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阅读与作文水平的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19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以来,阅读量与写作水平的关系就被紧紧捆绑在一起,前人的这些告诫也让许多家长将阅读奉为帮孩子提高作文水平的圣经,但也有一些家长朋友很发愁地跟我交流:我家孩子读书很多的,为什么作文还是写不好呢?

这些说法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阅读量和作文水平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因为心怀这个困惑,阅读相关专著的时候就对这个问题多了一份留心。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对这个问题的最新认知。

    一、大量的阅读肯定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这也是吉姆.崔利斯先生在其经典阅读专著《朗读手册》中特别谈到的主张,我个人非常认同,道理很简单,不妨拿买白菜做一个类比,我们买白菜的时候,总想买性价比最高的,但对于一个没大去过菜场的上来说,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因为她没见过各种各样的白菜,对它的价格也不熟悉,自然很难选出性价比较高的!阅读于作文也是这样,如果孩子没怎么读过书,就可能对于写出来的文章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没大概念,如果没有大量阅读过,就没机会见过各种水平的作品,自然也就不知道什么文章写出来才是好的。用心理学的话说,就是脑子里没有关于好文章的图式,自然就难以写好。

    关于阅读对于孩子写作的影响,我先讲一个我女儿的小例子。我的女儿桐桐从小读的书很多,写作文基本没怎么见她发憷过,也许写的作文不是最好的,但经常能一气呵成,而且经常是相对独立完成的。前天她写一篇命题作文《二十年以后的我》,等我回到家的时候她已经写完了,我拿过来她的草稿一看,改动的地方很少,说明是一口气写完的,内容也很有想象力,讲的是那个时候已经成了探险家的她历尽艰辛去打牛魔王的故事,按说写的挺好的,但这么童话的语言显然不符合考试的要求,我就劝她最好不要写成童话的样子,写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最好,小家伙倒是很谦虚,又写了一稿,这次写的是诱捕一头怪鹿的事情,也挺流畅挺有逻辑的,但我担心捕杀动物不大符合学校要求的伦理,又忍不住建议她重新口述,很快她又口述了一篇洞穴探险的,显然这个是很符合考试要求的,这篇文章就到此为止了,但昨天她回家后告诉我,考试的时候她又在洞穴探险的内容上加了一些东西,说在探险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动物,还报告给了政府。我很高兴她随时都在丰富的写作内容,立马表达了自己的赞赏。

    从这么一个小例子中大家可能已经听出来了,桐桐这篇《二十年以后的我》的作文,第一稿关于牛魔王的,受《西游记》和其他探险小说的影响很大的,第二稿关于诱捕怪鹿的,受《哈尔罗杰历险记》的影响很大的,第三稿是直接取材于我们端午节的户外探险活动,跟阅读关系不大,但到了第四稿的时候,《哈尔罗杰历险记》里面的情节又开始影响大了。这就是阅读的力量,他会让一个孩子不知不觉受某种文风、题材、构思和内容的影响,在不断的再造组合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二、要想提高作文水平,读什么非常重要

    有一次在嘉兴教师进修学校做讲座,课间一位老师跟我交流了一件事。说他四年级的儿子作文写的应该说很好的,但她希望儿子还能更进一步,就经常建议他儿子读一些文学书,可是他儿子对文学书并不感兴趣,读的最多的还是科普书,这让她非常发愁,不知道怎么才能提高她儿子的作文水平。

