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初三在校生因为家里的问题所以每天要带手机,在一次考试的时候

我现在初三在校生因为家里的问题所以每天要带手机,在一次考试的时候校长翻我兜把我手机拿走了考完试后班主任给我说校长给他说他在我袖子里翻到我的手机当时我正在抄,听到之后很生气觉得校长冤枉我。回到家后给妈妈说了过程妈妈给校长打电话校长说他没收我手机是因为当时我在和别人发短信聊天,当时真的非常生气想要把电话抢过去和他解释但是忍住了。妈妈和我都给校长道歉了但校长态度极其恶劣!我下午去找他要他让我去找班主任但班主任又让我去找校长一下午他们两推来推去的就是没有还我手机,因为手机卡绑定的银行卡还有好多的账号所以才着急要回来。请问一下我现在应该怎么办才能把手机要回来谢谢🙏

第1个回答  2017-01-19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物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就是其中一个。但在此同时,类似于这样的高科技产品也在不知不觉中为人类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听多了对耳朵不好,空调吹多了对身体不好,对环境不好,电脑用多了对眼睛不好,对身心不好。因此,本人认为,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而去选择,去研究。
  引 言
  在一个科技领导世界的时代,已不是有权有势人的“私有财产”。记得90年代初,见到的是“大哥大”,跟大砖头一样,能用上它的人身份肯定不一般。谁又能想到,十多年后,已是“旧时富人手中机,飞入寻常学生中”。大街小巷,甚至在校园内,中学生打早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几乎随处可见。走进今天的中学校园,我们会发现很多中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拥有的中学生人数也日渐增多,的档次也大有水涨船高之势。从最便宜的到价格不菲的能拍照的,各种品牌、各种款式的都能在校园里找到它们的拥趸。
  的普及,确实带来了不少好处。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如目前许多教育界的学者和专家就十分关注中学生流行自己带的问题。中学生究竟应不应该自己带,也成为我们青少年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就学生自己带的人数原因,如何获得,得到后的用途,家长老师的态度及本人带的利与弊,提出解决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学生带的人数
  经过调查的龙岩一中高二的两个班的详细情况见下表

  甲 班 (实验班)
  项 目 调查人数 配有人数 男生有的人数 女生有的人数
  人 数 54 4 3 1
  比 例 / 7.41% 5.56% 1.85%

  乙 班(普通班)
  项 目 调查人数 配有人数 男生有的人数 女生有的人数
  人 数 56 18 8 10
  比 例 / 32.14% 14.29% 17.85%

  *学生如何获得
  调查中显示学生获得主要有两种
  ① 亲人赠送
  ② 自己零用钱
  其中甲班4人均为亲人旧淘汰后经亲人同意所得;乙班有5人为自己购,占持机人数的27.78%。
  *得到后的目的
  1. 亲人赠送的目的
  ①调查中有的同学家长经商,有时会不在家,孩子有方便,且可以了解孩子目前的情况;
  ②奖励:有的家长作为孩子生日礼物,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有的家长则应孩子要求,成绩进步后作奖励;
  ③去接补习的孩子走岔路。有些老师的家地方偏僻,家长有时会找不到路,为了及时接孩子回家,家长愿意给孩子。
  2. 自己的目的
  ①与同学,增进友谊,把烦恼和同学讲,减轻压力;学习上交流,共同进步;
  ②与家长,有时家长在外,学生遇到困难,可及时向家人反映,寻求帮助;
  ③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疑难问题也可及时找老师请教,在学校遇到困难也可跟老师反映。
  *家长及老师的态度
  1. 家长的态度
  表 一
  同意原因 无所谓 5%
  方便与自己 80%
  与孩子更好沟通 15%
  不同意原因 怕孩子收到不健康 34%
  用于谈恋爱 47%
  怕孩子上课,发、游戏等 19%

  (调查的几位家长均为亲戚及父母的朋友,并非上述学生的家长)

  2.老师的态度
  表 二
  不同意 没有必要,IC卡、卡可替代
  学校规定
  上课受到影响

  (并没有采访老师,但班会课,学校大会上各老师均有明确的表态)
  *本人的态度
  本人经过的观察,查阅各种资料和进行深入调查和思考,得出以下几点关于利与弊的结论。
  利的方面:
  ①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及时与家长,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②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进行讨论。
  ③一些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④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
  ⑤通话记录功能,不像家里的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来不知道,在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
  ⑥的本身小儿玲珑,占很小的可以随身携带。
  ⑦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求助。
  弊的方面:
  ①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或发的多。调查的两个班中,甲班成绩明显高于乙班,说明必会给学业造成大的影响。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在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购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上的费用至少要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⑤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本校高届学生中就曾发生利用作弊而被惩罚。用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
  ⑥影响校园治安。是贵重物品,若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会发生偷盗现象。据反映,我校有个别班级出现钱、钱包被盗,若不随身携带,也会被盗。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的管理者比我们更早地遇到了这一问题,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更为突出,已经引发了中学生的犯罪,有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
  ⑦使用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未关机,突然来,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本人初三月考时曾因为前座突然来而受影响。
  ⑧对人有辐射。许多只说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
  *解决方案
  方案一:凡是学生自己带的,都请家长签个名,交给老师,说明确是为了家长与孩子间及沟通。
  方案二:如果带只是为了及时,那就建议家长不能发的,学生在上课只能关机,来也不敢接。
  方案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并非拿来招摇过,用来炫耀。告诉学生应以怎样的方式使用。
  方法四: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
  我国一部分地区的做法
  杭州一中:不准带进校
  龙岩一中:带进考场,无论是否用于作弊,该科成绩一律以0分论处。
  浙江台州一中:学生用需先与学校签合同
  宁波:禁止学生带违者扣分
  国外的做法:
  芬兰:禁止向青少年推销
  芬兰场近日决定,禁止芬兰无线通讯直接向青少年推销入网等通信服务。如果违反这一禁令,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
  美国:为校园立法
  大约在10年前,美国各州的学区纷纷制定规则(有些是州议会或地方立法),完全取缔在校学生使用传呼机和。
  德国:欲禁止在学校使用
  德国已开始就禁止在学校使用问题展开了公开讨论
  *结术语
  本人认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是新事物,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根本利益的。本身并无利弊对错。进入校园后出现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暴露了学生规则意识缺乏等学校德育的“老问题”。学校一纸禁令其实只能在表面上掩盖问题。对中学生有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如今,身处信息时代的中学生们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所以,拥有作为现代社会主要沟通工具之一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学生配一部对许多家长来说已不是太大负担,有了后,家长能够更好地监管孩子。当然,也不能忽视进校园带来的新问题,要达到“利大”,最根本的是要整体提升学校德育水平,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的心态使用。

  二00六年一月三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