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法和尚的锯什么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16
法器如果以用途来区分,一般大约可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报时器、容置器、携行器及密教法器等八种。
这八种法器的分类如下:
一、庄严道场的佛具:这是指庄严佛堂、坛城、道场的器具,包括:佛坛、须弥坛、幡、盖、经幢等物。
二、供养用的佛具:这是指日常以供养诸佛菩萨本尊的器具,包括:灯、华、香、香炉、衣(左示右戒)、阏伽器等。
三、梵呗赞诵用的法器:用于寺院日常行事或临时集会敲鸣用的器具,及唱诵、法会及各种仪式中领众之用。包括木鱼、钟、鼓、磬、云板等。
四、古代比丘生活用器具:此类用品为古代大乘比丘随身所持及生活中所用的器具,包括:钵、三衣、澡豆、头巾、手巾、齿木、滤水囊、念珠等。
五、禅门的法器:此类是指禅门中,除了生活上的实用性之外,亦常为禅师悟入学人的器具,如:拂子、如意、竹篦、蒲团等。
六、置物用的法器:此类法具指可收藏或装置修行用的器具,如:佛龛、舍利塔、经箱、戒体箱等。
七、密教的法器:此类法器指密教修法时经常使用之法器,包括曼荼罗、金刚铃、金刚杵、法螺、护摩器具等。
八、藏密特别的法器:此类法器是指西藏密教中特别的法器,如:唐卡、哈达、食子、八吉祥、七宝、颅器、嘎乌等。依《古事类苑》<宗教部>所记载,古称之道具,即三衣六物、独钴、如意、拂子、坐具等僧众所持的资具类,也称为僧具。而花瓶、火舍、香炉、灯台、斗帐、盖、花幔、幡、磬、铃、法螺、木鱼、铙、钹、金鼓、钟等物,则总称为佛器、佛具或法具、法器。
用于佛坛、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或出家人所持用的念珠、锡杖等修道之资具,都称为法器。还有很多藏传佛教的法器,种类繁多,佛教法器怎么用的问题提的比较笼统,覆盖面太宽,全面介绍太复杂,内容也太多,这里只好把法事中敲击方面常用的部分法器简单的作一概述吧。
佛教常用法器
一、钟
钟,是寺院报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
钟不仅是寺院报时、集众的法器,而且对于修道有极大的功德, 鸣钟震幽冥,受苦得解脱。”
佛教徒对钟都极其尊重, 鸣击手法是,引持钟杵应该缓慢,击钟扬声应该悠长,分三通,各三十六杵,快十八下,慢十八下,并且敲钟的钟头在击钟时都要念钟声偈。
早晨先报声三下,敲三下钟,然后便快敲十八下,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每字一下,接着,敲慢十八下,念一句敲一下: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千百亿法身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峨嵋山银色界大行普贤愿王菩萨
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
三通都敲完后,最后念“南无三洲感应护法韦陀尊天菩萨”三称,敲三下,接三下鼓。
晚上先接鼓声三下,敲三下钟,然后先慢敲十八下,念一句敲一下:
洪钟初(再、三)叩,宝偈高吟;上彻天堂,下通地府。
上祝当今元首,大统乾坤;下祈人类相亲,世界大同。
三界四生之内,各免轮回;九幽十类之中,悉离苦海。
五风十雨,免遭饥馑之年;南亩东郊,俱瞻尧舜之曰。
干戈永息,甲马休征;阵败伤亡,俱生净土。
飞禽走兽,罗网不逢;浪子孤商,早还乡井。
无边世界,地久天长;远近檀那,增延福寿。
三门镇靖,佛法常兴;土地龙神,安僧护法。
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历代先亡,同登彼岸。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南无千百亿法身释迦牟尼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峨嵋山银色界大行普贤愿王菩萨
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
然后,快敲十八下,念“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三遍,敲三下,接三下板。
二、鼓
鼓是敲打乐器之一,早晚上殿及平时作法事都是离不开的,有各种形状及大小,是寺院中常用的法器。
