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人生》读于2018/08/31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2018/08/31

早晨9:29

听路遥《人生》

现已完整地听完四集。

分享两个词语,一个是“信仰或者信念”,一个是“清高”。

巧珍的对于爱情的“信念”,对高加林的“执着”,对于自己缺失的“书气”,有着强大的欲求。多次跌宕起伏的希望与绝望,她现在还将希望寄托在高加林身上。然而,我认为她的这份执着是她此生最大的悲剧。因为她不了解高加林,她只是知道自己的欲求在哪里?她渴望着高加林变成农民,这样子她就可以凭借“其他农村姑娘没有的俊”跟高加林在一起。但她似乎并不知道高加林的心思,不了解高加林心中是一步步地在摆脱他的“农民身份”,他们两个最终的归宿是很难聚在一起的。在这场爱情中,除非巧珍能够突然醒悟,改变自己是文盲形象,否则长年累月,即使是出水芙蓉,也可能落下一个悲剧。终其所有,巧珍只是想要弥补自己在“文化”方面的缺失,是对于人生已有遗憾的一种弥补,很不幸的是,她用错了方式,瞄错了对象,高加林是符合了她所想的所有条件,她也是愿意为了填补这个巨洞付出无限的努力。然而,他并不知道最好的方式不是尽可能地改变别人的想法,而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改变自己的行为。高加林所有的目光都放在自己的“怀才不遇”,即便巧珍再怎样献殷勤,也可能连野果子都吃不到。高加林想要当文学家,想要管理国际事务,他有着无限美好的幻想,而他偏偏忘记自己的出身,所在的社会背景,导致有些许“眼高手低”,这是一个贫穷人的致命点。他终究把自己读过书的气息散布的太泛太广,唯不如脚踏实地干事来得实在,也总喜欢将人分成“农村人”和“城市人”,也爱给农村人和城市人贴上不应有的标签。想起他自以为是地说“巧珍,这种农村姑娘是习惯叫买卖的,也不会有什么不好意思,更何况农村姑娘心眼好”等等之类的话,让我心生愤怒,这个女生的淳朴善良不应该被赋予“义务”的味道。高加林在听到别人提到“贫困,农村,城镇,同学,朋友”这些字眼时,都异乎寻常地敏感,这是一种不知廉耻地自傲。可以原谅他是因为从小到大的“书”环境,但人是有思想有灵性的生物,既来之则安之,身份和地位改变了,人的思想就要改变,行为就要改变,你的格局可以不变,甚至更高。但你本可以做的更好。

继续听!

10:01

本不想这么快着笔,想着是要等到后面再一起写感想的。怕是误会了作者的原意,但是第五集对于巧珍与高加林推着自行车,慢慢地散步,巧珍表白的场景设计地非常巧妙。我感受到自己不仅仅有听觉的享受,更多地是视觉的冲击。俩个人的沉默,各自欣赏对方,慢慢地游走,特别是高加林后退一步的谨慎,以及从侧面看巧珍时候联想到一幅油画的场景,让人想象连篇。巧珍的可爱,真诚,以及吐露心声,加上我刚写了一部分的感想,让我好生没有一点点的幸福感,而是强烈的悲剧感,总感觉这幸福的后头是无限的痛苦。高加林的表现证实了我的想法。高加林一时的冲动又给这个濒临死灰的姑娘又一线生存的机会。也许他在懊悔不已,却让姑娘的生命之花开到紧致,她愿意成为这个“农民的妻子”,她愿意接受他并不强壮的身躯,愿意爱这个“她眼中完人”的高加林。她还不知道,前面是万丈深渊!

