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 国际化或者与国际接轨的 成就

我想找关于这方面的成就,请各位朋友帮帮忙,我将重分奖励,谢谢了!!!!!!中小企业 国际化或者与国际接轨的 成就
尤其是天津的企业的成就

第1个回答  2007-05-09
http://www.forumcn.com/inews/html/bzcjlw_1/gsgl_7/qyyj_38/2006-08/1155776973.php
还有

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若干思考

〔内容提要〕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面临结构失衡、效益低下、聚集规模偏小、“小而全”的现象严重、融资维艰、信息不足、不熟悉国际化经营法则、走出去的难度较大等许多难题。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本文认为,政府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发挥财税政策的支持作用;加快中小企业立法步伐,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护;围绕加入WTO,实施与国际企业接轨工程,企业行为、企业制度与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按国际标准组织产品的生产运输;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围绕网络经济,启动企业上网工程,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企业自身必须实行机制转换,建立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制度,私营企业既要拓宽发展空间,也要制度创新;建立强有力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切实转换政府的职能,建立与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国际化 策略

国际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必须与世界经济接轨,走国际化经营的路子,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同时,我国的经济国际化,也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在1?000万家左右,占我国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吸收了 80%左右的就业,提供了全国外贸出口60%以上的货源,其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和40%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因素如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正逐步被知识、信息、人才所取代。在信息时代,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只要拥有了知识、信息、人才,企业就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这就使得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成为可能。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不出国门即可进行跨国运营。
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面临许多难题,主要是:结构失衡,总体竞争力弱;效益低下,企业景气状况不佳;聚集规模偏小,“小而全”的现象严重;融资维艰,发展后劲不足;市场信息不足,参与国际竞争的盲目性大;不熟悉国际化经营法则,走出去的难度较大。
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笔者以为,政府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政策支持,企业自身必须实行机制转换,实现科技创新,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宏观财政政策支持

综观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各种举措,有这样三大特点:一是各国在推行各种政策的同时,都十分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运用财政、信贷、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对中小企业施加影响;二是各种政策如指导政策、扶持保护政策、调节经济政策等,都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而且对于法律条文都加以详细、具体的规定;三是大部分国家关于中小企业的各种扶持政策,涉及到所有中小企业的运作和发展。各类各种法律相互配套,协调一致,保证政策的完整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政策法规,但就总体而言还很不完善。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1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发挥财税政策的支持作用。融资渠道不畅是当前影响中小企业发展和国际化的首要问题,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一是要把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作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措施。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据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学者统计,截至1999年8月底,全世界已有48%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ZW(〗刘凌林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通行做法中国企业报,20021220〖ZW)〗。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共同特征有两个:一是政府出资、资助和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二是担保体系和机构绝大部分由政府负责中小企业的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政府运用少量的财政资源为政策杠杆,通过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向中小企业直接提供优惠贷款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务之急就是制定符合本国实际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政策措施,要通过人大立法,安排每年财政预算的一定比例,作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基金,划拨给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管理。
二是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制度。中央和省(市、区)财政预算都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要按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重点用于中小企业的新技术产业化资助、入股和贴息。要积极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资金投入和退出机制,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导向作用。中小企业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开展培训服务、信用服务、创业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的补助,中小企业补助资金的使用应当科学、公正、透明,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城乡就业。
三是要借助深圳设立“中小企业创业板”的有利条件,建立优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育成制度;尽可能更多地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促使更多优强中小企业实现社会直接融资。
2加快中小企业立法步伐,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护。要制定和进一步完善各种有关中小企业的法规制度,以明确中小企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发展方向和管理原则。根据当前的立法情况,在已经出台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适用于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等法律。
3建立强有力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理顺中小企业宏观管理思路。要彻底改变对中小企业多头管理的状况,强化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职能,统一管理包括国有、集体、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制定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协调政府有关部门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倾听和反映中小企业的呼声,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监督和管理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等等。
4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强化产业导向,积极培育新产业领先型中小企业。通过相关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向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支撑的技术密集型、以通信网络信息产品为主的信息技术型、以环保和绿色产品为主的绿色环保型、以当地传统产业和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资源深加工型方向发展,走“精、特、优、新”的发展路子。

