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汉代文人诗及《古诗十九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汉代另一类对后代有影响的作品是文人五言诗。它们虽然数量不多,但其中有些作品成就很高,在诗歌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诗歌体裁,是中国诗歌主流中的一支。

中国诗歌的重要体裁,一种是五言,一种是七言,一直到清代。诗经用四言。楚辞是骚体,后来就归为了赋,直接写楚辞的就比较少了。五言诗是汉代出现的,到了汉代末年,大量的文人开始写五言诗。

01 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产生

五言诗在汉代产生,最早的是民间作品。西汉前期,楚声短歌在歌坛盛行,作者多为帝王、贵族,著名作品有刘邦的《大风歌》、汉武帝的《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江都王女刘细君的《乌孙公主歌》等。文人作品数量很少。

四言诗当时也很少,只有韦孟的《讽谏诗》、《在邹诗》都是四言。汉乐府郊庙歌辞中的《郊祀歌十九章》传有司马相如等的作品,都是四言、三言和杂言。整个西汉一代,没有文人的五言诗出现。后世传为枚乘、苏武、李陵等人的五言诗,实际都是出自后人之手。

但西汉时期,已出现了五言的歌谣谚语。现存成帝时的童谣:“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爵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通篇为五言句式。有些五言民谣被乐府机关所收集,有的在艺术上已相当成熟,如《白头吟》、《陌上桑》等。

这些作品逐渐受到了文人的喜爱和重视,一些作家开始模仿它们写作五言诗。到了东汉初期,文人五言诗便出现了。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其后,张衡作有《同声歌》,用新婚女子口吻倾诉思夫之情,作品感情深挚,辞采斐然,颇富民歌情调,说明文人五言诗的技巧有了很大进步。学习乐府民歌很有成就的五言诗还有辛延年的《羽林郎》和宋子侯的《董娇娆》。《羽林郎》明显带有学习《陌上桑》的痕迹。

到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创作就渐渐的多了起来。特别是在当时的太学中,文人们在太学里聚会,在聚会时歌唱,这样文人五言诗的创作就形成了风气,产生了许多五言诗作品。

02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内容

汉末较有成就的文人五言诗有秦嘉和徐淑夫妇的《赠答诗》、蔡邕的《翠鸟》、郦炎的《见志诗》、赵壹的《刺世讥邪诗》等。此外,还出现了《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无名氏的作品,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代萧统所编的《文选》。由于不知道它们的作者和确切时代,因此统称为“古诗”。它们不是一时之辞,一时之作,但有着相近的风格。当时这类作品还有一些,在梁代尚存59首。现在所能见到的,除了这19首之外,还有“携手上河梁”、“结发为夫妻”等10余首。

根据学者的考证,它们大致产生于东汉后期,桓、灵二帝年前,作者是当时的下层文人,他们对现实极度失望。在他们的诗作中,人们已看不到西汉作家那种豪迈奋发的进取精神,也没有什么对现实的直接抨击。 回荡在这些作品中的主旋律,是对人生失意的悲叹。它们普遍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

很多作品直接抒发了一种生命短促、人生如寄之感,或主张珍惜荣名;或鼓吹及时行乐;或宣扬玩世不恭,或表示要驰骛利禄,体现了作者不同的处世态度。

如此集中的关注人生问题,如此赤祼祼的表现人生欲望,这在汉代作品中前所未有。这是对现实苦难的曲折反映。

这一时期,大量下层文人为谋官求职背井离乡,到处奔走。《古诗十九首》中有一些作品写出了他们的飘泊之苦,思乡之切;还有的则表现了家中妻子的孤凄哀怨,抒发了离愁别恨。如《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凛凛岁云暮》以及《迢迢牵牛星》。

另外由于很多人在现实中饱尝了人生况味、世态炎凉,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感慨知音难遇,抱怨朋友无情的作品,如《西北有高楼》和《明月皎夜光》。总之,它们从不同角度唱出了作者的苦闷心声,反映了那个散发着腐烂气息,找不到任何希望的时代的面貌。

03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古诗十九首》都是抒情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称赞以它们为代表的汉末古诗“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关于抒情,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又从乐府民歌中汲取了营养,运用各种方式巧妙地抒发感情,创造了浅近真挚而又深切感人的艺术精品。

有时,作者淋漓尽致地直抒胸臆,造成缠绵曲折,如泣如诉的效果;有时, 通过生活情节和人物行动来抒情,如《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通过环境和景物来烘托感情,如《凛凛岁云暮》中: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关于运用比兴手法,造成作品言近旨远。 如《青青河畔草》中: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明月皎夜光》中也运用了很多比兴: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冉冉生孤竹》的结尾: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又显然是楚辞中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感慨。

这些诗语言浅显自然,准确生动,言近旨远,引起人们的联想;作者采撷、提炼口语、俗语入诗,同时又融汇了不少《诗经》、楚辞中的词句,但又使人浑然不觉。作品的语言浅近自然,但又有典雅之美,富于表现力。前人称《古诗十九首》具有“深衷浅貌,短语长情”的特点。

04《古诗十九首》的地位

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末文人五言诗以出色的成就宣告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梁代钟嵘曾赞扬这些作品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它们直接开启了建安时代“五言腾踊”的局面,并成为后代诗人学习和模仿的典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