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课程小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1
《设计心理学》课程是学习什么的啊

优秀的设来计是设计人自员与用户之间的一种交流,用户的需求应当始终贯穿在整个设计过程之中。但这并不是说产品的易用性可以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所有伟大的设计,都是在艺术美、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成本和性能之间寻求平衡与和谐。设计能成为产品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给你看一本<设计心理学>的目录
第一章 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
要想弄明白操作方法,你需要获得工程学学位
日常生活中的烦恼
日用品心理学
易理解性和易使用性的设计原则
可怜的设计人员
技术进步带来的矛盾
第二章 日常操作心理学
错误地怪罪自己
日常生活中的错误观念
找错怪罪对象
人类思考和解释的本质
采取行动的七个阶段
执行和评估阶段的鸿沟
用来辅助设计的行动七阶段
第三章 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
行为的精确性与知识的不精确性
记忆是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
<< 查看详细目录

求1篇设计心理学结课论文,,,

去网络搜吧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设计心理学》是讲什么的啊,具体哪方面..

内容大要

当我们连最简单的东西--像电灯开关、电话按键甚至门的开阖专--都不知如何操作时,属无论你有多聪明,不免觉得自己很蠢。这本书真的让人解脱:它告诉我们错不在你,是产品设计忽略了使用者的需求和心理认知的原理。设计不良的产品包罗万象,从不易看出的控制问题,到控制与功能之间的配对不合理,乃至不给使用者充分的回馈与帮助,和对人类记忆不合理的要求,错误范例随处可见、俯拾皆是。

设计的目标应该是引导使用者,自然地在适当的时候,於适当的地方,做适当的操作。本书强调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哲学,期望提升消费者和设计者对易於使用、易於了解的产品的需求和觉醒,因为安全好用的设计才是未来产品竞争力的要件。

对设计心理学的认识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内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容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设计心理学 几个问题

二、简述题:
1、内因影响外因。心理影响行为为主导。同时外界原因也会导致内因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行为。
2、研究用户心理,不仅能够提供用户的直接需求还能提供用户的潜在需求,让用的爽就能想用此产品。 根据人的行为心理,设计是有可视性原则,抓住这个原则涉及的东西能让用户一看就明白怎么用。
问答题:
1、在人类消费行为中,是由少数的感性消费带动多数的理性消费。客户人群的分布形成一条正态分布曲线(曲线类似A罩杯女生平躺时的 *** 的纵向剖面图,哦好吧括号部分原著中没有……),并且可以分为五类角色,创新者(占比2.5%);早期接受者(13.5%);早期追随者(34%);晚期追随者(34%);滞后者(14%)。
2、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3、⑴消费习俗 ⑵宗教信仰 ⑶道德规范 ⑷价值观念 ⑸审美观念 这些复杂的因素合成了购买者:当他看到这件东西的时候 灵光一闪“这东西就是我想要的”。
4、态度具有:⑴经验性。个体之间的态度差异常常是由于经验不同而造成的。
⑵倾向性。态度总是有一定的倾向和活动趋势。社会制约性。个体的态度与与所属群体的关系极为密切。
⑶ 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⑷ 可变性。态度也是可变的。态度的变化有程度性质的变化。
5、怎样理解态度的结构?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为什么要理解他,也就是解决人的问题:态度的不同功能是与个体不同的内在需要相联系。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要有效地形成和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就必须了解其支配着这一态度的内在心理需要是什么。这种个体差异性,必须要针对个体来理解从而扩大到群体。 态度的结构首先是 *** :商品、商标、广告等,可测的自变量。到中间变量情感、认知、行为倾向。在到可测的自变量人的 情感的语言表达、信念的语言表达、行为的表达。
6、A 简单重复:
实验证明:重复可能发展起积极的态度。
B 条件化的学习:
如果某商标和品名等标志重复地联系着某种奖励,便可以形成一种赞成的态度。
C 观察的学习:
因为态度的形成的方式实质是建立在模仿、暗示和顺从的基础上的,所以广告上的人物和情境要能适宜消费者。
D 态度学习的信息加工方式:
消费者对产品的信息掌握得越多,信息可信度越大,便越有可能对它产生更强烈的态度。
二、简述题:
1、儿童的消费特点是 : A. 消费能力逐步提高。 B. 消费需求日益复杂。 C. 儿童消费的模仿性强, 趋同心理明显, 尤其是少年期的孩子。
注意的问题:①开发儿童用品市场, 要根据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孩子喜爱的产品。②开发儿童用品市场 , 除了根据儿童消费心理设计和生产以外, 还要把握家长消费心理。③我们的产品设计人员应当把握家长的消费趋向
青年的消费特点:①表现为独立性与依赖性共存②在青年消费者中 " 炫耀欲 " 和同调性普遍存在③求新求奇、求美求名
注意的问题:①青年人的消费方式是以求新求奇的消费倾向、求美、求名的消费动机和冲动性的购买行为而表现出来的。②买动机的炫耀欲和同调性也很突出。③青年人活跃, 影响广泛, 他们的消费行为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中老年人, 从而扩大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中老年的消费特点:首先 , 中老年人的消费能力相对较弱。其次 , 中老年人的消费需求集中稳定。再次 , 中老年人的消费决策求实随俗。第四 , 中老年人消费观念的变化。
注意的问题:①满足其求实、求廉的心理 , 符合大众化的从众心态。②应发现中老年用品市场的新动态。③设计和生产中老年消费品, 应当超越传统的设计思想, 从满足人们高层次的审美自尊等精神需求着眼 , 以便占据未来的中老年用品市场。
2、女性 强烈的购买动机 求实的购买心理 从众心理 自信心不足
爱美之心 注重直观 联想力强
男性 被动的购买动机 为满足癖好而消费 购买决策迅速
不太受价格影响 求便心理 自尊心理

