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职级并行政策,对于乡科级副职晋级机会大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9

机会肯定比以前要大,这是肯定的。但是有名额限制,客观上影响了职级并行最大效能的发挥。这也是事实。当然,前提还得看是在哪一级平台。

按照职级并行之前的政策,市县两级非领导岗位(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的设置,原则上要求不超过领导职务(科级领导)的50%。假设一个乡镇有30名公务员,科级领导是14名,那么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可以设置7名。以对半来分,主任科员也就是3名,那么一个乡科级副职最多也就三四个机会晋升主任科员。

而按照2019年新近实施的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市县两级一至四级主任科员名额可以设置公务员职数的60%,其中一二级主任科员不超过一至四级主任科员总数的50%。同样以乡镇30名公务员为例,按照新规定可以设置一至四级主任科员18名,以50%对开,一二级主任科员有9名,一二级主任科员内部可以调剂名额,换言之,再怎么样二级主任科员也有五六名,甚至可以多到七八名,比原来非领导职务的3名主任科员要多,对于副科晋升正科来说显然机会要多。更何况,职级并行后,还有三级主任科员这一层级的职数,其待遇本身也比副科实职高,几重利好加起来,对于基层公务员来说意味着机会增多,晋升更快,这是基本事实,是毋庸置疑的。经常有人说新的职级并行政策不好,显然不符合客观事实,只是部分人对政策不满的发泄而已。

为什么很多人对政策不满,主要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名额比例上,把职级并行当作普惠政策,认为设置职数比例限制了部分人的晋升,从而忽略了整体职数增多的事实。在利益面前,人人都希望得利,这是人性所致,有人这么想情有可原。但再怎么抱怨,不能否认职级并行对于提升基层公务员待遇的积极意义。

以前在县乡两级,干到副科实职,想晋升正科待遇的主任科员,难度可以说相当大,再往上想要享受副处待遇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现在职级并行后,只要自己不犯大的错误,有了副科实职后,晋升一个正科待遇的二级主任科员并不是太难的事,熬资历、熬年限迟早都能解决,再往上晋升一级主任科员,说不定以后还有机会晋升四级调研员,享受副处待遇。

而在地市以上机关,副科实职再往上走的空间就大多了,一方面可以提拔实职正科,实职正科不行,至少可以解决二级和一级主任科员待遇,干到退休怎么样也有四级调研员。而在以前,地市一级的副科想逐步成长为副调研员,难度太大。

总的来说,职级并行后对于公务员晋升始终是好事,不过基层名额相对受限,确实也很糟心,局部也有人为因素影响在里面,客观上影响了公众对这个政策的观感和评价,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况且又不是普惠性政策,很难满足所有人利益,有人不满、抱怨再正常不过了。

太难了,不如旧公务员法,没有职位,一辈子晋升不了一级

理论上机会比以前大了,但实际上更困难。

以前没有指标限制,只要副科达到十五年,就可以享受正科待遇。现在理论上更容易晋升,一个职级上满两年,就可向上一职级晋升。但实际上,由于在基层有指标限制,每一个职级规定了比例,在没有指标的情况下,有可能二十年都不能晋升。

从基层的反映来看,还是认为过去没有指标限制的更容易晋升一点。

回答这个问题应弄清楚乡镇级公务员编制情况和公务员职级配置情况。在乡镇一至四级主任配置为不超过公务员编制数60%,其中一、二级主任科员不超过一至四级主任科员的50%,调研员不超过公务员总编制的8%。乡镇副科初套是四级主任科员,晋升三级主任科应该没问题。乡镇一二级主任科员职数=公务员总编制数*60%*50%, 三四调职数= 公务员总编制*公务员总编制数。从三四调和一二级主任科员总数上分析,再根据你的任职时间、工作年限、年龄和业绩等情况比对,基本就能确定你能否有机会晋升二级主任科员,甚至是一级主任科员。

县级比较难,乡科级副职首次套改四级主任科员,可许多县三级主任科员就全县统筹了,三级以上还得组织部考察,机构改革造成部分领导占用晋级,又有晋级比例限制,感觉比以前更难了!以前副主任科员到主任科员只一步,现在四级主任科员到二级主任科员要二步,考察二次!感觉真不如以前!应该市级以上应该好些!

