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连云港200家化工企业停工两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22

因为连云港“一刀切”导致了200家化工企业集体停工两年。

江苏省连云港市,更多人知道的是花果山的景区,却不知连云港的化工产业在全国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40多年来,凭借水陆交通的便利和区位优势,化工一直是连云港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

连云港市一位政府负责人在2019年4月的连云港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明确要求“两灌”必须把关闭企业的数量作为一项考核指标;该负责人在文件中还批示,“在未完成关闭企业序时进度前,市政府不接受相关县(区)的有关复产审核的报告。”这也就意味着,复产工作必须建立在完成关闭企业指标的基础上,完不成关闭企业的数量,即使有企业符合验收条件,也不能复工复产。

到底什么原因,让这个具有显著地理优势、历史悠久的化工产业集聚地出现规模如此之大的“集体停工”?又是什么原因,令企业整顿后迟迟等不到监管部门的验收,从而形成即使整顿也无法复工的异常局面?

前年媒体曝光了灌云、灌南及响水化工园区非法排污等环境问题,江苏省环保厅随后下函责令连云港化工园区全面停产整顿;经过近一年整顿后,有几家企业进行了短暂复工。然而好景不长,2019年3月21日,靠近连云港的盐城市响水县天嘉宜化工公司发生“3·21”爆炸事故,损失惨重、教训深刻,随后连云港“两灌”化工园区再度进入全面停产整顿。

开始的时候,“两灌”园区内的企业对全面停工整顿措施是理解的,并积极配合政府改造。但时间到了2019年底,已经开始有中小企业支撑不下去了,再熬下去,企业就被拖垮了。

既然现在都提倡企业早日复工复产,企业也在轮番整顿、积极申请,为何就是无人去验收?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让我们一起耐心等待下面的调查结果,相信早晚会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