继续听

2018/09/04

已经听完第十四集了。

高加林重新回到镇上工作,再次成为了一个“城市人”,再一次摆脱原本不属于他的“农村命运”。高加林在镇上当了记者,并且在初次提稿之后,就迎来了三年未见的“亚萍”。此时的高加林将事业心放在重中之重,也知道亚萍和柯南的事情,他还是希望亚萍不要经常拜访他,他的事业才刚刚开始,他离开农村的日子才刚刚起步。而频频拜访加林的亚萍呢?她此刻的内心是怎样的?一个在中学期间就结识的朋友,一直彼此相爱的人,她自己很清楚如果当时加林不被免去教师职业,不回农村当农民,她是不会离开加林的。她爱高加林的英伦才华,爱他的积极向上,爱他那广阔的见识和伟大的梦想。只是那时候她做不到因为爱一个人到贫瘠的困苦之地生活一辈子,她不愿在农村过“一生”。那俩年的时间,黄亚萍的家庭和柯南的家庭已经紧紧捆绑在一起了。现在,高加林又回到县城,并且在加林发表的“救灾”文章中再度感受到这个年轻人的热血与才华,对她来说,全然没了爱情障碍,她,跟他是应该有更加机会的,黄亚萍的内心再次勾起了对高加林的感情。生活有些时候,就是如此戏剧化,总是把每个人心里安排好的事情不断的打乱,让你没有办法回归原位,巧珍抱着自我的信任在等待;高加林怀着自我的信念在发展;亚萍求着上帝的爱戴在转变;而这也会是一个人喜剧中暗藏的“悲剧”。生活就是没有办法将一个人的一生一下子读懂,更没有办法让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的人能够想的清,看的清再走。从你儿时坠地,开始第一声嗷嗷大哭的时候,你就应该被灌输“迷茫乃人生常态”的思想。“人生”这条大道,走时,容易跌跌撞撞;停下,又担惊受怕;转弯,兴许会有美丽的风景,但也可能是更大的深渊。总是,在路的尽头,回头,才会看得清脚下的“足迹”。

继续听故事!

2018/09/04中午

听到第十七集!

高加林的事业之路和人生之路越来越顺心了。但人在高兴之余,总会有些烦心的事情喜欢干扰你,让你领悟幸福绝非易事。高加林不仅在写文章上被认可,在篮球运动场上也出了名。城里的人都在打听这个年轻,仪表堂堂的小伙子来自哪里,是什么学历,什么家庭?在城里的这些日子,亚萍的频繁出现是高加林最恼心而后也是最称心的,长相漂亮,见识广,家境好,又懂得追求人生理想和自由爱情的黄亚萍与高加林认识到农村善良,淳朴,苗条的巧珍相比,着实看得出,一个人的眼界和学历能够她们有着不止是外貌的差别。此刻,高加林的内心在急剧地变化着,黄亚萍懂文学,知道他最热爱的是国际事务,给他讲他还不清楚的国际新能源,能为他写诗。而巧珍呢?好不容易,见上一面,却只是简单说了一些狗皮绒毛,家中的老母猪,地里的庄稼,自己积攒的五十块钱,和对加林的思念。高加林的内心是矛盾而有冲击感的。他珍惜自己在落魄的时候遇到了让他重新开始生活的巧珍,他能感受到这个农村姑娘对他所有的爱意。但是,黄亚萍呢?她何曾不牵动他的心,起初刚进城,黄亚萍的出现确实让他添加了许多烦恼,但现在,他觉得在这座城市里,只有黄亚萍这一个人能够跟他有着同样的年纪,同样的交流话题,他幻想着他们结合之后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他们现在相处一段时间以后,又感觉回到了中学时代,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刻。在自己事业和生活都步入正轨的时候,高加林的内心一直在权衡这份爱情的天平应该倾斜到谁的身上?巧珍是云里雾里,她觉得高加林虽没有以前一样跟她亲密,但从他送的红头巾里,还是可以感受到加林的爱。她俨然忽视了眼前的这个人已经不是拿着锄头,在庄稼地里跟他亲热的人了。他怀揣着更加宏伟的梦想,他向往城里的生活,热爱城市的工作,或许,他还想着跟国际拉上关系。这一个淳朴的农村姑娘,以她一直对待事物变化的态度看这一切,她以为所有事情都很慢,加林哥的心也会变得很慢。受新思潮冲击的黄亚萍,散发出思想的自由和勇敢的行动,亚萍已经在为自己的爱情做了详细的计划,她要让命运发生具大的改变。她强烈的欲望告诉她,她知道她要的是什么?她相信她是可以得到这些东西的?黄亚萍曾说,即便是结了婚,她也是要追求她的爱人的。她开始计划和柯南分手,揣测高加林会陪她的家庭一起去南京,她将会一直在南京成为苏州著名的播音员。她很庆幸她向往的生活和高加林向往的生活是一样的,他们都想往更高的地方走。因为前期听到一些关于《人生》这部作品的小小评价,很多读者都说了这里面终究算是个悲剧。受到影响,每一个关于巧珍,高加林幸福的画面,我都不由衷地心生悲哀,我都强烈地感受到悲剧的出现,并且在一步步地加深。