    听她讲了这些后,我发现她进入了一个常见的认知误区,那就是读文学类的读物才能帮助孩子提高写作水平,其他读物的作用不大的,是不是真的这样呢?其实不是的,对于越小的孩子来说,越不是这样,因为小孩子的生活阅历和经验都还不丰富,对于他们的写作来说,最缺的是说什么,而不是怎么说,所以,要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最主要的是先让他们肚里有东西,对生活有理解力,然后才是怎么把肚里的东西表达出来。说到这里,我再举个我的女儿桐桐的例子,我的女儿桐桐写作总体上还可以,但不是所有的命题作文都能写好,有的作文,她不仅写起来吃力,也得不到高分,有的作文,她一气呵成,还写的特别生动。又一次我拿着一篇关于操场活动的作文问她:为什么你会写的这么好呢?小家伙说:“因为我有体验啊,这些活动我们都玩了的。”从这个小例子大家可以看出来,孩子有东西可写对于写出来的水平来说是多么重要。

    怎么才能让孩子肚里有东西呢?科普类的读物其实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帮孩子积累生活素材、理解世界、增加阅历的,这个观点也不是我的原创,当初我也是从童喜喜老师的专著中看到的,童喜喜老师是一个儿童作家,她主张让孩子多读科普读物的做法其实也是经验之谈,关于读科普读物,她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重点放在两类上,一类是距离现实生活比较远但奇妙有趣的自然知识,比如海底世界、灭绝的恐龙等,一种是特别贴近孩子现实生活的知识,比如介绍孩子身边的花草树木、猫猫狗狗等。后面这种经常被家长忽视,其实却是孩子观察身边世界时最为急需的指导。她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孩子在科普上了解到有的蝉要在地下埋藏17年才会有机会出土、蜕变,在夏天的枝头歌唱,非常感动,就用拟人的手法,用第一人称很快写出了一篇作文。

    三、不要刻意去积累词汇和表达方式,阅读中的积累更有效

    有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给孩子买了一些好词好句的书帮孩子积累,对于这种做法,我是持保留意见的。虽然这样的书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一定不是效果最明显的,因为这样的记忆是孤零零的,没有跟运用的场景建立连接,真到需要用到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场景,很难条件反射般地提取出来,就像我们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却没有把这个名字跟她的面孔结合起来,真到看到了这个的面孔,就不一定能跟她的名字对上号一样!

    所以,我们要想孩子提高自己的作文表达能力,最好不要直接去给她看好词好句书,通过大量的阅读文章去积累更有效,而且,由于文章是有情节的,孩子读起来也会觉得更有意思,不容易反感。

    四、作文范文的选择和运用要谨慎

    有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采取的是让孩子读范文的做法,应该说这种方法不是一点用也没有,但我个人觉得运用最好谨慎一点,毕竟作文一般都是同龄人写的,水平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如果一定要用范文,给大家一点建议,这个建议也不是我的原创,而是童喜喜老师从一个特级老师那里借鉴过来的。

    1、范文一定要选质量好的。

    2、给孩子提供的范文,最好是高一个年级的水平。

    3、可以让孩子抄范文,但不是全抄,而是选择自己最薄弱的方面抄,比如,不会写说明文的孩子,抄些说明文,不大会描写景物的孩子,抄别人的景物描写。

    五、从阅读到写作,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

    有的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很小就让孩子练笔,如果孩子喜欢这样做,应该说是很好的,但如果孩子不喜欢的话,最好不要逼着孩子过早尝试甚至把写作当成任务强加给她,否则很可能让孩子逆反。

    那么,当孩子不愿意去写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多让她提供阅读的条件,只要她愿意读,写作就早晚跟上去,吉姆.崔利斯先生就说过:“写作成绩最好的学生,并不是那些每天写作最多的人,而是那些平时就将阅读作为消遣,家长有许多读物,并常写随笔的学生”他还引用雅各布.巴赞提出的观点说,“写作和说话都是一种模仿的经验,耳朵听到的和眼睛看到的文字,会变成我们说出来的话货写出来的文章。”

    当然,有的家长依然会着急孩子不愿意动笔,特别是学校里有作文要求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怎么做呢,不妨先让孩子尝试说作文,孩子口述,妈妈帮她记录,大家如果尝试过这种方法可能会有所体会,即使不会写作文的孩子,口述作文来也不大费力的,而且一般会比较长,孩子说的作文,一般很有成就感的,对写作文的信心也就大了很多。

