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降雨最充沛区域之一的台湾,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缺水危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4-23
台湾的有关专家和学者日前却提醒民众,近年来,台湾的雨已经下得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台湾北部的缺水现象已日益严重。

台湾地处亚热带,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充沛的雨量是全球平均的三倍。但是,由于人口密集,每人平均分配的降雨量却不足全球平均的1/6。台湾80%的雨量集中在五月至十月,枯水期长达六个月。另外,台湾的河川既短又陡,蓄水能力较差,需要用水库存蓄和调节。

台湾现有水库大约四十座,总蓄水量达到20亿吨。然而,台湾地区每年的总用水量却要180亿吨。除从河中引入80亿吨、地下水抽取60亿吨外,余下40亿吨需要水库供应。因此,大多数水库的蓄水每年要重复用两次、有的要重复用三次才够用。因此,每逢干旱的春季或冬季,台湾北部的翡翠水库和石门水库的存水量就会减少,台湾北部就会尝到缺水之苦。

台湾北部严重缺水的状况,已经引起专家和学者的注意。根据台湾气象部门的资料显示,北台湾的基隆,过去一百年的降雨量有增无减,但是,降雨日却减少了。进一步分析显示,那里的小雨减少,而中、大雨却增加了。过去的绵绵细雨变成了匆匆来去的阵雨,留在地面的水明显不如从前。科学家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空气污染物中的悬浮微粒对云层的影响所造成。这一影响使岛上的云层增加,也使台湾的日照时间在过去的30年里减少了约15%。

上述原因并不是台湾缺水的主要原因。岛内真正缺水的原因,是用水量过大而水资源不足。50多年来,台湾的用水量增加将近一倍。地下水的抽取,已经超过了自然补给量的50%,造成地层下陷和海水倒灌等。另外,人与山林争地,能够保护水土的森林被对保护水土不利的经济作物所取代,如槟榔、茶园、果园等,不仅失去森林对水土的涵养功能,而且加速了土壤的流失,严重的甚至导致了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水库方面,目前有1/3呈优养化,严重影响蓄水量。雨量集中、急骤时,水土保持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许多集水区水土保持不良,每逢大雨就会有大量的泥沙流入水库,不少水库淤结率超过四成。专家警告,这些水库若不加以整治,几年之内就将失去其供水的功能。
第2个回答  2021-04-23

台湾属亚热带-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2500毫升,是世界年均降雨量平均值的2.6倍。但是每年九成的降水都集中在5月~10月,11月至次年4月则是枯水期。进入枯水期后,台湾中、南部因受地形阻挡,降雨极少,如果在丰水期雨量不足,则很容易发生旱灾。而去年丰水期台湾遭遇了56年来首次无台风登陆,梅雨季也较短,导致雨量短缺,因此造成今年出现罕见的旱情。

气候变化的影响,只不过是台湾水资源短缺危机的其中一方面原因。更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合理地存储水源,水资源利用率极低。

台湾大大小小的河流有120多条,大部分是东西流向的,由于岛中东部山脉高耸,导致河流都比较短,东西落差高,使河流比较湍急,加上台湾东西距离本来就较短,每年丰富的雨水,大部分都随河流迅速奔向大海,能够留在陆地上的水资源少之又少。据统计,台湾年降水量的利用率都不到两成。

另外,由于自来水管道陈旧、施工因素、地震侵害等原因,自多年以前,台湾地区的漏水率就偏高,每年漏水量高达数亿吨,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却一直没有被引起重视。

台湾实施限水措施

在持续干旱天气的影响下,全台水情告急,据4月初的监测数据显示,岛内位于中南部的多个水库,蓄水率仅为10%左右,水量严重不足。

为了严格控制用水,苗栗、台中、彰化县部分地区,近期不得不实施每周“供5停2”的分区限水措施,就是将实行地区将分为甲乙区,甲区每周二、周三停水,乙区每周四、周五停水。这无疑给当地上百万民众的正常生活和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极大影响。当地店内的大型储水桶很快被抢购一空,卖到断货。

而为了在缺水条件下,保证正常生产,有多个科学园区启用了水车供水。台湾岛内今年已有四分之一的农田因缺水休耕停灌,收成骤降。部分已耕种农田也存在随时缺水的风险,情况十分令人堪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