围绕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程

我国中小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其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相形见绌。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生产手段陈旧、管理落后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通病。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中小企业摆脱落后和免遭淘汰的关键之举。
1重视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用新经济改造传统经济。一是全面淘汰陈旧设备。市场竞争本质上是技术的竞争,中小企业要把技术进步放在突出地位。用一流技术和设备,生产一流产品。企业除自身增加这方面的投资外,要积极争取银行、金融部门增加用于更新改造的贷款。二是用新经济改造传统经济。我国中小企业大都从事传统加工业,网络经济不仅包括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和推动网络发展的工厂产业,还包括网络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传统产业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更有效的设计、管理和物质供应,并可以更好的收集用户信息来调整和改进产品,从而使传统产业得到新的活力。
2建立技术创新基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可以选择若干个城市对中小企业工业园进行试点,总结区域性、行业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推广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成功做法,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要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3以协作、挂靠、配套等形式,加强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紧密联系,引导有一定知识和技术基础的中小企业加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行列,从整体上提升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现有中型企业应瞄准本行业技术尖端,以多种方式,包括提供试验场所、设备,配备辅助人员,提供研制经费等,与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型的产、学、研联合体,获得优先享用技术专利及产品的生产经营权。
中国加入WTO,承诺将300多种高科技零部件降低到“零关税”,这使得跨国企业的全球采购成为可能,同时,参与全球采购也是打破我国电子行业、机电产业 “大而全,小而全”问题的良药。中小企业必须改变观念,应考虑如何利用国际贸易优势来优化资源配置,通过“配套”这一捷径与跨国企业连接起来,毕竟生产达到国际标准的零件比终端产品“达标”来得容易。
4围绕智力投资,实施人才战略。作为一个能与国际企业竞争的企业而言,包括企业家人才、科研和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网络人才等的人才建设是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工程。一是以请进来、走出去,委培、代培等形式在企业职工中培训培养一批懂外语、了解信息、熟练地掌握和使用电脑等现代手段的国际化人才;二是建立起“引才、用才”的新机制,这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显得重要。要跳出企业、走出社区,广泛招聘社会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中小企业可以建立设施配套的高新技术创业园,吸引城市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高级专家和硕士、博士生进入创业园开展科研活动和新产品试制;采取聘请国外高级人才担任公司总经理、在国外设立分公司聘用当地人才等办法网罗人才。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和人才市场的形成,中小企业引进、使用人才的环境更为宽松,实施人才工程的条件已逐渐成熟。

围绕加入WTO,实施与国际企业接轨工程

了解WTO,熟悉WTO成员之间贸易的游戏规则,研究“入世”对我国不同产业的影响,是摆在中小企业老总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1企业行为与国际接轨。中国加入WTO这样一个世界性的经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经济真正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参与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作为我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与世界经济接轨,其前提是要遵循WTO的“通则”及有关国际贸易的规定。中小企业的大多数由于先天不足的缘故,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品牌,相当多数企业依靠仿制生存,有意无意的假冒、盗版行为较为普遍。这些企业如不迅速转变经营行为,必然要遭到淘汰。
2企业制度与管理方式与国际企业接轨。在企业制度与经营机制上与国际接轨,这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工程。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和学习WTO的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基本结构、贸易政策审议和贸易争端解决的机制,其基本协定和附加协定、协议,与我国签定的双边协议、承诺清单等。这些协定、协议和承诺清单就是成员单位之间经贸交往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一方面使我们知道如何按这些规则行事而不致违规,如企业的劳动用工在WTO的有关文件中都有明确的要求,违反条款规定的,其企业产品将被禁止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使我们知道如何用这些规则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3企业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等要达到国际标准,按国际标准组织产品的生产运输。
4围绕网络经济,启动企业上网工程。企业上网是21世纪企业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竞争需要而作出的战略选择。因特网提供了虚拟的全球性贸易环境,企业面对的是全世界数亿用户,不管企业原来的规模大小如何,在因特网上起步时是一样的。网络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高度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也可以理解为一定程度上的自由,这就使个人或小公司能够在因特网上为全球市场提供知识产品和服务。对中小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未曾预料的挑战。中小企业要积极实施上网工程,在边干边学中培养自己的网络专家,并依靠网络专家,推动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中小企业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的步伐,并创造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