在印度,僧团使用的主要是为了集合僧众,如做法事敲鼓集合,在寺院中早起、夜寝时,规定击钟鸣鼓作为号令,于是便有“晨钟暮鼓”之称。后来,鼓又加入了赞诵的行列,配合唱念,谱成曲调。作为“伎乐供养,庄严道场”,这是用音声来做佛事,为了帮助大众生起虔诚的心。
现代寺院的鼓,除了报时之用外,最多的是做为法器鸣击。一种是放在架上,旁边有一只吊钟,称为铃鼓或小钟鼓。另外,在离开位置时可以敲击的称为“手鼓“,手鼓有一定的拿法和敲法,在不敲时,两手捧持,鼓槌摆在鼓的外侧,用两食指和中指托住,两大拇指夹在鼓内,其余四指(两无名指与两小指)环拢着。这种姿势称为“捧月手鼓”,击鼓时,左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托着鼓,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执槌,向内敲鼓。
三、引磬
引磬,也称小手磬, 底部中央用一个钮来贯穿,附在一根木柄上,用小铁槌敲击。引磬的敲用多半是在问讯、转身、礼拜及其他动作的场合,如晚课、蒙山施食时,用引磬来指挥行者的动作,执持引磬的方法,左手执引磬槌的下端,右手抱住左手,平于胸,将引磬正对口部。所以称为“对口引磬”。敲击时,左手拿着,右手执磬槌敲击,或者仅用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与手掌拿住,并且用食指与大拇指向上勾击。
磬的声音清脆、悠扬,具有振醒昏迷的作用,体现着佛教庄严、肃穆、超尘、清净的形象。
四、木鱼
木鱼是佛教的重要法器之一,又可以称为木鱼鼓。鱼鼓或鱼板。
木鱼的形状,有长形和圆形两种。长形的木鱼称为鱼梆,这种鱼梆悬挂在寺院的斋堂,或者是库房的走廊下,在过堂时作为集合大众之用,鱼梆的挂法有一定的规矩,丛林的梆,鱼头向着山门:子孙庙的梆,鱼尾向着山门。
圆形的木鱼,放置在寺院的殿堂里,在赞诵唱念时敲击,可以用来控制声调与节奏,并且具有破除昏迷、振奋精神的作用。
殿堂里的木鱼有大小两种,大小木鱼是放在桌上或架上敲击的,小木鱼则是那在手里敲扣的,执持小木鱼的姿势是:不敲时,双手扶持,鱼椎在木鱼之外,两食指与两大拇指夹住,其余六指托住它,敲击时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执鱼,鱼椎头与木鱼头向上相对,两手如合掌,称为“合掌鱼子”。敲击木鱼,要用力平稳,不可忽轻忽重,忽缓忽急。如果要快敲,应该又缓入急,渐渐加速。
五、铛子和铪子
铛、铪是佛教唱诵偈赞时的重要呗器,都是用铜片制成的。两者配合板眼,控制节奏,用来“伎乐供养”。
铛子的形状如一只圆盘,直径大约有四、五寸,四边留有小孔,用细绳把它梆在圆形或方形的边框上,而后用铛椎敲击它,铛子在不敲时,铛子与铛椎一起拿在左手,铛椎夹在铛子反面外,右手抱住平胸,铛子齐口,敲击铛子时,左手握铛,右手执椎,铛子照面,称为“照面铛子”,执椎是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执住而击之。
铪子由响铜制成,呈圆盘形,中央部分隆起一圆,此圆之中心穿有小孔,孔内附有一纽,或系一布条,使用时,以两手各持一面铜盘,互相撞击鸣奏。铪子在不敲时两片合龙,两手执持平胸,用两大拇指与两食指压在铪子边沿上面,其余六指托住它,称为“平胸铪子”。打铪子时,左手仰托一片。右手覆提一片。上钶边与下钶边相差数分。这样敲叩声音比较响亮。
持法器(手鼓、引磬、木鱼、铛子、铪子)的要领:捧月手鼓、对口引磬、合掌木鱼、照面铛子、平胸铪子。
铪子古代称为“铙钹”,但是铙与钹原为两种不同之乐器。后来混称为铙钹。
六、铙
铙,古来即广泛用于佛教,有金铙、铜铙等分别。金铙据《周礼》《礼记》所载,是在退兵或舞蹈所鸣击的,互相撞击时就令发出“铙铙”之声,所以称为铙。铜铙,即所谓“铜拍子”,与金铙不同,声音清澄,故俗称为铙。
七、钹
钹,又做铜钹、铜钹子,根据《律书乐图》的记载,铜钹子从西域传来,西域的音乐大多用它。根据《通典》记载,出于西域、南蛮等地之铜钹,其中央隆起之圆,有数寸高,也有大致数尺者。中亚贝沙鲁克出土的壁画。敦煌出土的净土变相及“阿弥陀菩萨来迎图”阿弥陀二十五菩萨来迎图中,都有这种乐器图像。所以称为“铙钹”恐怕是因为铜铙与铜钹形状类似,以致于混同并称。从而流传至今。在佛教的寺院中,除了法会时鸣击铙钹以外,藏殿、祝赞转轮、大众行道等,也都要鸣击。
佛教的法器太多,不好详细介绍,面面俱到篇幅太大,只好先介绍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具体你想问的问题没有提及,你可以再继续发问,让大家来帮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