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很多人都想创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但不知道如何创建,这篇短文回答下这个问题。

最近又开始练毛笔字,其实从小就练,只是水平不咋地,重在自娱。昨天有个新的体悟,写好毛笔字要有格局感,就是笔画落笔布局要合理,当然基本笔画也很重要,但我觉得影响写字最终质量的还是空间布局结构,即笔画落在什么位置及笔画之间的距离。例如:如字,把如字各笔画都练得很好但女、口离的太近或太远会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其实建立自己的思想系统也是这个道理, 构建思想系统就是在头脑中建立知识内容的立体结构 ,明确思想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内部逻辑关系。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建?

为什么要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一个知识体系,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我们学到的 知识结构化 。就好比我们有两个衣柜,一个衣柜的整理分区多一些,而一个则没有。那我们用哪个会更加方便呢?当然是有功能分区的那一个了。关于知识也是一样,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那么就会像我前面提到的经历那样,我们慢慢地就会淡忘,留下一些零星知识“片段”,这样也就不利于我们对知识进行再次更新与利用。

而如果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构建了一个知识体系的话,那么这个知识体系就好像是一个大树的树干。无论这棵树是大还是小,我们都能够清晰地看到它的树干,而我们学到的知识则是这些树干上的一片片叶子。如果没有树干,只有地面散落的那一堆叶子的话,那当我们想要找某一个知识点的话,其难度就可想而知的。

构建的原因主要有两点:①现实中的问题是多样而又复杂的,能力单一无法应对现实中层出不穷的问题;②单个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纳入体系中来考量、分析,因为事物都是关联的。在个人成长方面我不同意木桶理论, 个人的成就取决于最长的板子即自己的优势,但前提是自己没有致命的缺点和严重的知识盲区。 就像“如何把知识变为自己的能力?”,看似简单单一的问题,其实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一方面是无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

2、依什么建?

你依据什么建立自己的的思想体系?是不是别人建了一套什么样的体系自己也模仿建立一套?建立思想体系前首先要想明白几个基础问题,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使命是什么?你的毕生事业是什么?然后建立自己的目标体系,你的事业目标是什么?你的生活目标是什么?你的家庭目标是什么?你的社会目标是什么?然后根据你的目标体系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为什么要建立目标体系而不是单一的事业目标?因为人生不只有事业、工作,各目标需要平衡。

3、建什么?

定好了目标之后就要围绕目标构建思想体系,问自己的问题是“实现目标需要具备什么能力?”,不具备的能力就去学,学习相应的思想、方法、技巧,也就是要确定思想体系的内容组成,另外要弄清楚各内容组成之间的逻辑关系。系统构建是循序渐进的,各部分之间是有严谨的逻辑关系。

4、怎么建?

首先要搭建起来框架和逻辑关系,你要想明白你要建立的思想体系有那几个部分构成,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其次,确定了框架后分别往各个组成部分填充内容,内容来源可以是书籍,自己的经验总结和其他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的知识内容;最后,借用工具,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工具对知识内容进行管理。

构建知识体系的三个步骤

在《请停止无效努力》这本书中,为我们提供了如何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如果将其中内容概括一下的话,大致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明确学习背景、通过可靠渠道建立架构、不断修正架构和填充知识。

1.明确学习背景

我们为什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背景呢?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储备是不一样的,学习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比方说同样是要学习阅读,张三想要通过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而李四则想要学习如何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方法。

学习,尤其是成人学习,我们的目的性会更强一些,我们会更讲究实用性。在这本书里,也强调了一点,那就是 “按需学习” 。 按需学习的好处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我们的积极性 ,如果你想吃苹果,那么你就去拿苹果,如果你想吃荔枝,那就去拿荔枝。所以,作为成年人的学习,我们要知道如何服务好自己。而服务好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自己的学习背景是什么。

书中具体给出了三方面的举例,来进一步说明如何明确自己学习背景。你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体系,学习完以后你打算如何应用,这个知识体系与你已知的知识体系有没有联系?比方说,你想学习心理学,那么你为什么要学习它呢?你想把它应用到哪个方面,心理学这个知识体系与你已知的知识体系有什么关系吗?