最开始巧珍和高加林第一次推着自行车散步的画面,到后来巧珍表白高加林,高加林跟巧珍短暂而幸福的小日子,再到高加林重返县城工作与生活,以及高加林重遇黄亚萍之后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都让我觉得不忍心听下面的故事。我杞人忧天,担心情节是那般的现实;又是那般让人心痛;是那般悲戚的声调;又是那般让人难读的字眼。在此,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所有人在“人生”中找到“生为人,活成人”的过法。如果不行,愿你们在不幸中学会满足。

继续听!

第二十集已经听完!高加林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县代表会议,整个县城只有一个学习名额。高加林此刻无比激动,这是往真正的大城市向前跨一步了。巧珍呢?她最后选择嫁给马栓,并且在答应马栓请求后的四五天就置办了婚礼,整个婚礼的仪式仍然是按照父辈的“旧式婚礼”举行。这不是她最想要的婚姻和爱情,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变化,她明白自己跟加林哥的关系,即便她再怎么爱加林,此刻的她也知道自己(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姑娘)是不可能跟现在的高加林(县城著名记者)相爱更谈不上结婚。她悟出一个道理来安慰自己,她跟加林的关系并不是命运的好坏导致的,而是因为她是一个字都不识的人,高加林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文化人,这就是他们俩最大的差距,也是很能跨越的深沟。马栓对巧珍说的那一小段话,“高老师是个文化人,你一个字都不认识,你们是很难处的。当初向你提亲的时候,知道你跟高老师在一起,我立即灰了心,毕竟我觉得我这个一字都不识的人跟高老师没法比。现在听到高老师跟城里一个女孩谈恋爱,我才一下子又点燃了内心的火苗。巧珍,你好好想想,我们俩都是没有文化的人,正好可以在一起处,我虽没文化,但是我愿意做牛做马,不会让你一辈子受苦的”。马栓的话,看似俩个人之间的情话,却包涵了在这个物欲纵横的社会极速发展的今天,人的欲求和感情都在快速改变,以前强调的门当户对,在这一时代的青年眼里都比不上自由的火焰。高加林是一个自由的年轻人,他有自己规划的美好前程,也敢于追求,他期许的爱情是要能够跟他进取心,跟他欣赏的美好事物一起成长的。这种情况下,巧珍就算有再多的优点,在他的心中,都比不上黄亚萍的见识和聪明。巧珍是给过了“爱情的甜蜜”,但他认为那是在他还是农民的时候,还需要天天下地干活的时候,那时候他觉得在庄稼地里跟巧珍的搂搂抱抱,亲吻让他在事业方面再不顺心,在感情方面也是比常人还要丰富,还要快乐的。但现在,他离开了那片黄土高原,他在跟更大的城市,更大的世界拥抱,这时候,他会觉得巧珍缺少太多“趣味”了,黄亚萍却总能让他目瞪口呆。他更需要这种思想的碰撞了。

