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科学,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天体物质世界的循环演变过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9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了极其巨大的成就,使人类进一步认识到天体物质世界的演化过程。运用现代宇宙学,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这些理论和成果,进行大尺度的深刻思考, 探索 和发现宇宙运行基本规律,应当是哲学科学界面临的任务之一。

先简述一下两种演化过程。首先大爆炸理论。设想一块铁,加热,变成液态,再加热,变成气态,再加热加热(科学家有数字),变成我们想象不到的“无”的形态。138亿年前的奇点,就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时空曲率无限大的点,这个时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空间。奇点包含着所有的物质和能量,是不分的,叫势能。然后开始大爆炸,星子涨落背景出现,宇宙冷却,暴涨期(膨胀),中微子,夸克,玻色子,轻子形成,出现 费米子和玻色子分工,物质反物质矛盾运动。强相互作用,分离出来,电弱相互作用仍在起作用。暴涨停止,小区域稳定下来,被称为暴涨理论。在大爆炸后某段时间(你想象不到的瞬间,有数据),粒子期,质子和中子,其反粒子形成,玻色子,中微子,电子,夸克以及胶子稳定下来。开始变冷,电弱相互作用分解为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轻子家族(电子中微子以及相应的反粒子)与其他粒子平衡相中分离出来。大爆炸后0.01秒,约1000亿度,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质子,中子占10亿分之一。大爆炸后0.1秒,约300亿度,中子,质子比例从1:00下降到0.61。大爆炸后1秒,约30亿度,核时期,氢,氦类稳定,原子核(化学元素)形成。物质期形成,光主宰着各种能量形式。随着宇宙膨胀,电池辐射波长被拉长,相应光子能量也跟着减小。宇宙和它的动力学开始为物质所主导。大爆炸30万年后,约3000度,化学结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直至出现恒星和恒星系统。量子真空在暴涨期达到全盛,之后便以暗能量形式统治全宇宙。且随着物质和辐射密度迅速减小,暗能量越来越明显,暗能量可能占宇宙总能量密度的2/3。恒星和恒星系统不断膨胀,越来越远,宇宙现在正在膨胀。现代宇宙学解释了一些宇宙现象,例如宇宙膨胀,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化学元素丰度,星系和星系团等空间分布。它的基本理论框架:起点 膨胀说。

其次是物质坍塌收缩学说。像太阳这样的恒星,不可能永远燃烧下去。它度过青壮年主序星阶段,步入老年期时,首先变为一颗红巨星。恒星像一颗大核弹不断爆炸。核聚变把每四个氢原子核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的原子能。其原理是,恒星是氢分子云的中心产生的,氢的原子核就是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还有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绕核旋转。恒星内部的温度高到使所有电子都与质子分离,而质子就像气体中的分子在所有方向上运动。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作用下,质子就被一种电“盔甲”保护着,与其他质子保持距离。但是,在年轻恒星核心的一千五百万开氏度的高温下,质子运动非常快,当它们相互碰撞时就能够冲破“盔甲”而粘合在一起。四个质子聚合,就成为一个氦核。氦是宇宙中第二位最丰富的元素。氦核的质量小于它赖以形成的四个质子质量之和。这个质量差只是总质量的千分之七,但是这一点质量损失转化成了巨大的能量。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一个巨大的核,每秒钟有六亿吨氢变成氦。恒星中心形成氦核并不断增大。时间让氦核周围的氢越来越少,中心核产生的能量已经不足以维持其辐射,于是平衡被打破,在这里起作用的就是那个引力。有着氦核和氢外壳的恒星在引力作用下收缩坍塌,其密度,压强和温度急剧升高,氢的燃烧向氦核周围的一个壳层里推进。由此发生内核收缩,外壳膨胀:燃烧壳层内部的氦核向内收缩并变热,而其恒星外壳则向外膨胀并不断变冷,表面温度大大降低。这个过程持续数十万年,这颗恒星在迅速膨胀中变为红巨星。

目前太阳就处在主序星阶段,科学家通过对恒星演化及宇宙年代学模型的计算机模拟,太阳经历了大约45.7亿年。据研究,45.9亿年前一团氢分子云的迅速坍缩形成了一颗第三代第一星族的金牛t星,即太阳。这颗新生的恒星沿着距银河系中心约27,000光年的近乎圆形轨道运行。大约50亿年后,太阳老了,体积变大成为红巨星。最后的结局,是在中心形成一颗白矮星。

白矮星也称简并矮星,主要由碳构成,外部覆盖一层氢气与氦气。当红巨星外部向外膨胀并不断变冷,而内部氦核经不起引力收缩而坍塌,被压缩的物质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氦核燃烧殆尽后,外壳仍然是以氢为主的混合物,而在它下面有一个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核反应过程使中心附近的温度不断上升,红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当恒星的不稳定状态达到极限后,红巨星就发生爆发,把核心以外的物质抛离恒星本体,物质向外扩散成为星云,残留下来的内核就是我们能看到的白矮星。所以白矮星通常由碳组成。温度继续升高,使碳变成其他物质。但也有可能核心的温度可以达到燃烧碳却仍不足以燃烧氖的温度,这时就能形成核心由氧、氖和镁组成的白矮星。

白矮星的内部不再有物质进行核聚变反应,因此恒星不再有能量产生。一颗没有自转的白矮星,电子简并压力能够支撑的最大质量是1.4倍太阳质量,也就是钱德拉塞卡极限。许多碳氧白矮星的质量都接近这个极限的质量,白矮星可能经由碳引爆过程爆炸成为一颗Ia超新星。

