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羲之一幅真迹也没留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23

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时期“王谢桓庾”四大家族中王家的子弟,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集东汉蔡邕、钟繇、张芝,秦代李斯等书法家的特点于一身,博采众长,但是书风笔意又自成一家,不拘一格,书法成就在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被尊为“书圣”。

王羲之的作品有《快雪时晴帖》、《丧乱帖》、《乐毅论》等,但是最著名的要数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集序》。但是这么多名声在外的珍贵作品却没有一件真迹流传至今,实为可惜。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古代帝王因喜爱王氏书法而大肆收集珍藏,但是又因为各种原因被集中损毁或丢失。

最开始大量收集王羲之作品的皇帝是梁武帝萧衍。梁武帝极为喜爱王羲之的书法,在宫中收藏了大量的真迹,同时派人大量临摹。之后发生了“侯景之乱”,梁武帝被饿死,候景大概是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没怎么过多关注。后来陈霸先平定叛乱,立萧绎为帝,是为梁元帝。不久,西魏权臣宇文泰派宇文护领五万大军攻南朝,围困梁元帝于江陵。梁元帝恐江陵城破,自己的古玩字画以及大量王羲之真迹落入敌手,于是把南朝梁几十年来收藏的所有书画、图书、字帖等珍贵藏品约14万卷一把火尽数焚毁(心疼啊!),从此王羲之真迹大部分失传。

北宋时期,宋朝历代君主都在收集王羲之真迹,到了徽宗朝,真迹连同摹本共二百余卷。后来金军南下,攻破汴梁城,俘虏徽钦二帝,顺便把所有藏品统统带走。但是金朝本是游牧民族,文化落后,哪里懂得这些东西的价值,于是这些东西不出意外,全部失传。

经过这两次浩劫,王羲之的真迹几乎已经不存在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