在县以下基层单位,想通过职级并行晋级,普通公务员机会很渺茫。

根据职级并行规定, 乡科级副职的晋级程序是先套四级主任科员,然后再晋级三级主任科员,再晋二级主任科员。

按照职级并行规定的晋级年限, 四级主任科员满两年可以晋级三级主任科员,三级主任科员满两年可以晋级二级主任科员

满两年就可以晋一级,看起来是不是很容易?错了,实际上太难了,因为职级并行还规定了职数比例限制。

根据职级并行规定,一至四级主任科员不超过编制人数的60%,而一、二级主任科员不超过主任科员数的一半。

以编制公务员10人的单位来说,只有6个人能套主任科员,其中一、二级3个,三、四级3个,看起来一大半人都能享受,但是这一大半人不包括普通公务员,都是副科级以上领导,他们占优势,利用职权优先套改职级,职务和职级两头占,这样就没有普通公务员的位置了。

所以, 职级并行看起来缩短了晋级年限,实际上晋级变得遥遥无期,真的不如以前满15年晋级,虽然时间长,好歹能看到希望。

现行的职级并行政策,对于乡科级副职来说,虽然有晋级的可能,但与2015年在县以下机关实施的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相比,可能性还是小一点的。

一、按照2015年的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任副科级或乡科级副职、副主任科员满15年,级别达到二十级的,就可以晋升到正科级。而且这种晋升,是到了工作年限后,组织人事部门就可以进行晋升的相关工作了,按照初核、民主测评和考核、公示、报批等程序进行,经审批后就可以晋升,即使稍为晚点进行,晋升的时间也可以在审批时确定为满15年工作年限的下一个月享受工资待遇。

那时的职级晋升,没有职数的限制,只要工作年限到了,级别到了,考核合格就可以晋升了。乡科级副职,工作15年可以晋升到正科,正科级满15年可以晋升到副处级。一些部队的正营干部转业到县以下机关任乡科级副职的人,很多都晋升到了副处级。

二、现在的职务与职级晋升,虽然是只要任职满两年就可以晋升,有职数的限制,还要经过像提拔干部一样的程序,即使你任职年限符合条件,也不一定能得到晋升。因为晋升程序首先是要由组织人事部门研究提出工作方案,然后才对符合晋升职级资格条件的人员进行民主推荐或者民主测评,提出初步人选。如果,相关部门不提出工作方案,即使有职数可以晋升,也是没有办法进行晋升的。考核后,认为你不符合晋升条件,给任职年限短的人晋升也是有可能的。

现在的职级划分更细了,作为乡科级副职的领导干部,相当于职级的四级主任科员。要晋升的话,可以晋升到同为副科级的三级主任科员,然后才能晋升到相当于正科级的二级主任科员。如果开展晋升职级的话,乡科级副职晋升到三级主任科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虽然不能象以前那样一到时间就可晋升,但可能性还是较大的,一般是能晋升的。但如果要晋升到二级主任科员,特别是一级主任科员,难度就有点大了。一般来说,晋升到二级主任科员有可能,但要晋升到一级主任科员,就要看运气了。

三、总体来看,现在的职务与职级并行办法,与以前的职务与职级并行办法相比,对于基层的公务员来说,还是以前的县以下机关的职务与职级并行办法好一些,晋升的机会更大些,受欢迎一些。晋升没有职数的限制,只要任职时间到了就可以晋升。

以上是个人的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从表面上看,该乡镇各职级总数为27名,占该乡镇公务员人员总数的有三分之二,再加上乡镇领导大概12名(乡镇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党委委员、副镇长、纪委书记等),理论上,该乡镇四级主任科员以上可编配39名,只有1名科员。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绝大多数乡镇领导都会兼任职级,比如副镇长可以兼任三级主任科员,甚至二级主任科员;书记可以兼任一级主任科员,甚至四级调研员。事实上,几乎所有乡镇领导都兼任职级,纯职级的公务员也就10个名额左右。

题主乡镇副科,可能是副镇长或党委委员,首先套改为四级主任科员。三级四级主任科员为一个序列,因此晋升为三级主任科员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再晋升上一级二级主任科员,可能要排队,但是退休前解决二级主任科员绝对没有问题。

不如原来15年,职级并行在基层受到名额限制,市机关不受影响

如今副乡科、副县晋级非常容易,机会大得惊人,也就是几乎人人都可晋级。因为现在名利思想较重,晋级并不须要你从副职上提为正职,在副职上工作些年,你的级别就从副级升为正职了,虽然你没有任正职。

不知从什么时候,是谁想出来的花招,晋级可以不受职务的限制,美其名曰,往上靠半级。于是,乡镇上各所、站都可往上靠半级成副科,县局本为科级,又设二级局,把原本为股长的一下子成了局长,股级成了副科。造成局长漫天飞,动不动就是局长,而二级局的副局长连副科都不是可“局长”叫得响亮。

现在好,实现职级后,人人工作一段时间后不须要提拔都可以晋级了。也就是说,一个编内人工作一辈子,他可以连股长都不任,老了也可以是县级。

真是天方夜谭,在过去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的。我认可四十年前,那时规范、正统,只有任什么职才是什么级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