3、 所谓家庭 生活周期是指一个家庭从建立、发展到最终解体的整个过程。以核心家庭为例, 一般典型的家庭生活周期分为五个阶段 : 独身期、新婚期、父母期、父母后期和解体期。
独身期 : 目标市场是服装、娱乐、化妆品和旅游消费等。
新婚期 : 目标市场是各种家庭用品、家具、家用电器和娱乐性消费等。
父母期 : 目标市场是儿童用品、学生用品、食品、服装、玩具和家用电器等。
父母后期 : 目标市场是婚姻用品、学习和生活用品、化妆品和书刊杂志, 等等。
解体期 :目标市场就呈现各方面需求减少、 而老年娱乐、安全保健和旅游需求增加的趋势。
目标市场是服装、娱乐、化妆品和旅游消费等。

设计师怎样运用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复是设计专制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设计心理学的层次:
设计心理学受艺术、设计和心理学的共同制约,此三个学科决定了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水平。
设计心理学涉及的研究领域:
艺术学、美术学、创造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人因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感性心理学等方面。

如何理解设计心理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

以人为本是重中复之重制。

用户体验是设计心理学的来源,在做好设计产品的[减少用户迷惑]上下心思就是设计心理学的全部。

产品作出后,用户的体验和反馈是告诉你下一步该怎么改可以让用户更喜欢你的产品,期间你搜集到的这些体验和反馈信息非常重要,从中筛选出有利于你产品进步的有用资料和建议就是你研究对象时的主要工作。

总结好这些,再应用于下一批次的设计产品,再搜集这些反馈,再改进。这样的循环到一定地步时,你的经验就可以总结成你的产品的[设计心理学要点]了。

从这个扩写,100分作业至少能拿到80分。

《设计心理学》是讲什么的啊,具体哪方面

《设计心理学》阅读笔记
//blueidea/design/doc/2007/4650.asp
//blueidea/design/doc/2007/4650_2.asp
//blueidea/design/doc/2007/4650_3.asp
-------
我没看过哈 只是在网上找的
大概可以看出点什么主要内容吧!

