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天柱县侗族大戏研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7

天柱侗族大戏:传统艺术的困境与新生



在贵州省天柱县,侗族大戏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源自农耕文化的娱乐传统,深受汉族地方剧种如贵州花灯戏、阳戏的影响。其中,大戏以其严肃的教育内涵,源自汉剧京剧,而阳戏则融合了苗侗的敬鬼神习俗与汉文化精髓,以讽刺教育的方式寓教于乐,彰显了幽默的风趣。



大戏的引入与传承,得益于政府的扶持,特别是来自湖南的引入,使得这种艺术形式在天柱县得以发扬光大。然而,阳戏却在时代变迁中逐渐式微,杨柳村侗戏剧团作为县内较为活跃的剧团,尽管成员多为中年以上,经验丰富,但他们在面对经费紧张和场地局限的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



杨柳村侗戏剧团的瑰宝与挑战



剧团的服饰和戏曲内容巧妙地融入了本地语言特色,大戏保留了京剧的精髓,但腔调却带有浓郁的本土韵味。唱词中融合了侗歌元素,如演员杨小芬的表演,充分展现了当地文化的结合。然而,尽管侗歌节在乡镇和县城盛况空前,侗戏团的《大破天门阵》等传统剧目却面临着表演形式复杂、维护服装道具的困难,尤其在现代社会,年轻一代对大戏的兴趣逐渐减退,观众群的流失直接影响了剧团的收入。



政策与策略:侗族大戏的未来之路



为了拯救和振兴侗族大戏,政府应采取行动。首先,可以考虑在具有民族特色的渡马镇杨柳村建设文化村寨,通过设立标志性建筑,提升其文化影响力,带动旅游业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物质基础。



其次,立法保护是关键,虽然国家层面的法规可能有待加强,但地方层面的专项条例可提供有力支持。只有当法律法规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侗族大戏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



最后,组建专业的大戏人才团队是推动剧团转型与创新的策略。通过优秀演员的合作和创新演出形式,如增加歌舞和小品的比重,既能解决经济难题,也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从而激活这一文化遗产的生机。



结语:守护民族瑰宝,共创文化未来



天柱侗族大戏的生存状况虽然艰难,但其蕴含的文化价值不可忽视。政府、剧团以及研究学者的共同努力,是将这一传统艺术从困境中拯救出来,使之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的关键。只有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文化活动的创新,侗族大戏才能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为弘扬民族文化、展示国家文化实力贡献力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