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邓华调任四川副省长,毛主席托罗瑞卿捎话:你要好好学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4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听到的一直是彭德怀总司令如何指挥的事迹,其实除了彭德怀以外,还有一位总司令,他就是新中国的开国上将邓华。

邓华是唯一一位全程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首长,也是唯一一个成功预测了美军在仁川登陆的人。前往朝鲜参战之际,毛主席紧紧握住邓华的手说道:“你去了,我放心”。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出邓华的能力。

提起开国上将邓华,他与贺龙、罗荣桓和彭德怀是同乡。由于家庭环境优越,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他在小的时候极具正义感。

在长沙读书时,由于受到五卅运动的影响,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爱国学生运动,逐步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邓华毅然决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到了革命事业当中。

1928年1月,邓华参加了朱德、陈毅领导的湘江起义,并担任了工农革命军第7师政治部组织干事。井冈山会师后,邓华又担任了红四军组织干事以及第三纵队组织科科长。土地革命时期,邓华在战斗的过程中屡立奇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初期,邓华率领一师二团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出色地完成了掩护红军主力西进的任务。

1934年12月,红军付出惨痛的代价,终于突破了敌人设置的第四道防线。不久,师部下发命令,要求战士们向西转进。

接到西进的任务后,邓华不敢耽误,马上根据上级做出的指令进行部署。在西进的过程中,团长刘瑞龙率领线头部队开始突围,邓华则率领三营的战士们负责断后。

战斗的过程中,负责断后的邓华遇到了敌军的三面夹击。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战斗,身边的战士们一个个倒下。到了前方的稻田时,负责断后的三百多人,只剩下了邓华还有两名警卫员。

敌人对他们进行了疯狂的扫射,为了躲避敌人的炮火,他们三个人只能在稻田里匍匐前进。很快,他们就到了田坎边上,进退不能,处境极其危险。

面对如此险境,邓华对着警卫员发出命令: “狭路相逢勇者胜”。

话音刚落,邓华带头朝着前方冲去。很快,邓华就飞快地跑过了田坎,纵身来到了田坎下面。当他成功脱险的时候,发现周围就剩自己一个人了,跟随自己多年的警卫员也牺牲在了敌人的炮火之下。

邓华脱险后第一时间来到了团部,检查了部队的伤亡情况。望着眼前的战士们,邓华十分痛心,这么好的一个团从湘江之战前的1700多人,现在只剩下了900多人。许多战士都抱着头痛哭起来,炊事班做好的饭菜竟然没有一个人动。

战士们士气十分低落,邓华心里同样难过。他走上一个小山包,对着战士们大声地说道: “同志们,经过这次战役,好多身边的战友都倒下了,我和你们大家一样心里非常痛心。但是我们全团的战士们都是好样的,顺利的完成了军委给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紧接着,邓华从口袋里面掏出一份电报对着战士们说道: “这是中央军委发来的最新电报,组织上对我们的行动做出了表彰,同志们的流血牺牲彻底打破了敌人的封锁线,我们已经胜利的开辟出了西进的道路。”

在邓华的动员下,战士们拿起碗筷,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半个小时后,战士们迈着坚定的步伐,继续跟着党中央的脚步前进。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华来到了抗日前线,他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涞灵战役、攻克西口头等著名战役。他如同抗日战场上的一面旗帜,见证着中国的抗日战争一步步取得胜利。解放战争期间,他来到了林彪麾下,参与指挥了海南岛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等重大战役,并获得了胜利,扭转了战场上的局势。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美国政府把军舰开到了台湾海峡,企图阻止我们解放台湾,同时还派出飞机轰炸我国的东北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得不到保证。

在这危急时刻,邓华将军临危受命,担任了十三兵团的司令员,领兵前往东北,备战抗美援朝。接到任务后,邓华根据朝鲜战场上的局势做出了理智的分析,他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指出,美军很有可能在朝鲜东、西海岸中腰部实施陆海空三位一体的联合作战。毛主席看了邓华做的报告后,不断地称赞邓华: “这个分析很有见地。”