我自己在看完这一部分之后,也按照书中的这三个问题进行了一个梳理,当你梳理完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需求会变得非常清晰。如果可以把所有的知识点“摊”在桌子上的话,那么你就会知道它们的地位是不一样的,知道哪些对于你而言是重要的,而哪些却不是了。

2.通过可靠渠道建立架构

关于建立知识架构这一点,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之前的做法是一样的,那就是自己去整理这些知识体系。在看了这本书里的内容之后,我发现还有一种更快更方便的做法,那就是 需要求助,而求助的对象就是:可靠的渠道。 书中提到了三种可靠的渠道,它们分别是: 专业的网站,专业的人士,专业的书籍。

这样的“求助”有什么好处呢?它的好处就在于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当我们进入一个陌生的知识领域的时候,这个知识领域对于我们来说是全新的,而对有些人来说则不是。如果我们向他们请教的话,那么就可以用最省时省力的方法得到最专业的“指导”。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些专业的网站,人士以及书籍。现在互联网以及知识付费如此方便,想要找到这三个方面相关的内容,应该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因为我自己平时读书读的比较多一些,所以我就拿书籍做一个举例。

首先,我们可以从网站上找到有关这个知识领域的一些书籍,然后按照书籍的评分进行一个排序,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自己知道哪些书是公认的重点,权威性更高一些。

其次,再把这些书籍的目录都拍下来或者截屏,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自己能够快速了解到这个知识领域里的大致内容。

然后,再参照重点书籍的框架,同时结合自己的需求,列出一份大致的知识体系来。这样做就相当于我们把整个知识领域的的大致树干“勾勒”了出来。

虽然在整个过程中,也需要费很大的力气去阅读,去整理。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当你整理出一个大致的知识框架,那么在后续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再读到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就会非常容易进行填充或者更改了。

3.不断修正架构和填充知识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我们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个性化的,有些知识内容可能并不是十分适合自己。又或者当我们阅读了一些新的知识内容之后,我们发现前面的知识框架并不是特别合适。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进行后续地框架修正以及内容点的删减了。

比方说,我们之前可能听说过一万小时的练习理论,这个理论是说,只要你能够在某个领域坚持练习一万个小时,那么你最终就能够达到一个相当不错的水平。但当你读了《刻意练习》之后,你会发现这个理论并不是十分地完美,除了长时间地刻苦练习,你还需要掌握有效的练习方法。如果只是重复,没有提高,那你再练习两万个小时也是没有用的。

所以,这个部分就有点像我们打造一个花圃,首先我们先把花圃的大致形状做出来了,但并不完美,因为我们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地修修剪剪,让整个花圃看起来更漂亮,更完美。

最后这个步骤虽然并不是很难,但是很多人并不是非常容易就能够做到。因为当我们做到第二步,也就是搭建好了知识框架之后,其实也就相当于完成了百分之八十的工作了。想要进一步的完善,有的时候还真的需要有非常强的动力。

所以,我们可以养成随时收集,定期整理的习惯。当你在某个时候看到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先用手机或者纸笔记录下来,然后每周或者每个月进行一次集中整理与更新,将这些变化更改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也许这样做的话,可以督促自己做好这一步。

5、怎么维护?

我们构建知识体系,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为自己所用。我们都说知识就是力量,现在知识已经有了,那么现在应该如何将知识变成真正地力量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个是联系实际,一个是联系问题。

联系实际,意思是说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联系过去与未来。

比方说,我们在学习到《反脆弱》里的杠铃策略之后,我们可以想想这个杠铃策略在以前的生活里有没有被应用过,可以想三个方面的例子。然后再想想这个策略在未来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同时也想三个方面的例子。

联系问题,这是《请停止无效努力》这本书提到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知识向问题靠以及问题向知识靠。

比方说,当你在看《穷查理宝典》里的“避免不一致原则”的时候,你可以想想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样的现实问题;再比如说,当你与爱人之间出现沟通问题的时候,你就可以去看看《沟通的艺术》这本书里的相关内容。

思想体系的维护主要是修正、补充、更新和查询。修正主要是针对框架,我创建5层知识结构不是一次就建成的,而是经过很多的修改而成的,修改一次完善一次然后趋于成熟。补充就是添加新的内容。更新是对不合时宜的内容进行更替。查询是使用的时候搜索查询。

6、构建原则是什么?

广度,思想体系要有一定的广度,助力于你的各个目标的达成和平衡。

深度,思想系统的每一个方面要研究透彻。

实用,构建思想系统是为了帮助我们实现目标,而不是思想或文字游戏。

延展,构建的思想体系延展性要好,可以不断地增加新内容。

更新,随着目标的具体实施要求的调整而调整,对旧内容进行更新。

结语

当我们想要学习一个领域里的知识的时候,构建一份知识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储存与应用知识。尤其是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碎片化的时代里,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就会显得更加重要了。

大体来说,我们可以根据三个步骤来实现,即明确学习背景、通过可靠渠道建立架构、不断修正架构与填充知识。然后,再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和问题相联系,从而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里的一些现实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