超新星爆发事件就是一颗大质量恒星的“暴死”。对于大质量的恒星,如质量相当于太阳质量的8~20倍的恒星,由于质量的巨大,在它们演化的后期,星核和星壳彻底分离的时候,往往要伴随着一次超级规模的大爆炸。这种爆炸就是超新星爆发。

1967年,天文学家忽然接收到一种奇怪的电波。这种电波每隔1—2秒发射一次,如同人的脉搏跳动一样。当时曾一度把它当成是宇宙人的呼叫。后来,英国科学家休伊什弄清了这种奇怪的电波,原来一种前所未知的特殊恒星,即脉冲星发出的。休伊什因此获得了1974年的诺贝尔奖。 脉冲星就是快速自转的中子星。中子星很小,一般直径只有10千米,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质量下限是0.1个太阳的质量,上限是3.2个(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可以达到这个水平),是一种密度比白矮星还高的超密度恒星。 它在爆发坍缩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压力,不仅原子的外壳被压破了,而且连原子核也被压破了。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被挤出来,质子和电子挤到一起又结合成中子。最后,所有的中子挤在一起,形成了中子星。

在中子星上,每立方厘米物质足足有10亿吨重。 当恒星收缩为中子星后,自转就会加快,能达到每秒几圈到几十圈。同时,这种引力收缩把中子星变成一块极强的“磁铁”,这块“磁铁”在它的某一部分向外发射出电波。当它快速自转时,就像灯塔上的探照灯那样,有规律地不断向地球扫射电波。当发射电波的那部分对着地球时,我们就收到电波。随着星体的转动而偏转时,我们就收不到电波。所以,我们收到的电波是间歇的。这种现象被称为“灯塔效应”。 中子星的质量极大,一个中子化的火柴盒大小的物质,需要96000个火车头才能拉动。

中子星并不是恒星的最终状态,它还要进一步演化。由于它温度很高,能量消耗也很快,因此,它的寿命只有几亿年。当它的能量消耗完以后,中子星将变成不发光的黑矮星。

当一个恒星的质量在1.44M(钱德卡塞卡极限)到3M(奥本海默极限)之间时恒星将变为中子星(由中子构成不带电的类星体)若质量大于3M则崩塌为黑洞(黑洞是高致密度的类星体)

黑洞是由于恒星引力收缩坍塌而形成的。通常恒星最初只含氢元素,由于氢原子核的聚变产生新的元素——氦元素,接着,氦原子也参与聚变,改变结构,生成锂元素。按照元素周期表的顺序,会依次有铍元素、硼元素、碳元素、氮元素等生成,直至铁元素生成,该恒星便会坍塌。这是由于铁元素相当稳定,参与聚变时释放的能量小于所需能量,因而聚变停止,而铁元素存在于恒星内部,导致恒星内部不具有足够的能量与引力收缩抗衡,从而引发恒星坍塌,最终形成黑洞。

在中子星和黑洞之间,理论上讲还有一个夸克星,在笔者看来,还应该有一个中微子星,然后才出现黑洞。

黑洞是由吸积盘,爱因斯坦环,阴影,光子环组成。黑洞吞噬物质时,巨大的引力以接近光的速度旋转,这样速度的运动下发出各种光线,其中包括可见光。

巨大的引力使黑洞周围的空间发生扭曲,在光线通过这扭曲的空间时发生光的偏折效应,就是光不在直线传播,这就是拍照和眼睛看到上下光环错觉的原因,其实这是黑洞背后的吸积盘作用。

最靠近黑洞的最稳定的光环,在光子环以内,光会有进无出,在科学家的计算中光子环半径大约是黑洞半径的2.5倍左右,也就说知道了光子环的大小就能得知黑洞的真实大小。

阴影其实就是事件视界黑洞所在,而根据光子环半径是可以计算出黑洞的大小面积的,而阴影内部什么样子到现在也无从得知。

黑洞代表毁灭,也代表着秩序,在可观测宇宙的星系中,都有发现或多或少的黑洞存在。

在坍塌收缩理论和事实中,我们看到,恒星 收缩坍塌为红巨星 收缩坍塌为白矮星 收缩坍塌为中子星 收缩坍塌为夸克星(理论) 收缩坍塌为中微子星(假想) 收缩坍塌为黑洞 凝聚为奇点(假想),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引力收缩凝聚过程。

关于宇宙学的上述理论和事实,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宇宙规律足够的证据。科学界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众说纷纭,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不必纠缠于各种研究的对错,真相和真理只有一个,终会被大家共同接受。宇宙中的许多真相,并非科学实验手段所能解决的,需要求助哲学。我们有理由认为,坍塌收缩理论,事实上是一个从膨胀到奇点的理论(黑洞演化进一步,就是奇点)。大爆炸,从奇点到膨胀;坍塌收缩,从膨胀到奇点。宇宙这样一吸一呼的循环过程,完成了对物质的创造,毁灭,再创造,再毁灭,从低级到高级的循环过程。宇宙的主要矛盾就是引力和斥力的矛盾,所有的宇宙现象,都是引力和斥力导演的。当我们运用辩论唯物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分析宇宙规律时,许多问题就会变得明朗了。正由恩格斯所说,“自然是流动的,循环的”,宇宙体现的规律就是这样的哲学思想。

(资料来源于百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