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沉迷游戏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教导?

4月17日,湖南怀化。一男孩沉迷打游戏时充值3万元后将自己反锁在卧室,其家长无奈向消防求助。消防人员为防止小孩情绪激动采取应急措施,将阳台门堵住,并在楼下升起救生气垫,随后破门而入。打开房门后,消防员第一时间冲入房内控制住男孩,男孩疯狂想要挣脱。最终男孩在家长的怀抱中,情绪逐渐冷静下来。

第1个回答  2022-04-23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现状
《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数字时代发展,孩子们首次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其中上网玩游戏的未成年网民比例为 62.5%,较 2019 年提升 1.5个百分点。综上,我们发现未成年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低龄化趋势更加明显,上网玩游戏的比例逐步上升。且网课、网上作业等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和上网时间的增多。

1.增进与孩子的沟通
家长与孩子看待游戏的不同是我们可以寻找问题解决办法的出口。所以家长要了解孩子玩游戏的原因,清楚孩子的真正需求。如果面对孩子玩游戏,家长只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去批判,肯定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建议家长学会换位思考,走进孩子的内心,或许会发现你所不知道的孩子。

2.促进与老师的交流
通过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交友等情况,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上网原因,并利用学校助力,预防网络成瘾问题。

3.增加亲子时间
家长总是在批判孩子一直玩游戏,但是否想过,如果孩子作业写完了,尤其是假期,孩子不玩手机,待在家里还能做什么?其实一部分孩子是因为无聊才会去玩手机。那我们想要抑制孩子玩游戏这一行为,就需要别的项目去代替。比如在假期的时间增加亲子时光,既促进亲子感情,也减少上网时间。可能部分家长会说我工作都忙死了,哪有时间陪他玩,这就像前面所说,如果自己为了让孩子不哭闹,扔给孩子手机,那就不要再去吐槽孩子一直玩游戏。


4.家长要树立好榜样
家长在家闲暇时间一直玩手机,但是却要批评劝导孩子不要玩手机,你觉得孩子会听吗?相信还有不少孩子会反驳道“你也天天玩手机,你凭啥叫我不玩”。是的,或许家长还会各种狡辩,恼羞成怒。但扪心自问,如果一个大人都不能/不愿轻易改变的行为习惯,怎么可能让孩子轻易改变。

5.家长要明确好自身的责任
未成年游戏的预防保护需要多方的合作,未成年人、家长、学校、社会、游戏公司等。家长作为其中的一环,首先需要明确好自身的责任,履行好监管责任,而不是只指责游戏公司、国家相关监管部门。


6.家长要善于利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前面第一节提到游戏的特征之一是反馈,且这种反馈不仅是即时的还是持续的反馈。因为即时的反馈,游戏玩家才如此积极投入。而又因持续的反馈,玩家乐于去完成更高的挑战。所以家长们可以利用行为主义中的奖励与惩罚的方法,与孩子共同商讨制定游戏契约,契约要明确具体,如每天/每周能玩多长时间的游戏,并确定奖励和惩罚。奖励是要孩子喜欢的东西或事情,且适量,但不建议把增加玩游戏的时间作为奖励。而惩罚是孩子不喜欢的东西或事情,可以设置减少玩游戏的时间。家长要严格执行,及时给予奖励与惩罚,不要间断性执行或不执行,否则不利于孩子保持良好的行为。当然外部的奖赏只能起一定的推动作用,重要的还是孩子的内部驱动力。


7.家长要运用“优势视角”,发掘孩子的优点
家长常惊叹孩子怎么可以做到废寝忘食,一直长时间专注玩游戏。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将这种投入状态称为“心流”。即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这些沉浸体验。绝大部分孩子在玩游戏时都经历过沉浸体验,时刻保持专注和投入。而且在游戏中每过一个等级,难度系数越大,孩子也能够不放弃,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挑战。我们不妨试着用优势视角去看待孩子此刻的专注、坚持,那我们肯定会为孩子的精神点赞。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将孩子从游戏中获得的专注、坚持转移到别的领域,如培养别的兴趣爱好。怎样将他们从游戏中获得的自豪,满足的感受转移到现实生活、学习中去。