紧接着,邓华多次在会议上指出,美军很有可能在平壤或者汉城一带登陆。事情果然没出邓华的预料,不久美军就在汉城附近的仁川登陆。

1950年10月,美军越过三八线,开始向北进犯。由于之前出色的预判能力,邓华的提议得到了中央军委的重视,他带领四野战斗力最强的五个军奔赴朝鲜战场。

在接下来的众多战役中,邓华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甚至就连我们的彭德怀元帅都说: “不听邓华言,吃亏在眼前。”

1952年6月,彭德怀因病回到国内,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在彭德怀的推荐下,邓华担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可见彭德怀对他的信任。

邓华担任志愿军司令还不到4个月的时间,敌人就集中火力对连绵起伏的上甘岭发动了连续的炮火攻击,这次战役的炮火密度远远超过二战时期的最高水平,我军的阵地山头都被炸松了两米。

与此同时,敌人还出动大规模海空军组成的登陆部队发起猛烈攻击。邓华敏锐地意识到敌人是在诱使我军主动出击,从而打乱我军的部署,去配合上甘岭的作战。

邓华指挥志愿军战士沉着应对,依靠坑道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美军引以为傲的炮火在阵地上无法发挥作用,最终以四成以上的伤亡撤出了此次战斗。

上甘岭一役,志愿军打得极其艰难,它充分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威。经过43天的坚守,以及近60多次的战地争夺拉锯战,最终以志愿军的完全胜利而结束。

此次战役过后,美军再也没有对志愿军战士发起过大规模的攻击,这也进一步奠定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胜局,帝国主义国家不敢小看中国。经此一役,邓华也名声大振。

1953年7月,邓华指挥了著名的金城反击战。这次战役中,歼灭了敌军约八万余人,直接将战线拉到了金城以南。战役结束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美国政府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宣告结束。

朝鲜战争结束后不久,邓华回到国内担任了东北军区的代理司令员。1955年,中央军委在中南海举行了授衔仪式。邓华将军由于其突出的贡献,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1960年5月,党组织对邓华的工作重新调整。邓华将军离开了军队,来到了四川担任了主管农机的副省长。在他上任之前,毛主席托总参谋长罗瑞卿捎话:“去了四川工作后,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与人民保持密切联系。”

邓华感受到了毛主席对自己寄予厚望,他当即保证道: “请转告毛主席,我一定不会消极,坚决按毛主席的指示去做。”

为了在四川做好长期打算,邓华直接把家搬到了四川。来到四川后的第一时间,邓华先来到了省委做了汇报,并为家人办好了一系列的手续。邓华望着外面的风景说道 :“四川是个好地方,物产丰富,我们以后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邓华来到四川工作后,立即前去看望了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李井泉根据邓华的实际情况对他的工作做出了妥善的安排: “省委决定你在副省长当中主抓农机工作,廖志高是专管农业的书记,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和他联系。”

从李井泉家中出来后,邓华直接来到了新华书店,买了大量关于农业机械的书籍,准备自学钻研。为了能够将书中的内容与实际联系在一起,他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要求自己不断向人民群众学习,同时还在三年之内的时间跑遍全四川。

周围的人看到他如此认真,不断地进行劝导。邓华却坚定地回答道 :“我拿人民的钱,吃人民的饭,就要为人民办事。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考虑。”

邓华来到四川上任还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邓华就带着秘书来到了基层进行调研。他先后来到了川中、川南等十几个县市,沿途对农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农民的生活情况展开了调查。

有一回,邓华来到了非常偏远的小山村了解民情。对于村民来讲,村干部、乡干部都能难见到,更何况像副省长这种级别的官员。村里的一位大爷见到邓华时,不禁感慨地说道: “当官的如果都能像你这样,那我们的老百姓就不会吃苦了。”

第二年春天,邓华又来到了雅安、石棉、西昌、会东等地进行走访调查。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作为“天府之国”的四川不容乐观,甚至很多人都因为吃不上饭而患上了水肿病。