创新体制转换机制

我国中小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劣势主要在制度上。因此,应对国际企业的挑战,首先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
1建立高效的所有制结构。在所有制形式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实施多样化、多元化战略。我国的中小企业过去以公有制经济为主,抑制了个体的积极性。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集体产权基本上都改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成为主要的组织形式。当前,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加速国有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步伐,鼓励各种所有制形式的资本互相参股,积极引导、大力推进混合型经济的发展。可在原有国有、集体企业的基础上通过吸收私人资本、外商资本、社会资本改制而成,也可重组混合型所有制企业。要继续提升产权多元化和股权的相对集中,通过产权的多元化引导投资的多元化,通过股权的相对集中引导责权利的人格化,从根本上优化经济运行的质量。
2私营企业既要拓宽发展空间,也要制度创新。个体私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有效所有制形式,我国中小企业尤其要补上这一课。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降低个体私营企业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让个体私营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与此同时,对于个体私有企业自身发展中的问题也要引起重视,特别是私营企业的“体制病”,如单一的业主制、合伙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的投资上的封闭性、管理上的家庭式、排外性,财务管理上缺乏健全的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经营上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两权”合一,与市场经济规律背道而驰。要解决这些问题,私营企业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是突破单一产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突破独资经营的局限,发展混合经济。二是突破业主制,建立规范的公司制。三是突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四是突破传统的管理办法,强化科学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改变作坊式生产和家庭式管理,实施集团和名牌战略;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建立成本控制体系;改革企业用人和分配制度,妥善处理企业内部劳资关系,保护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3建立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制度。企业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的本质是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建立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中小企业劳动者的报酬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人力资本价值市场取向的原则,二是要为劳动者建立各种社会保障。当前,中小企业分配制度的主要缺陷是:资本(投资资本)对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过分索取。劳动者的报酬在市场经济中未能体现劳动资本的真实价值。深化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分配制度,即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的利益要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紧密结合,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资本逐步成为企业分配的主导因素。应根据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三类企业,实行分类指导。国外通行的做法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对税后利润的分配比例各占50%;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本占30%,实物资本占70%;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各占50%。
4社区政府的职能转换和功能的重新定位。经过大规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小企业资本组织形式实现了重构,使政企趋向分开,产权趋向清晰;调整所有制结构形成的多元化投资主体,使权责趋向分明,利益趋向直接。政企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建立起一种政府与企业的全新关系,就是政府必须彻底地摒弃干预、包办企业这一传统的“婆婆”角色,自觉地摆正位置。政府主要是优化改制环境,适时发挥应有的导向、推动、调节、服务和监管作用。
5建立与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一是积极引导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践证明,经济成分过于单一的集体独资企业和私人独资企业都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增强。混合所有制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能够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是适应当代国际竞争环境,组建网络公司。这种企业的组织结构将是由规模较小、但自主能力较强的单位组成双向互动的网络结构。发挥网络公司的优势,还必须发挥企业的作用,而无论“家族式”企业还是“家长式”企业,都是与网络的开放性格格不入,企业为了适应网络经济,体制转变是必然的趋势。
三是促进企业集群的发展。中小企业单枪匹马闯进国际市场难度很大,而中小企业通过“集群”这种组织形式,依靠“集体”的力量,在国际化经营中就比个体小企业更具竞争优势。中小企业集群能够提高群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在国际市场中的应变能力。中小企业集群能够创建获取专门信息和知识外溢的便利条件。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集群还可以通过统一对外促销、规范品质标准、认同专项技术、推广共同商标、共享集群信誉等“集群效应”,谋取单个中小企业很难具有的差异化优势。
四是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的建设。加入WTO后,随着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行业协会逐渐走上前台并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应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功能建设。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是:组织行业培训、技术咨询、信息交流、会展招商以及产品推介等活动;参与行业发展、改革及与行业利益相关的政府决策;代表行业企业进行反倾销、反垄断、反补贴等调查,依据协会章程或者行规行约,制定本行业质量规范、服务标准;参与地方或者国家有关行业产品标准的制定;通过法律法规授权、政府委托,开展行业统计、行业调查、发布行业信息、公信证明、价格协调、行业准入资格资质审核等工作;监督会员单位依法经营,协调会员与会员、会员与行业内非会员、会员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承担法律法规授权、政府委托及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能。

作者简介:徐元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2100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