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子匡学术贡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1

娄子匡在中国民俗学与民间文学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学术生涯长达六十年,著作繁多,辛勤耕耘。其贡献主要体现在编辑组织、资料汇集和理论研究三个方面。


编辑组织方面,自始至终,他的工作都与编辑和组织紧密相连。从编纂《民俗周刊》到创立东方文化供应社,担任《台湾风物》编委,期间他负责了近十种重要刊物。他的编辑工作得到了国际认可,如柏林民族博物院艾伯华教授在信中称赞《民间月刊》和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出版物纠正了西方关于中国没有神话和传说的误解。中国民俗学会的发展也倾注了他的大量心血。


资料汇集上,娄子匡在民俗古民间文学领域几乎无人能及。他亲自收集大量民间文学资料,并编纂了众多作品集,如《绍兴歌谣》等。赴台后,他更是致力于整理和出版民俗丛书,如《亚洲民俗、社会生活专刊》和《中山大学民俗丛书》等,这些作品对国内外民俗工作者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五十年来的中国俗文学》与朱介凡合作编著,成为了民俗、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理论研究方面,娄子匡早在1931年就出版了专著《呆子的笑话》,并在多个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如《中国民俗学运动的昨夜和今晨》等。他的论文深入剖析了民俗故事的类型和分布,如《巧女·呆娘故事探讨》和《岁时序的移易》等,展示了他对民俗习惯演变的独特见解。


总的来说,娄子匡的学术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编辑组织工作和资料汇集上,更是通过理论研究推动了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发展,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理论指导。




扩展资料

娄子匡(1907- 2005),男,浙江绍兴人,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俗文学家。他童年即醉心于民间文艺,当他于浙江绍兴中学肄业时,就已搜录《绍兴歌谣》、《绍兴故事》二册,收入国立中山大学民俗丛书,于1927年7月在广州出版。后又为国立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主编的《歌谣周刊》、中山大学《民俗周刊》、上海文学研究会《文学周刊》等刊物著述民间文学作品。1932年夏,与顾颉刚、周作人、江绍原、钟敬文等人在杭州创办了中国民俗学会,编辑了《民俗周刊》、《民间月刊》、《孟姜女月刊》、《民俗学集镌》等多种民俗学、民间文学学术刊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