8.尝试接触孩子的游戏
如果有可能的话,家长也可以尝试着去接触孩子玩的游戏,这样不仅能够与孩子拥有共同的话题,增进彼此情感交流,也更容易产生同感。了解孩子玩游戏的原因,理解孩子的情绪行为状态。
防沉迷工作任重道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社会多方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与陪伴。
结合最有助于孩子性格养成的NLP(神经语言程序学)和正向教养理论,独创出50个亲子互动小游戏,轻松解决孩子的不良习惯 ,培养3-6岁孩子的必备能力,稳抓大脑发育黄金期,让孩子在起跑线上“玩”出优势。

第2个回答  2022-04-23

1.家长要善于利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家长们可以利用行为主义中的奖励与惩罚的方法,与孩子共同商讨制定游戏契约,契约要明确具体,如每天/每周能玩多长时间的游戏,并确定奖励和惩罚。奖励是要孩子喜欢的东西或事情,且适量,但不建议把增加玩游戏的时间作为奖励。而惩罚是孩子不喜欢的东西或事情,可以设置减少玩游戏的时间。家长要严格执行,及时给予奖励与惩罚,不要间断性执行或不执行,否则不利于孩子保持良好的行为。当然外部的奖赏只能起一定的推动作用,重要的还是孩子的内部驱动力。

2.家长要运用“优势视角”,发掘孩子的优点

家长常惊叹孩子怎么可以做到废寝忘食,一直长时间专注玩游戏。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将这种投入状态称为“心流”。即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这些沉浸体验。绝大部分孩子在玩游戏时都经历过沉浸体验,时刻保持专注和投入。而且在游戏中每过一个等级,难度系数越大,孩子也能够不放弃,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挑战。我们不妨试着用优势视角去看待孩子此刻的专注、坚持,那我们肯定会为孩子的精神点赞。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将孩子从游戏中获得的专注、坚持转移到别的领域,如培养别的兴趣爱好。怎样将他们从游戏中获得的自豪,满足的感受转移到现实生活、学习中去。

3.增加亲子时间

家长总是在批判孩子一直玩游戏,但是否想过,如果孩子作业写完了,尤其是假期,孩子不玩手机,待在家里还能做什么?其实一部分孩子是因为无聊才会去玩手机。那我们想要抑制孩子玩游戏这一行为,就需要别的项目去代替。比如在假期的时间增加亲子时光,既促进亲子感情,也减少上网时间。可能部分家长会说我工作都忙死了,哪有时间陪他玩,这就像前面所说,如果自己为了让孩子不哭闹,扔给孩子手机,那就不要再去吐槽孩子一直玩游戏。

第3个回答  2022-04-23

给小孩子一个疏解的渠道,这样的话,孩子就可以很自觉地去遵守制定的规则。比如,家长给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加上规定,并且去找一些有吸引力的学习软件。因为有一些学习的软件,从深到浅,并且还可以有顺序的引导小孩子学习,毕竟上面还有生动的场景,而且效果就是跟游戏的效果是一样的。
所以当孩子沉迷游戏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多陪陪孩子,并且正确的引导孩子怎样走出游戏。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找一些,算数,认字之类的学习软件,就像是按照着游戏的关卡,一样的开始展开学习。而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互动,其实有一些益智类的游戏,真的是可以完全的开发小孩子的智力的。比如,愤怒的笑尿,爱洗澡的鳄鱼等等的游戏,家长可以引导并培养孩子,有更多的兴趣,去探索游戏中的只是,而不是只是简简单单的关注游戏本身。所以家长想染,长时间沉迷游戏的孩子们,从里面走出来,一定要多多的和孩子交流,并且正确的引导孩子的认知,这样慢慢就好了。家长与孩子应该有更多其他的交流,比如室外的活动等等,减少游戏的时间。

第4个回答  2022-04-23

面对沉迷游戏的孩子,家长应该要非常的反省自己,首先是自己的教育问题,然后严厉教导孩子。让孩子意识到玩游戏这事对自己来说是危害性非常大的。

现在的网络游戏非常的流行,而且大部分的中小学生都是这样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且花费大量的时间甚至充钱对小孩的学习还有实践来说都是占用非常大的。而且关键心思沉迷在游戏上,荒废了学习。所以说这个是危害性最大的。

