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的对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9-27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此联总结了诸葛亮一生的战功。具体解释:
  收二川:指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
  排八阵:指诸葛亮在刘备伐吴败退后,在鱼腹浦布下石阵击退东吴的陆逊追兵,摆设八阵图;
  六出:指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
  七擒:指平定南中时,诸葛亮七次设计擒住南蛮首领孟获;
  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指诸葛亮北伐曹魏,在五丈原病重,在帐中布阵,点燃四十九盏油灯借寿;
  一心只为酬三顾:指诸葛亮一片忠心,讨伐曹魏,是为报答刘备当年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恩情;
  取西蜀:指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谋划下,进攻西蜀的刘璋,夺得根据地;
  定南蛮:指蜀国南部的民族地区叛乱,诸葛亮率大军平定;
  东和北拒: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东面跟孙吴讲和,北面与曹魏对抗,东和孙吴,北拒曹魏;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指诸葛亮运筹帷幄,精通术数,有神机妙算之能;
  水面偏能用火攻:指公元208年,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周瑜谴黄盖诈降曹操,在江面上烧着了曹军的战船,大获全胜。

  还有一副题四川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的对联,比较著名:
  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下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此联简称“攻心联”,乃清末光绪二十八年暂居四川盐茶使者的云南剑川人赵藩所撰,寥寥数语,既高度肯定了诸葛亮善于用兵、理政的才华,又从和战、宽严的辩证关系总结了诸葛亮治蜀的经验。此联言简意赅,形式完美,不仅是武侯祠所有联语中位居第一的上品,而且是全国不可多得的名联之一。据说,毛泽东十分推崇此联,1958年他来武侯祠时,就在此联前驻足沉思良久,反复玩味联语的微言大义。邓小平也曾经称赞说赵藩的“攻心联”写得好,富有哲理。
联语字面大意是:能采取攻心办法服人的,会使那些疑虑不安、怀有二心的对立面自然消除,自古以来深知用兵之道的人并不喜欢用战争解决问题;不能审时度势的人,其处理政事无论宽或严都要出差错,后代治理蜀地的人应该深思。
先来解读“攻心”。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南征孟获时,马谡来送行,建议说:“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这番话,本于《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中“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一段。“攻心”“心战”是对孙子“伐谋”“伐交”之说的提升,“攻心”“心战”的范畴更宽,包括智虑计谋、外交手段、民族策略等等。诸葛亮采纳了“攻心”建议,对叛乱的孟获等人,不是采取简单的战而胜之的办法,而是“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
再来解读“审势”。《资治通鉴》记载“诸葛亮佐备治蜀,颇尚严峻”。法正劝诸葛亮效法汉高祖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之先例,“缓刑驰禁”。诸葛亮批评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向他讲述不论宽也罢、严也罢,都要先“审势”,才能确定实行何种治国方略的道理。诸葛亮详细分析了蜀汉初期的“势”,指出:秦朝因刑法过于苛严,百姓怨声载道,导致天下“土崩”;汉高祖刘邦反其道而行之,仅“约法三章”,便大获全功;但刘璋统治益州时却过于软弱宽大,蜀中豪族专权自恣,君臣之间连正常的纲纪都没有了,这才导致其统治的瓦解。蜀汉政权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基础、形势都与汉高祖时不同,必须与刘璋反其道而行之,“威之以法”,从严治蜀,才是巩固蜀汉政权之根本。
诸葛亮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给人以警示,令人深省。对于现代人非常有借鉴意义,需要我们去仔细品味其中的精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39906.htm?fr=aladdin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