳特没有儿子,他的家产将由远亲柯林斯继承。柯林斯粗鄙无知,却善于趋炎附势,居然当上牧师。他向伊丽莎白求婚,遭拒绝后,马上与他的女友夏绿蒂结婚。

附近小镇的民团联队里有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军官魏克翰,人人都夸他,伊丽莎白也对他产生了好感。一天,他对伊丽莎白说,他父亲是达西家的总管,达西的父亲曾给他一大笔遗赠,却被达西吞没了。伊丽莎白听后,对达西更加反感。

柯林斯夫妇请伊丽莎白去他们家作客,伊丽莎白在那里遇到达西的姨妈凯瑟琳,不久,又见到了达西。达西无法抑制自己对伊丽莎白的爱慕之情,向她求婚,但态度还是那么傲慢。伊丽莎白坚决地谢绝了。这一打击使达西第一次认识到骄傲自负所带来的恶果,他痛苦地离开了她,临走前留下一封长信作了几点解释:他承认彬格莱不辞而别是他促使的,原因是他不满班纳特太太的轻浮和鄙俗;魏克翰说的却全是谎言,事实是魏克翰自己把那笔遗产挥霍殆尽,还企图勾引达西的妹妹私奔。伊丽莎白读信后十分后悔,既对错怪达西感到内疚,又为母亲的行为羞愧。她逐渐改变了对达西的看法。

第二年夏天,伊丽莎白随舅父母来到达西的庄园,与他再次相遇。她发现达西变了,不仅对人彬彬有礼,在当地很受人们尊敬,而且对他妹妹非常爱护。她对他的偏见消除了。正当其时,伊丽莎白接到家信,说小妹丽底亚随身负累累赌债的魏克翰私奔了。这种家丑使伊丽莎白非常难堪,以为达西会更瞧不起自己。但事实出乎她的意料,达西得知上述消息以后,不仅替魏克翰还清赌债,还给了他一笔钜款,让他与丽底亚完婚。自此以后,伊丽莎白往日对达西的种种偏见统统化为真诚之爱。

彬格莱和吉英经过一番周折,言归于好,一对情人沉浸在欢乐之中。而一心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达西的凯瑟琳夫人匆匆赶来,蛮横地要伊丽莎白保证不与达西结婚。伊丽莎白对这一无理要求断然拒绝。此事传到达西耳中。他知道伊丽莎白已经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诚恳地再次向她求婚。到此,一对曾因傲慢和偏见而延搁婚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小说特色

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
急需傲慢与偏见书的内容及作者简介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国小说家珍·奥斯汀最著名的小说。这本书的开场白,“凡是有钱的单身汉,都需要一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已经成为了至理名言。在1796年到1797年间写作而成,为书信体小说,是她最早完成的小说,但因出版商不看好,在当时并没有先出版这本小说。1811年奥斯汀校正时,原书名叫《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s),不过后来珍改为现在的书名。1813年由白丘(Whitehall)的军方图书馆(Military Library)出版社的艾格顿先生(Mr. Egerton)出版。此出版社在1811年出版了珍奥斯汀的著名小说《理智与情感》,口碑不错,因此决定出版《傲慢与偏见》。写作地点都是在英国的汉普郡的史帝文顿(Steventon Rectory)。2002年时,《傲慢与偏见》1813年首版的第一、二、三卷在一个苏格兰的古堡的塔楼和藏书室里被意外发现。最后以3.4万英镑的高价被一位英国收藏家买走。造成了目前《傲慢与偏见》的第一版是旧书收藏家们的目标收集品,价格喊到5万美元。内容简介 说故事最主要是围绕着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地主乡绅贵族的求爱和婚姻问题。女主角是20岁的伊丽莎白·班内特,她机智、聪慧并具有很强的正义感。她父亲班内特先生多数时间藏在书房里,避开妻子班内特太太。班内特太太的行为举止完全是个乡村愚妇,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五个女儿都成功地嫁给有钱绅士。由于没有儿子,班内特家族为数不多的财产要由一位男性继承人──也就是说姑娘们的表兄柯林斯先生来继承,这将使班内特先生死后,班内特太太和其他未婚的女儿无家可归,并只能靠低收入维持生计。小说的开头,当一位有“相当财产”的单身汉搬到邻近房子时,班内特太太心情激动。这位宾利先生最近租下了尼日尔斐庄园,同住的还有他的两位姐妹──宾利小姐和已婚的赫斯特太太,后者的丈夫徒有风度,没有多少财产。不久,宾利先生去了伦敦一趟,带回了他的朋友达西先生。他们到达之后,很快参加了在梅里屯的一场公共舞会。舞会开始时,人们公认每年有高达10,000英镑的收入的达西先生是最棒的。然而,聚会进行到一半,邻居们就察觉到他人并不讨人喜欢,因为他自命比身边这些“乡下人”要高贵。班内特家的人特别讨厌他,因为达西先生怠慢了伊丽莎白。当宾利先生建议达西和伊丽莎白跳舞时,达西却说:“她还没有漂亮到可以打动我的地步。”但宾利先生却被公认为是个优秀的,令人愉快的绅士。而他对伊丽莎白最亲近的姐姐──珍的爱慕也相当明显。舞会之后不久,达西才渐渐发现了伊丽莎白的好:她一双美丽的黑眼睛、娇美的体态和她那爽快、不奉承人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了达西的爱慕。可是达西很快决定了不可让伊丽莎白发现这点,免得她有非份之想,反过来控制他的幸福。他竭力隐瞒,所以伊丽莎白一直不知道高傲的达西先生已爱上了她,而且爱慕越来越深。后来,班内特先生宣布一位客人将来访。众人兴奋地猜测来客是谁,发现原来是她们的表兄柯林斯先生。柯林斯是个唠叨势利的牧师,将宣读《对年轻女性的布道》之类的道德书视为“愉快夜晚活动”。他寻找一切机会提及他的女赞助人,凯瑟琳·德·鲍尔夫人,像哈巴狗一样对她阿臾奉承。因凯瑟琳夫人劝他得找个妻子,柯林斯便马上在他“可怜的表妹”中寻找人选,还再三提及这他对班内特家女孩的补偿(这证明他全部的无知愚蠢)。柯林斯原属意的是珍,但得知她“几乎已经和宾利先生订婚”之后,开始将目光转向可爱的伊丽莎白。伊丽莎白自然不肯嫁他,但班内特太太极力支持这门婚事,甚至试图强迫伊丽莎白肯首。然而,明白事理的班内特先生......>>
《傲慢与偏见》是以作者自己的故事为原型的吗?
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无论是人物还是情节。伊丽莎白是作者简.奥斯汀根据自己的爱情观而创造出的一个集理智、感性与一身的人物,不过我也不否认伊丽莎白与作者的性格稍有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