巧珍虽是个农村姑娘,倘若她有机会学习,她绝对不差于黄亚萍的知识与自由,可惜在那个时代,一个农村姑娘“想”或者“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和力量实在太小了。巧珍在婚前对妹妹巧玲说的一段话“妹妹,你以后可不要忘了我,你要常来看我,我虽然没有念过书,但是我喜欢文化人,看到你,我就会特别开心”。巧珍也不同于马栓,至少在“思考”方面跟马栓这一类的农村人不一样,她纵使是赌气要嫁给马栓,但她骨子里对于“美好的事物”仍是不变的,只后来明白了要跟现实屈服。巧珍身上有些很多让人敬佩的精神,出身在农村,不识字,没有文化的熏陶,没有特别的家庭氛围,但她对于高加林的感情如此真诚,专一,勇敢;对于高加林的父母,如此孝顺,忠诚,无私;对于村里的其他,她刚认识或认识许久的人,她是这样的善良,热情,助人为乐。命运对于这样的一个女孩,虽没有过多的祝福,我相信也不会有额外的讨伐,在嫁给马栓之后,她没有表现出其他女性的郁郁而终,而是坦然地接受命运安排的一切,在这片生她,养她的黄土高原上继续干活,这个苗条漂亮的女性是值得所有人赞扬的。这些年习惯了在河高加林家门前的河对岸对着高加林唱“”,也习惯了一直眺望对面的高加林,为了高加林第一次买馍馍,第一次刷牙,等等。也许对巧珍来说,高加林那短期的回馈的爱,是一份“痛苦的爱”,但还好,还算是一份爱。巧玲回复姐姐的话更显得通俗与通情达理,“姐姐,我一直都觉得你跟别的农村姑娘不一样,你爱思考,我除了念了点书,其他很多方面都是受你的影响的。所以,也请你忘记过去,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就应该学会认清现状,屈服现实。”

我一直在期许着高加林和巧珍爱情的再次转变,高加林给了巧珍太复杂的情感变化,也让她成为了一个更加坚韧,感情更坚定的淳朴少女。高加林这个小子呢?他会是怎么样的?他对于巧珍的恋爱到底是怎么样的态度,他为什么在跟黄亚萍的“罗曼式恋爱”中会时常回忆巧珍,他真正爱的的是巧珍么?那他现在仅仅是爱着 亚萍的文化与见识么?高加林到底是喜欢“红玫瑰还是白玫瑰?”不过,这都不重要了,因为无论跟谁在一起,对于高加林来说,都可能是“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节选《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看了一下,后面还有3集!

听完第二十二集,我内心此刻是沉寂而又有些痛苦的。巧珍嫁了人,高加林被免职,柯南如此真诚善良却被抛弃,连黄亚萍的感情都让我刮目相看。我一直认为在高加林被送回农村以后,黄亚萍一定会格外注意高加林的身份,并且她也不愿意降低自己的身份去迎合高加林,然而“亚萍说,我可以免职,我可以陪你回农村(有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真正体会到农村的心酸,也可能是真正的热爱,但故事结尾,亚萍还是没有挽留。)。可我就是不能没有你。”亚萍这个角色突然的转变,着实让我吃了一惊。除此之外,高加林脱口而出的“在感情方面,我更爱巧珍。”这句话也让我怀疑,我开始对他们四个人的感情产生极大的兴趣,或者说极大的不解,因为 巧珍屈服现实嫁给马栓,柯南成人之美让出黄亚萍,黄亚萍出口狂言要跟随高加林,而高加林期待跟亚萍的美好,却说出自己最爱的人是巧珍。这些青年男女忽冷忽热的爱情故事,却让我觉得在那个年代,即使是倡导自由恋爱的时代期待自由恋爱的人也未必能够真正获得恋爱自由。可能会有人说“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可以选择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人的恋爱,婚姻,都跟他的社会阶层紧密相关,正如高加林的人生,事业,与他出身的家庭,生活的背景,社会地位通通相关。这些在那个“自由萌芽的时代”不可能达到真正的自由生长。路遥的《人生》到此只剩下最后“大结局”篇章未听,虽然重笔是写了高加林生命力最旺盛的阶段,却应了每章节前的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的只有几步,特别是人,年青的时候”,也许只有这个阶段的人才能承受生命不断地打击,这是一个感情最丰富的阶段,也是一个人追求事业的最巅峰时期,人在这个时候往往都是悲喜参半,而又是努力积极的。高加林高考落榜,当了老师,因权势被免职,后回村务农,又因种种原因得以到县城当记者,还被提拔到省会参加培训,然后,命运再次开了一个玩笑,让他重新回到了黄土高原。不过,这次回来,他不同于以往,他已经认识到更大的世界了,他能够容忍宽恕很多人和事了。唯一心痛的是巧珍嫁了人。这一连串的事业和爱情的颠簸,让年轻时期的高加林尝尽甜头和苦头。高明楼看到他的才华,德顺老汉预知他的人生,亚萍欣赏他的理想,巧珍热爱他的生命。他个人,认真负责,有极高的理想,又刻苦专研,见解独到,但,固有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让他一步步走的都是让他跌宕起伏。爱情,也如此,与巧珍热恋,与黄亚萍相爱,到最后俩者不兼得,固然一声悲哀。

