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里面有哪些经典中华句典?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12-29

【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出自《管子·宙合》。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并四指的宽度为一扶。绳:准绳。意思是:千里远的路程,不能用准绳来取直。比喻处理大事不能苛求细节。

【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出自《管子·五辅》意思是:人一定要懂得礼数之后才能产生恭敬的心理,产生恭敬之心以后才能有所尊敬,有所礼让。

【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名进而身退,天之道也】出自《管子·白心》。意思是:名满天下的人,不如早些隐退。因为在名声高的时候隐退,才合乎天道。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者视之往】出自《管子·形势》。意思是:对当今有疑问可以去考察历史,对未来不了解可以查看过去。说明以史为鉴的道理。

【为国者,反民性,然后可以与民戚。民欲佚而教以劳,民欲生而教与死】出自《管子·侈靡》。戚:亲近。意思是:治理国家的人,要先违反人民的习性,然后才可以与民亲近。人民贪图安逸就要他们劳动,人民贪生就教他们不怕死。

【民之观也察矣,不可遁逃以为不满】出自《管子·小称》。察:明显。意思是:人民看问题最清楚了,任何人也无法避过他们的眼睛而行恶。

【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出自《管子·霸言》。意思是:看一个国家要看他的君主如何,看一只军队要看他的主将如何。

【财匮而令虐,所以失其民也】出自《管子·君臣下》。意思是:财力匮乏、法令暴虐是失去民心的原因。

【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未之有也】出自《管子·七法》。意思是:意见正确而不被采纳,意见错误而不被废止,有功的人不能得到奖赏,有罪的人不能得到惩治,这样能够治理好百姓国家的,从来没有过。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出自《管子·形势解》。意思是:海不排斥水,所以能成就它的阔大;山不排斥土石,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峻;士人不厌弃学问,所以能使他成为圣贤。

【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出自《管子·形势解》。赖:倚靠。意思是:肯定能办成的事情,不一定可靠;肯定能兑现的话,不一定可信。

【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出自《管子·法法》。毋:不。意思是:不确立法制而口说依法办事,那么办事的时候就没有规矩可循;立法不依,那么政令就行不通。

【不能兆其端者,灾及之】出自《管子·侈靡》。端:端倪。意思是:不能察觉事情发生前所预示的端倪的人,灾难就要降临到他的身上。

【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出自《管子·牧民》。意思是:不做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不寻求不可能得到的东西。

【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出自《管子·名法解》。意思是:杂草不锄掉的话就会伤害庄稼;盗贼不诛杀的话就会伤害善良的人。

【谄谗饰过之说胜,则巧佞者用】出自《管子·立政九败解》。谄:奉承。意思是:巴结奉承、谗言诽谤别人来掩饰自己的过错的言论站了上风,一定是善于谄媚的人受到了重用。

【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出自《管子·形势》。伐:夸耀。矜:骄傲。意思是:骄傲自夸,独断专行,是成就大事的祸患。

【博学而不自反,必有邪】出自《管子·戒》。意思是:如果博学多识,但不知反省自己的作为,必然会干出不正当之事。说明读书的目的,贵在加强自身的修养。

【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出自《管子·牧民》。一世:一时。意思是:对国事一时也不懈怠,则民众便不会产生怨言。

【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是谓中得】出自《管子·内业》。意思是:不要让外物扰乱了感官,不要让感官扰乱了心志,这就叫做心中有所得。

【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出自《管子·戒》。惑:迷惑。意思是:如果自己道德高尚,就不会被外界不正的东西所迷惑。

【得人者,卑而不可胜】出自《管子·侈靡》。意思是:得人心的人,即使地位卑下,也是不可战胜的。

【钓名之士,无贤士焉】出自《管子·法法》。意思是:沽名钓誉的人,不是有道德的人。

【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出自《管子·形势》。意思是:懒惰又奢侈,生活就会贫困;勤劳而节俭,生活就会富足。

【耳司听,听必顺闻,闻审谓之聪】出自《管子·枢言》。意思是:耳朵是负责听的,听了之后再加以审察,这叫做聪明。

【节欲之道,万物不害】出自《管子·内业》。意思是:能克服私欲,什么祸害对你都是无可奈何的了。

【金心在中,不可匿】出自《管子·心术》。金:比喻光明洁净。匿:掩盖。意思是:一个人的心灵美好,就会从外表表现出来,任何事物都不能掩盖它。

【金玉货财之说胜,则爵服下流】出自《管子·立政九败解》。意思是:如果在上者贪财好利,在下者必然有人投其所好,有的就会用钱买到爵位;这样,参政的人就必然是下流之辈了。

【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出自《管子·法法》。意思是:对人骄傲无礼的人,不是有出息的人。

【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德成而智出】出自《管子·内业》。意思是:能坚持志气的,就能成就高尚的德行,有了德行,自然就能产生智慧。

【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气于面,不能以为可好】出自《管子·小称》。意思是:古代的毛嫱、西施,虽然是天下的美人,但在她们满面怒容的时候,人家是看不出她们的美貌来的。

【强而骄者损其强,弱而骄者亟死亡】出自《管子·白心》。亟:快。意思是:强大而骄傲就会削弱力量,弱小而骄傲就会急速灭亡。

【墙有耳,伏寇在侧】出自《管子·君臣》。意思是:墙上有耳朵,身旁有隐藏的敌人。说明密谋可能外泄。

【请谒任举之说胜,则绳墨不正】出自《管子·立政九败解》。请谒:请托求见。说:主张。绳墨:木工用具,这里指用人标准。意思是:如果走门路、通关节的歪风盛行,那么用人的标准必然就要混乱不堪了。

【全生之说胜,则廉耻不立】出自《管子·立政九败解》。全生:保命。意思是:活命哲学如果占了上风,人们就不讲廉耻了。

【全心在中,不可蔽匿】出自《管子·内业》。意思是:有什么样的心灵,就必然表现出来,想掩盖也是徒然的。

【人无弘量,但有小谨,不能大立也】出自《管子·小谨》。意思是:没有博大的胸怀,只知道谨小慎微的人,是不能成就大事业的。

【人有非上之所过,谓之正士】出自《管子·桓公问》。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敢于对他的上级的错误提出批评,这样的人便可叫做正直的人了。

【善人者,人亦善之】出自《管子·霸形》。意思是:你对人好,别人对你也好。

【上好本,则端正之士在前;上好利,则毁誉之士在侧】出自《管子·七臣七主》。本:德政。意思是:如果居上位的人施行的是开明的政治,那么品德高尚的人就会得到重用;在上位的人追逐私利,那么诬蔑中伤别人的人就会身居要职。

【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出自《管子·小匡》。意思是:人在年幼时就开始学习,用心容易专一,没有别的事情干扰,所以容易学成。

【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出自《管子·小称》。患:怕,担心。意思是:只担心自己没有道德才学,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

【审去之身,虽兄弟父母,可化而使之恶】出自《管子·小称》。意思是:就是兄弟父母这样的亲人,如果自己没有谦虚敬爱之心感化他们,也会招来他们的怨恨。

【使能之谓明,听信之谓圣】出自《管子·四时》。意思是:使用有才能的人叫做精明,听从贤能之人的意见叫做圣智。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出自《管子·形势解》。意思是:人能好学不厌,所以才会成为圣人。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