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伤两败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9
编号 3099 成语 俱伤两败 注音 ㄐㄩˋ ㄕㄤ ㄌㄧㄤˇ ㄅㄞˋ 汉语拼音 jù shāng liǎng bài 释义 义参「两败俱伤」。
见「两败俱伤」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两败俱伤」之典源,提供参考。
《新五代史.卷三八.宦者传.论》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
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1>日益牢。
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2>,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3>,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注解〕(1)把持者:指宦官。
(2)帷闼:张帷之门,比喻近处。
闼,音ㄊㄚˋ,门。
(3)质:音ㄓˋ,用财物或人作为抵押。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两败俱伤」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两败俱伤」是说双方争战,可能因此都受到损伤。
这句话出自于《新五代史.卷三八.宦者传.论》。
在传中,论及自古以来宦官的祸害远超过女色。
因为宦官最亲近国君,在照顾日常生活起居中,有很多机会,可获得国君的信任,而让国君逐渐疏远忠良贤臣。
于是国君慢慢地被宦官把持,祸害因而潜伏滋长,等到有一天国君发觉情形不对,终于想要重新信任忠臣来图谋改善。
但是如果动作太慢,祸患必然加深;如果动作太猛,则宦官可能因此挟持国君。
遇此状况,纵有圣贤明智之君臣,也难有所作为,最后还可能弄得双方都受到伤害。
后来「两败俱伤」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原文「俱伤而两败」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两者相争,俱受损伤。
书证 01.宋.汪应辰〈答梁子辅书〉:「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立敌,终于俱伤两败,而国随以亡。」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两败俱伤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