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五夫镇—朱熹故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因为台风尼伯特的来临,持续好几天的高温天气今日突然变得凉爽起来。清晨醒来,一扫倦态,便驱车前往附近的五夫镇游玩。

五夫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东南部,自然环境幽美,物产丰富,盛产白莲、红菇、田螺,是武夷山重要的农副产品区之一。五夫有万亩荷塘,是美丽无比的天然氧吧,更有莲子莲心藕粉等各种营养食材。

五夫镇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形成地,也是重要历史文化名镇。历代名人辈出,至宋代已是鼎盛时期,名人学者云集,工商仕农极为繁荣,抗金名将刘子羽、吴介、吴遴在五夫降生;词圣柳永以及他家“柳氏三杰”在五夫孕育;胡安国家族的胡氏五贤出自五夫;理学宗师朱熹在五夫从师就学,可谓“群英荟萃”。境内遗址遗迹丰富,是武夷山武夷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属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其中朱子巷是很多游人会参观的景点。相传在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熹14岁时家时突发不幸,父亲朱松病逝,去世前将儿子托给原武夷山籍的挚友刘子恽、刘勉之、胡宪教养。于是,朱熹随母移居到武夷山五夫里,从此朱熹定居五夫里近50年。在这些年中,他无论是幼时上学,还是成年后,探友寻幽问道,每次外出都要经过这条小巷。这条巷子是五夫中和坊与儒林坊(古名)的交界线,上行是中和坊,下行是儒林坊,原全长300米,现仅存138米,巷子路面全用鹅卵石铺成,巷多曲折,两侧皆是古屋高墙,步入其中,耳边仿佛回荡起朱熹求学的足音。

之后参观了紫阳楼和朱子社仓。紫阳楼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据传朱熹从15岁起在此定居,一直到晚年迁居建阳为止,住了近50年。紫阳楼位于屏山脚下,潭溪之畔,周围古树参天,修竹成林,屋前是半亩方塘,屋后是青翠竹林。朱子社仓坐落在五夫镇凤凰巷内,是当年朱熹为赈济灾民于乾道七年(1171年)创建,因社仓地址在五夫里,又名“五夫社仓”。社仓竣工时,朱熹曾亲撰《建宁府崇安县五夫里社仓记》一文,并在仓壁上题了一首警诗“度质无私本是公,寸心贪得意何穷。若教老子庄周见,剖斗除衡付一空”,借以劝戒社仓管理人员。朱子社仓建成后,在春夏青黄不接时赈放粮种,冬秋偿清存放,大利于民。自此该社仓开了南宋救荒的先河,南宋朝廷为此将朱熹所呈请施行的《社仓法》颁诏行于诸府各村。“朱子社仓”被誉于“先儒经济盛迹”。

愉快的一上午结束后,午间品尝了五夫当地特色美食:泥鳅煲,田螺煲,芋头煲,红苋菜山药汤以及藕带等各种特色风味小吃。这个美丽的地方值得下次再来游玩,不过一定要避开双休日才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