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论古典农业区位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4

农业区位论,起源于德国农业经济学家J.H.von杜能的独创理论。他在1826年的《孤立国对于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基于单因子孤立化的农业区位模式。杜能设想了一个孤立国家,其中仅有一个中心城市作为市场,周围是广阔且自然条件一致的平原,农产品运输主要依赖马车,运费均匀。农民技术相同,能灵活调整生产,根据运费差决定农产品的纯收益,即“经济地租”。随着距离增加,运费上升,纯收益减少,导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按收益递减顺序排列,形成六个农业地带:从城市周边的自由农业带(蔬菜和鲜奶)到粗放畜牧业带,以及林业带、谷物带等,且这些地带随着距离城市远近而依次变化。


杜能的理论不仅揭示了市场距离对农业集约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更确立了土地利用方式的客观规律性和优势区位的相对性这两个关键概念。他的模式为农业地理学和农业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在此后的100多年里,多位学者如F.艾列波、T.布林克曼等人继续发展和完善杜能的区位论,如劳尔将全球农业经营类型按照集约程度划分,并将西北欧工业区定位为全球农业集约化的中心。


扩展资料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布局的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部或绝大部分农产品都要以商品形式投入市场,因而利润(纯收益)的大小成了农业布局的决定性指标,任何无利生产在经济上都是不可行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