设计心里学2 第三章总结怎么写

以下为本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也与考试的考察内容关系密切,需要同学们认真掌握。同时,上课时我已经多次强调了我给大家列举的相关案例可能作为考试的切入点,请大家注意结合课程内容理解相关案例。
下面标注红色加粗的字体部分为核心知识点,红色字体下面的内容为此核心知识点必须掌握的内容。
PPT中,我也给大家用红色标志标注了相关的重点内容,也需要大家关注里面的案例。
最后:祝愿大家考试顺利!!
第一章 设计心理学概述
1.1设计心理学概述
马斯洛需求金字塔
金字塔 上到下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设计学与心理学的结合
1.4 “人性化设计”
美国设计师亨利·格雷夫斯,1951年《为人的设计》本书中,他认为不仅要关注人的生理等基本需求及限制,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实现符合“人体尺度”的设计。而且,他还充分考虑到人的情感、认知、文化需求等诸多心理需求。
1.5 可用性设计
是指产品在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 可用性工学研究用户在产品使用与购买过程中的心理认知过程、情感过程、甚或审美过程等都与心理学知识密切相关。
1.6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一、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消费者(用户)的心理和行为,以及设计者的心理和行为。
二、研究范畴和心理学基本相同包括四个方面:
①研究对象的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它们是心理和行为发生的物质条件;
②研究对象的动力系统,如动机、需求、价值观念,它是心理活动和相应行为的驱动机制; ③研究对象的个性心理,包括人格和能力;
④研究对象的心理过程的三个方面:知(感觉、认知、记忆、表象、思维),情(情绪、情感),意(意志)。
此外,设计师的个体心理也是设计心理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它可以指导设计师增强设计创造力,科学、合理地从事设计创造活动。
第二章 设计中的感觉与知觉
感觉: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这一幅图片所呈现的视觉现象被称为“视觉后效”,也称为海林拮抗加工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产生拮抗的视觉体验由三个基本系统组成,每一系统包含两种拮抗的成分,它们是:红到绿 黄道蓝 黑到白
③运动视觉:
视觉运动的相对性。在动画中运用较多,如人物 位置不变而背景在变化,就会产生人物在不断运动的感觉。
视觉暂留:人的视觉存在一定的惰性,不能立即随着外界 *** 的变化而变化。如每秒闪烁50次的光就感觉是稳定光源。
动 画:当画面以每秒24帧以上的速度变化时,人们就感觉画面是流畅的连续动作。
2.3 知觉及知觉组织的规律
简洁律/恒常律/图与底/错觉轮廓/接近律和相似律/深度知觉
知觉:是人的大脑对感觉经验的加工处理,是认知、选择、组织并解释作用于我们 *** 的过程。知觉即“感知”,包括三个阶段:感觉 到 知觉组织 到 辨认与识别客体
感 觉——将外界物理信息转换成神经编码;提供知觉的基本材料
知觉组织——将感觉信息材料与主体的经验/知识进行匹配与表征,形成可供辨别和识别的知觉;对认知对象进行内部表征的过程
辨认识别——主体赋予知觉以意义,涉及主体的价值观、哲学态度、文化背景等。
2.3 知觉组织的规律
组织规律:(格式塔心理学)简洁律
组织规律:(格式塔心理学)恒常律
即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 *** 由于某些外界条件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而人对它的知觉不变。
常见的恒常性包括:大小、形状和方向的恒常性。
组织规律:(格式塔心理学)图与底
接近律、相似律本质上是简化和整体化认知对象的组织原则,它倾向于将接近、近似的元素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认知。
接近律即最接近的元素会被组织在一起;
相似律是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最相似的元素组织到一起。除相似图形外,还有相似运动
深度(立体)知觉
设计师可以利用图像中的元素线索来增加或减少图像的深度:
第2/5页
①大小:大的物体比小的显得近;
②质地:组成质地单元大的比小的近;
③插入:阻挡它物的不透明者显得近;
④焦距:细节清晰比模糊的显得近;
第三章 认知心理学简述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1967年美心理学家奈瑟出版《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这一心理流派的形成。
人脑对信息加工的原理:物理符号系统,由纽厄尔和西蒙提出。其核心观念是: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实质是对符号的操作过程。
符号:它指代各种事物,符号通过相互联系形成符号结构即语言,它表征外部事物和内部信息的加工操作。
在一定程度上说,艺术设计所要解决的就是根据设计的需求和目的将相匹配的或者说近似的“符号”形式化、物质化的问题,从而实现产品的功能以及形式创新。
认知心理的两个过程 :
一、辨认与识别:认知识别的双重信息加工模型
二、记忆:记忆的三级模型即感觉→短时→长时记忆
辨认和识别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主体从外界获得的感觉信息,经知觉组织后传入大脑,大脑抽取和加工相关的信息与储存的知识相互匹配,再赋予知觉对象意义并做出相应行为。
辨认与识别的两个过程:
自上而下的加工认知:又称为概念驱动加工;
自下而上的加工认知:又称为数据驱动加工;
识别理论:原型
我们对于周围事物识别和认知的过程存在着“再认”过程,即人们将知觉到的事物的信息与记忆中相关的表征相匹配的过程。
这里的表征即“原型”,原型指的就是同一类型的事物经过认知、思维后抽象化的概念,它涉及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心理学家诺曼和林赛先后提出了解释识别心理过程的:“模板匹配模式”和“原型匹配模式” “模板匹配模式”=======对应个体
自然匹配
在设计之中,当物品的设计与大脑中模型一致时就会形成“自然匹配”。“原型自然匹配”节省了大脑信息加工资源,提高易学性、减少差错和失误。
1.原型的自然匹配
第3/5页
产品的控制、使用的方式应符合用户心中对该类产品的概念原型,从而形成自然匹配的设计,其方式主要有两种:物理环境类比和文化标准。
记忆的种类(三级模式)
①感觉记忆:也称感觉登记,持续0.25~2秒,形象模糊
②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持续15~30秒,
③长时记忆:持续1分钟至永远
短时记忆存储方式主要为:空间的和言语的;
长时记忆存储方式主要为:程序性、原型或概念等等;
可用性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它是可用性理念在设计中的体现,也是可用性工程作为一整套工具和方法在设计中的运用,是设计艺术中合理性要素的集中体现。

学习设计心理学的心得

有个词叫“设计边缘”,设计师不能用已有的头脑来思考所谓的设计~ 要突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