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后期裁剪的重要性,你都知道了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我们为什么要对照片进行裁剪,裁剪会带来什么好处?裁剪的原则是什么,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重新构图
有时候,拍摄时机稍纵即逝:比如说,太阳刚冲出地平线,露出的第一缕阳光;再比如说,坐在飞驰的车上,窗边忽然掠过一片值得一拍的美景….

这种“赶快拍能拍下来就很不错了谁 TM 还顾得上取景构图啊”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多。而后期裁剪,为我们重新调整构图提供了机会。

打个比方说,你前期拍出了这样一张图。

拿回家看的时候,你忽然觉得不应该把地平线放在画面正中,想着“如果把地平线按照三分法放在画面下三分之一处会不会更好”。

于是,你大可以裁剪一下,把照片按照你的想法,按照三分法重新构个图:

另外,谁跟你说,三分法构图用了不好,你也可以再试试其它构图啊,比如说,边缘构图:

还有许多种构图方式,您可以依据照片的实际情况,多做些尝试,万一裁剪出来的照片有脱胎换骨的效果,岂不美哉!

2.改变主体表达效果
人像,对背景的要求那是相当滴高。主体的比例大小,背景景物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哪些景物可以裁掉哪些景物留着更好,都有一番讲究。

有时候,适当裁剪背景中对表现主体没有帮助,或者是颜值太低影响市容的景物,对提高整个画面的档次很有帮助。

除此之外,增加主体的画面比例,自然更有力地突出了主体。

碍眼的家伙裁掉后,是不是好多了?
当然,主体比例也不是越大越好。

在多数情况下,裁剪能突出画面中的某一部分,但有时在画面中展现出更多环境元素和背景信息,反而能使画面更有场景感和故事性。

这种情况在风光摄影、环境人像和纪实摄影中都比较常见,我们来看一个“主体比例大不如比例小”的例子吧。

看了上图,你只会觉得“这美女蹲在那干啥?”而看到下图,你才知道这其实是个环境人像。

3.改变图片风格

图片的风格,和画幅息息相关。通过调整画幅,你或许会发现一些从未尝试过的画面体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着相机画质的不断提高,后期裁剪的副作用也越来越小——至少不会像低分辨率时代那样,裁一下就满屏马赛克……

除了以上的玩法,需要裁剪画面至特定比例的场合还有很多,比如说,微信的头图,画面比例必须是5:9或者1:1;杂志封面必须是竖幅,等等。

后期事例效果图:
后期思想的具体应用,示例效果图如下:

可以发现这张相机直出的照片有些灰蒙蒙的,我们首先使用去雾工具让画面更加通透:

可以看到,画面瞬间变得更加通透了,但是画面阴影的细节丢失比较严重,我们提高阴影值,让画面阴影部分的细节显现出来:

接着我们提高自然饱和度,让画面的色彩更加鲜艳:

接着我们新建一个渐变滤镜,然后勾选【反转】让它的影响范围集中在画面的下半部分:

我们发现水面所占画面比例有些过大,我们进行一下裁剪:

最终效果如图:

最后在摄影后期中,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后期思想,它们指导着我们的后期步骤,让我们的后期工作充满条理性,今天我向大家介绍几个最为常用的后期思想,希望对大家的后期流程有所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