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世界比较文学巨匠都有哪几位啊?

让人知道我也是学中文的会被人扁死,但我确实不知道世界比较文学巨匠都有哪几位啊,以前上课的时候光注意到教比较文学的老师比较帅拉!哪位知道的帮帮忙吧!谢谢拉!

第1个回答  2007-04-19
世界十大文学巨匠:

1、古希腊诗人荷马;
2、意大利诗人但丁;
3、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
4、英国积极浪漫主意诗人拜伦;
5、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6、法国著名作家雨果;
7、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
8、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9、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
10、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
第2个回答  2007-04-19
其实,我是第一次听到比较文学这个词,帮你找了一下,我是门外汉,你自己看吧。
比较(comparison)一词,指从某一个或几个角度,在不同的事物之间进行的相互区别或相互联系的分析行为和方法。在修辞中,“比较”常和“对比”换用,以帮助解释或阐明观点。顾名思义,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是一门建立在比较方法之上,历史地分析、阐释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的类同或差异以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时探究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强调事物之间的可比性和内在联系。法国比较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查斯勒就强调:“没有任何东西是孤立的,真正的孤立是死亡。”(1)在比较文学研究者看来,一方面,一切民族是在不断发生互相影响中前进的,另一方面,文学史、哲学史和政治史等是不可分离的。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形成于19世纪末,然而,早在古罗马时代,贺拉斯、麦克罗皮斯和吉利斯就曾对罗马文学和希腊文学进行过比较。十八世纪,德国的莱辛在《汉堡剧评》中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和法国古典主义的理论进行纵向比较,指出古典主义理论事实上是亚氏“古典理论”的悖离和发展。“狂飙突进运动”的先驱赫德认为,文学研究应从总体出发,并考虑影响作家和作品的各种因素——这实际上是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理论渊源。
19世纪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打破了地方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又使人们对文学的世界性有了认识,歌德甚至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与此同时,比较的方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已广泛应用,细胞的发现、能量转化和进化论这三大科学成就使人们对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大大前进,这在比较文学学科的产生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和丹纳的决定文艺之“种族、环境、时代”的三要素说,则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直接的理论资源。1800和1810年法国斯达尔夫人先后发表《论文学》(《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和《论德国》,在此期间,德国的施莱格尔兄弟则写成了《关于希腊诗歌研究》和《论戏剧艺术和文学》。这个基础上,从19世纪30年代起,比较文学论著大量出版发表,这些成就标志着比较文学成为一门正式学科的时代已然来临。
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镇是法国。“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816年法国诺埃尔和拉普拉斯编的《比较文学教程》中。法国学者阿·福·维尔曼1829年在巴黎大学讲学时对“比较文学”有明确的阐释,并使这一术语逐渐得到承认。另一比较文学家安贝尔(也译为安培,即物理学家安培的儿子)在马赛公学授课时强调,各国人民的文学艺术比较史将产生出文学艺术的哲学,并干脆把他的讲座定名为“各国文学比较的历史”。 1868年法国著名批评家圣伯夫在论安贝尔的文章中使用了“比较文学”一词,从此,“比较文学”作为专门术语而被普遍接受。1877年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问世;1886年爱尔兰教授波斯奈特出版了被视作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比较文学》;1897年法国学者贝兹编写的《比较文学目录初稿》发表。这些都标志着比较文学已逐渐从文学史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31年,法国著名学者梵·第根出版了《比较文学论》,该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比较文学原理和有关研究方法,得到热烈呼应并很快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法国学派。
梵·第根在他的《比较文学论》中指出比较文学的对象是本质地研究各国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主要指向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换言之,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注重的是“影响研究”,其方式是通过历史追踪和实证考据,考察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一种文体、一国文学在外国的影响,或探讨作家和作品的源流或受到哪些外国文学的影响,或研究产生影响的媒介。总而言之,影响研究寻求某一国家文学始自放送,经由传递,再到被接受并产生影响的“经过路线”,总结出“放送者――传递者――接受者”的具体研究方法。影响研究就此具体细分为“誉舆学”(流传学)、“媒介学”(译者、译本、改编、演出、评介交流)和“渊源学”(主题、题材、文体、风格的来源)三种研究范畴。
法国学派主张“比较”一词应该摆脱美学的涵义,取得科学的涵义(梵·第根),注重历史性和科学性,他们的研究留下了许多文学史的宝贵成就。然而,由于过分注重两种文学之间的裙带关系,影响研究必然忽视具体文学作品内部的众多质素,对作品审美价值的分析几乎是空白一片。在法国学派看来,对作品进行美学评价或审美欣赏,将损伤其孜孜以求的客观性、科学性。此外,法国学派标榜影响研究,却忽视了这一事实——影响从其意义上讲应该是相互的。在这一点上,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表现出了强烈的唯我独尊的狭隘民族主义色彩和保守倾向。
然而,这种观念很快遭到比较文学研究美国学派的否定和抛弃。崛起于二战之后的美国学派以“平行研究”为标志,他们不满于法国学派漠视作品审美欣赏这种停留于外部考证的研究方式。1953和1958年,注重文本批评的英美新批评派代表人物韦勒克,分别在《比较文学的概念》和《比较文学的危机》中,对法国学派重事实、讲考证,只求“事实联系”的研究方法提出全面尖锐的批评。这篇报告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书,并引起两派长达十年的论战。1962年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亨利·雷马克发表了《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重新定义“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而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音乐,建筑)、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学等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2)
不难看出,美国学派主张,比较文学首先是一种文学研究,它关注文学作品在题材及形式处理上等的一切审美特质;其次,文学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应和人类其他的表现领域进行比较。在这个意义上,美国学派进行的比较文学研究被视作“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的研究。 平行研究包括“主题学”、“题材学”、“形态学”、“类型学”、“比较诗学”(亦称“比较批评”)等内容,研究同一主题、同一题材或同一文体在不同国家文学中的形态与发展,或是探讨并无直接联系的几国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风格、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类同和差异。并且,这种文学作品的比较也拓展到理论领域,不同国家的文学理论批评之间的关系也是平行研究的对象。
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之间分岐缘故而引发的论争,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极大地促动了比较文学研究浪潮的到来。由于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展,比较文学已经成为具有世界性的人文科学的重要分支。英国、日本、苏联、中国等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很快发展起来。1954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宣告成立,该会成员分布在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会址固定设在法国巴黎。比较文学已不仅仅局限于文学的比较,而是上升为一种学术研究取向。1982年福克玛在《比较文学和新变化》中提出,比较文学既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也应作为一门学术性学科。在他看来,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基本上是一致的。总的来说,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比较文学已经远远超越了文学影响研究和文学内部质素之间辨同析异的层面,结构主义、价值问题、符号学、接受理论等日益受到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视,从而大大拓展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视野,同时,比较文学也在文学理论研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上的作用。

参考资料:http://culchina.net/Article/HTML/785.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4-21
danding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