继续听大结局!

2018/09/08晚上9:15  图书馆

听完了整一本的《人生》,一种很莫名地感受就是,刚刚一打开手机听章节最后二十分钟的那一秒,脑海马上蹦出的几个字是“每个人的人生”,高加林,巧珍,柯南,黄亚萍,德顺老汉,高明楼,马栓,刘立本……他们每个人都有着想要的“活法”,都在为自己“人生”做精心的打算,却都没有真正地按着“人生剧本”中的“人生”原原本本的生活。或许这就是生活中的“人生”,它不带有一丝幻想,也没有按部就班,它对于每个人来说,最开始的面貌都不一样,最后也不一定能够相同。有些事情,它早已经有了潜移默化的安排,但那些安排可能是长期的,也可能是短期的。最开始总感觉是在说高加林的“一生”,而今,却觉得看到了《人生》里面每一个平凡人的“一生”,每个人的一生就是写不尽的故事。

主持人(喜马拉雅_俊仔)分享:

①“人生”本是矛盾的。

②“巧珍”对于“得失”坦然,能够爱惜自我。

③“高加林”拥有才华,敏感的情感,对生活与命运的不屈服。

④过好自己的一生,是人在穷尽一生时候,最美好的回忆。

我重新听了一遍德顺老汉在大结局章节对高加林谈起自己的“人生”,现今七十几岁,无儿无女,没有婚姻,他也曾是一个爱过,痛过的人。现在的他还是希望活着,因在他的心中眼里,他用双手种下留给世人的果树,摘下的果实,拾起过的稻谷,都让他觉得生活有着无限的乐趣和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过好自己的人生就好了,再多的攀比,终究还是苦了自己。那是德顺老汉简单而快乐的一生。我希望以后也能够踏踏实实,安安稳稳地追求自己的“一生”,愿自己不要被社会过多的物质,金钱,权势,相貌等等外在条件蒙蔽双眼,愿自己能够坚持“善良,真诚,热爱,感恩”提升自我,别人的眼光能够使自己难受么?可能会,但最好永远都不让他会。继续热爱“阅读”,感谢路遥《人生》这部作品。

2018/09/09早晨7:00

睁开双眼,看到早晨的微光,人生的道路是自己选的,就好比昨晚的睡觉时间也是自己可以定下来的。纵然高加林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让他跌跌撞撞,但也因此,他的眼界更广,能看到更大的世界。德顺老汉的人生也是自己的选择,巧珍的同样。再此解答了我昨天对自己提出的迷惑(更应该相信命运还是更应该相信自己?),还是,多多自己选择吧。“舍得”,先学会“舍”,才会“得”,先学会“怎生”,学会“为人”,才会有“人生”。

好了。到这里做一个真正的完结。此时是2018/09/09的早晨11:04分,早上花了将近俩小时将之前记录的整个心得重新整理一下,打算发到,我并不要求能得到什么,只希望自己以后想起路遥的《人生》这部作品的时候,可以回头看一下21岁看这部作品的自己的状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