    互动环节:

    妈妈A:我家孩子今年二年级升三年级,喜欢阅读,阅读量也蛮大的,但是写作文写的不好,觉得没话写,写的也干巴巴的,逻辑顺序也有点错乱。本来我不着急,但是二年级开始学校有小作文,孩子写不好就有点着急了

    桐桐妈:因为今天我们讲的是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其他影响作文的因素我就没讲,除了阅读外,生活体验也很重要,就像我在第二点里讲的,有体验的东西,孩子写出来会更流畅,肚里有货非常重要,读了一定的书还不能写好作文的孩子,可以注意丰富孩子的生命体验,同时加强科普读物的阅读试试呵。

    随便再说一句,桐桐的作文虽然谈不上多好,但她不发憷写作文,经常一气呵成,跟她的生活体验丰富也很有关系,她的生活体验算得上比较丰富的孩子,因为我没有选择补课,而是经常带她去不同的地方、参加各种活动、甚至很难得的探险活动等,我发现她有了什么生活体验,就很容易写进作文里。就像今年寒假,带她去广西越南玩了一个多礼拜,她每天都情不自禁地写图文日记。

    妈妈E:科普读物推荐几套@桐桐妈

    桐桐妈:我觉得《昆虫记》《可怕的科学》《西顿动物故事》《沈石溪动物小说》等经典读物都很好的呵。最近我给桐桐买了一套刘先平的自然科学画本和杨红樱的动物画本呵。

    小一点的孩子,也可以看拼音版的《令孩子惊喜的科学童话》系列,写的很不错的。国内原创的《宝贝,妈妈爱你》系列也很不错,关于植物的。

    妈妈B:丰富的生活不仅对作文很重要呢可是不是每个爸爸妈妈都有时间能陪孩子参加太多的活动啊这确实很头疼

    桐桐妈:这个就是价值取向的较量了呵。时间用在哪里,是跟着价值取向走的哦。而且,丰富生命体验不一定要专门时间的呵,有时候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比如,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一种生活体验呢呵。比如,桐桐学会做简单的饭菜,就在两篇作文里写到了做饭的事情,一气呵成呵。

    妈妈C:我家宝二升三,书是看了不少,最近让她练习写写读后感发现她不会概括的将书的关键内容,总是啰哩啰嗦几乎把整本书讲下来了,请问如何引导呢?

    桐桐妈:我个人是不主张让孩子写读后感的,我接受的是斯蒂芬.克拉生他们的自由阅读理念呵。尤其是这么小的孩子,让她写读后感很容易把她吓怕呵。如果一定要让孩子深入阅读,可以鼓励孩子给这本书的作者写封信,或者给最喜欢的主人公写封信呵。

    推荐您阅读《阅读的力量》这本书,里面讲的是自由阅读的理念呵。不过,这本书可读性不是很强,有的人读不下去呵。

    关于自由阅读理念,也可以参考我最近在微博里分享的关于阅读焦虑的链接。

    妈妈D:桐桐是多大开始记日记的?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孩子有兴趣的记日记呢?

    桐桐妈:桐桐没有固定的记日记的习惯呵,我没有要求她记过日记,我观察了一下,她记日记都是因为当天有了很新奇的体验,或者刚买了一本很漂亮的日记本。内外加外在的自然刺激,而不是我要求的结果呵,我也没要求她记过。

    妈妈D:谢谢@桐桐妈看来很多事情我们家长都要看似“无为”不强制不设定标准更多的是要提供孩子资源并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桐桐妈:有时候,无为就是有为,少做就是多做,多做就是少做呵。

    妈妈H:关于写日记我有很不愉悦的体验,一年级过后我要求我女儿天天写日记,最后日记写出来完全没有质量不说,让她内心很反感写日记了。每天写都是一句话,今天到哪里明天又到哪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