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01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白话诠释: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的人,是在野(指不在朝堂之上)的人;后学习礼乐的,是世袭的士大夫子弟。如果要任用(人才),那么我会选择那些先学习(而在野的人)。”

孔子说,“跟随我再陈、蔡两个国家的(弟子),(现如今)都不在门下了。”

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言语比较好的有宰我以及子贡。处理政务比较好的有冉有和季路。对于文献古籍比较好的有子游和子夏。

切己体察: 第一句,孔子这里是在对于普通人以及富二代做一个比较。普通人因为不可以拼爹,所以需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因此是先学有所成然后才做官。对富二代来说,因为是世袭的,所以自然而然就可以接手很大的产业。但他们也会在当自家产业和工作遇到问题时,再开始学习。孔子表示了对这两种人的态度,因为孔子是普通人,所以他在任用人才的时候会选择那些先学习,学有所成后再做官的人。因为他认为这样的人有培养的潜质。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无论是行动变现还是知识变现,最重要的是我们孜孜不倦的学习、提升自己、精进自己,最终相信有一天会获得我们应有的成果和业绩。

第二句,孔子看似在说他的弟子,实际上也有夸耀自己的成分。自己的弟子都不在门下了是一种幸福,因为大家都已经远走高飞,有所成就了。做老师最大的幸福就在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总希望自己作为长江的前浪,能够有后浪把我们拍在沙滩上,这才是成功,后继无人是一种很大的耻辱。还有一种说法是孔子对于弟子都不在身边了,感到惋惜,自己没有办法再继续培养他们了,进而传播自己的思想了。

第三句,孔子在细数它的各个弟子。在论语最后做总结的时候,可以在这里获得一些他弟子名单的索引,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文言拾遗: 先进于礼乐--“进”指的是力图奋发,竭力努力 ,如:进修;进取。

野人也--“野”指的是指不当政的地位(跟“朝”相对),例如下~,在~。

则吾从先进--“从”指的是采取某一种办法或原则 ,如:从严,一切从简。

皆不及门也--“门”指的是传统指跟师傅有关的人 ,如:门僧(门下僧人);门下人(门客);门生故吏(学生和老部下);门人(弟子,门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