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不论是唐诗的绚丽,还是宋词的梦幻,其中所蕴含的能量足以使人拨云见雾、迷途知返,比起那些轻歌曼舞、吟哦醉月,诗词的力量更容易进入我们的心灵,同我们一起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唐诗宋词是优美的、也是悲怆的,是豪迈的、也是婉约的,当我们伫立在历史的长河中细细品读诗词文化,心底似有一朵莲花悄悄的绽放,整个人也瞬间沉静了下来。

人生在世,纷纷扰扰,有痛苦就有快乐,有离别就有相聚。有人说人生就要顺其自然,要像李涉那样“因过竹院闻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寻求一份心安理得,才无悔于一生;有的人说人生要学李白“斗酒十千恣欢虐”,该享乐的时候就要享乐,不要蹉跎了大把的光阴;有的人说人生要处处充满希望,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坚信陆游那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命,一直是人类研究不完的主题,而在北宋大文豪苏轼的眼中,对人生有着更深层次的感悟,我们从《定风波》中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当中,就可以看出苏轼豁达坦率的人生态度。其实,苏轼还曾写下一首感悟人生的诗《和子由渑(miǎn)池怀旧》,诗中立意高远、禅意盎然,开篇仅仅2句话就引人无限深思,充满了哲理,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浅析】:人的一生四处奔走漂泊像什么呢?我看更像是天上飞翔的鸿雁踩在积雪上的足迹,偶尔留下几行爪印,然后又远走高飞,它曾经留下的足迹已经忘记在哪了。当时接待我们的那位老和尚已经圆寂,只剩下骨灰还在那座新塔之中,而那堵破败的墙壁,如今已经见不到当时题诗的墨迹了。是否曾记得当年赶考路途上的艰辛,那时候人困马乏,那瘦弱的小毛驴气喘吁吁叫个不停。

诗人的开篇“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是千古名句。这里苏轼把人生作了一个很深的比喻,就像是鸿雁留在雪地上的爪痕一样。这个比喻非常的恰当和形象。试想,有多少人为了名利在四处奔波劳碌,整天东奔西跑,不就像是鸿雁一样吗。

诗中的第二句诗人继续描写鸿雁,它们留下了新爪印,但是转眼之间又振翅高飞,新爪印早就变成了旧爪印,它们只是飞东飞西,全然无暇顾及。往事遗留,正如孔子所言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样,时光总是一直向前,那些尘封的过往,转瞬间早就云散烟消。

这里的一个“复”字代表了反复奔波的意思,暗指人生到处漂泊,身不由己的无奈和彷徨。

第五句和第六句,诗人说老僧已死,墙壁已坏,这里是“雪泥”和“指爪”的具象化。苏轼曾经和苏辙一起赴京应试,途经渑池,共同在那块墙壁上题诗。如今苏轼又故地重游,感怀曾经与苏辙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才写下了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而当时的老和尚不在了,共同题诗的墙壁破败不堪,这很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心生无限的苍凉之感。

诗中最后两句,写的是苏轼和苏辙当时走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路是那么的遥远,人是那么的困乏,就连小毛驴都受不了这等艰辛,一个劲地叫个不停。此处诉说的是艰难的往昔,如今却成为了温情的回忆,如今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前途自然是一片光明。结尾两句是在叙事,诗人通过回忆当时的处境,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抚今追昔,感慨人生犹如白驹过隙。

纵观全诗,有一种悲凉之感,但却在怀旧之中展望未来,又暗含着对往事的眷恋,行文流水中感悟人生,意境高远辽阔,可谓是一气呵成的经典佳作。尤其是开篇前2句,更是耐人寻味,通读之后人生豁然开朗。

纪晓岚曾经点评过此诗:“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其中所谓东坡本色,就是指苏轼的豁达开朗的人生境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