作为父母首先要让孩子意识到玩游戏占据大量的时间是一个错误的行为。比让他让他明白你一天的时间花了多少时间在游戏上,在玩在游戏上浪费了这个时间,如果说用来学习或者说做其他的事情,带来什么样的效果,有什么样的成果。

第二,家长要以自身作者为主,回到家的时候尽量放下手机,多陪孩子进行互动,比如说阅读,读书,写字,陪伴作业等,或者说到外面一起去玩,这样子的话,孩子的时间更多的时间都是在互动或者说家庭成员之间交流中度过,并不会说那么多的时间玩游戏。

第三,针对玩游戏的这种情况的话要慢慢的改正,而且一定要严厉批评孩子,让孩子把这种行为改正过来。

针对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吧,要因材施教,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或者自己的个人情况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是最好的。

第5个回答  2022-04-23

很多家长对孩子打游戏之后出现的失控状态都特别担心,希望找到孩子迷恋游戏的原因,对症下药,让孩子尽快摆脱游戏的控制。网络成瘾又被称为网络性心理障碍。它属于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解决孩子网瘾的方法如下,希望能给家长带来帮助。

1、做好表率

研究发现:如果家长爱读书看报,孩子的成绩也会很优秀。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以父母为榜样学习。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玩游戏,孩子也会跟着效仿;强制性规定也会遭到孩子的驳斥:为什么你可以玩,我就不可以?因此,想要孩子理性对待网络游戏,家长要做好表率,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帮助孩子制定计划

人都有惰性,大人和孩子都不例外。但相较于认知不足、自律能力差的孩子,大人更具逻辑和理性。所以家长要辅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和玩游戏的计划,如果孩子认真执行要有所奖励。也可以像主持人董卿学习,不把电子设备带进卧室,能防止孩子睡前玩游戏损害视力、影响睡眠,也能利用在这个时间和孩子做一些小游戏促进亲子关系。

3、增加亲子互动和陪伴,转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缺少父母陪伴、感到无聊”是很关键的一点。父母要抽出时间和孩子进行简单的交流,分享彼此的趣事和烦恼;带孩子做一些亲子运动,如跑步、打乒乓球等;假期组织家人户外旅游或者野炊,引导孩子走出游戏,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

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套路来帮助孩子戒掉游戏瘾的办法,虽然是有效的,但是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家长就要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比如:把对孩子成绩的注意力转移到孩子本身,那么孩子在很大概率上就不会从游戏里找存在感。

因此,孩子对游戏有瘾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亲子关系的疏离,希望家长们都能够多加注意。

4、引导孩子丰富多彩社交活动,交真心朋友

每一个人都必须盆友,大家的孩子都不除外。 为了更好地顺从盆友而玩游戏实际上也不难理解。做为家长,倘若王道地逼迫孩子删除手机游戏或是收走手机上,非常容易会得不偿失,乃至危害孩子的社交媒体。暑期期内时间多,我提议诸位家长能够适度激励孩子和小伙伴们机构下主题活动,一起去玩。如让孩子们一起出来出游、锻炼身体,或是是一起去图书馆图书店去看书学习培训。 这种作法能让孩子逐渐感受和搞清楚,人与人之间零距离的沟通和互动交流,实际上也是充斥着乐趣的。

5、塑造并重视孩子的个人爱好

兴趣与爱好是推动一个人得到成绩的最好是助推。做为家长,除开塑造孩子学习培训,还需要塑造并协助她们发展趋势个人爱好。倘若孩子游戏中层面并没有有兴趣爱好,或是是有天赋得话,家长应当引导孩子去寻找的兴趣爱好。花在喜好兴趣爱好上的时间多了,花游戏上的时间段肯定就少了。

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应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以及人际交往,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日常的情况。要特别注意和孩子交往的技巧:氛围不要太严肃,日常随意的关心即可;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关心不是审问,要以平等的身份:“朋友”“闺蜜”“哥们儿”等,更加容易让孩子敞开心扉。鼓励孩子多与人交流,多分享自己的感受。

说到底,沉迷游戏很可能是一种隐晦的映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孩子的薄弱点并加以引导。同时也可以审视自己本身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网络游戏不是碰不得的高压线,任何事物都是探索发现世界的一个途径,在人生的道路上诱惑很多,并不是每次我们都可以站在孩子身边给与充分的指导和帮助。我们能做的就是加以引导,让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