邓华得知情况后心急如焚,他马上同秘书来到了灾情最为严重的雅安,不断地走村访户,察看灾情,了解水肿病人的救治情况以及治疗方法。在他的努力下,群众的病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据不完全统计,邓华在四川工作将近五年时间里,他一共视察了170多个县市,几百个县级以上的厂矿以及上千个农村社队,甚至连一些当地官员都没有去过的偏远山寨,他都走访过了,整个巴山蜀水之间遍布了他的足迹。

在一次省委会议上,四川省委书记廖志高当场称赞邓华: “邓华同志来到四川工作后不久,跑了很多的地方,对各方面的情况也了解的十分仔细。他是个很有发言权的同志,值得在座的各位同志学习。”

1962年6月,这时距离邓华来到四川工作已经两年时间了,李井泉前来探望。两人进行了一番简单的寒暄后,李井泉对着邓华说道: “省委和西南局对你的工作非常满意,你在基层进行走访,了解清楚了百姓们的实际情况,给省委提供了一份详细的视察报告,我在这里代表组织上感谢你。”

邓华沉思片刻后表态:“非常感谢毛主席对我的关心,我自己没有别的意见和要求。”

得知毛主席这么关心自己,邓华的心中非常感动,他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了工作之中。1968年年底,邓华担任了四川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副组长兼农机组组长,开始抓起了小化肥的生产工作。

在工作的过程中,他发现农机动力生产能力太低,阻碍着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为了打一场形成柴油机年产能力一百万马力的大会战,他不顾自己的身体头顶烈日,爬山涉水,不断的去跑去争,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预定的目标。

1977年,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同志开始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邓小平复出后,他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邓华。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远在四川的邓华收到了一份党中央发来的任命状,组织上决定让他回到部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副院长。

接到任命状的邓华心里非常激动,虽然自己在四川地区主管农机工作长达17年,可之前长期在部队工作,军队才是自己的家。

当天晚上,邓华把家人叫了过来。在酒桌上,他拿起酒杯对着众人说道: “从今天起,我决定开始戒烟,作为我重返部队的一个断然措施。”

从这件事情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邓华将军所下的决心有多大。因为熟悉邓华的人都知道,他可以说是嗜烟如命,到了四川工作后,尽管身体不如以前,但是只是少抽了一些,没有完全戒烟。自从这件事情过后,邓华再也没有吸过烟。

邓华接到组织下发任命状的当月,就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京。刚来到军事科学院,邓华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为了了解清楚情况,他不断的召见各个部队的官兵进行谈话,忙起来的时候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到了晚上,他就找到最新的军事著作和军事资料阅读。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下,邓华将军的病情变得越来越重了。

周边的人多次劝他,希望他可以顾及自己的身体,不要再这么拼命的工作。邓华听后,不以为然的说道: “ 我离开部队长达十七年的时间,现在世界上军事科学技术发展的很快,我不学习怎么能行呢?”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邓华逐渐掌握了世界各国军队的基本情况。从各种型号的战机到这些战机的具体参数,从外军装备的最新坦克到这些坦克的具体数据,邓华都了解的十分详细。

1978年夏天,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后,邓华的身体逐渐好转。他来到了各个部队进行走访,和官兵们一起探讨反侵略战争中的防御问题。

很快,邓华又投入到了《关于未来反侵略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几个问题》的写作当中。但是他的身体无法支撑如此繁重的工作了,没多久他就住进了医院。

1980年5月,邓华的身体逐渐恶化,经常陷入昏迷状态。他在清醒的时候总是以微弱的语气说道: “对于现代化的战争,我有我的想法,我还要和同志们一起讨论......”。

弥留之际,他不断的对着自己的儿子说道: “党组织从来没有忘记过我,我还想要为党和人民再做一些事情,可惜已经来不及了。”

1980年7月3日,邓华将军与世长辞,离开了他那未竟的事业,还有他热爱的国家和人民。

邓华将军的一生是伟大的,早年参军报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到了晚年依然不忘初心,为我国的军队以及工业建设竭尽全力。他此生唯一遗憾的就是回到军队工作的时间比较晚,没有为军队的建设再做些什么。如今,祖国的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都已经步入世界前列,这盛世如您所愿。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