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并非自古就有!
它不过是近代之后,随着重庆城市经济、政治地位的上升,重庆独立意识的膨胀,才逐渐炒作起来的一个新“地域文化”名词!
1941年,卫聚贤先生在《说文月刊》首次提出“巴蜀文化”概念,结果招致中国文化界一片质疑。抗战时期,重庆因置陪都而破格升院辖市之后,一些文化人开始提出独立的“巴文化”概念,将其与“蜀文化”并列,并以重庆自己为“巴文化中心”自居。但实际直到今天,中国文化界也还没有完全承认有“巴蜀文化”这个概念。
正是因为一些人偷换概念,以“巴蜀”取代“四川”,才会导致今天四川的历史文化被彻底误导!不仅外省人,即使很多川渝本地人,也会误以为“四川自古都叫巴蜀”、“四川自古都是以成渝为中心”。
长期的误导宣传,“巴蜀”、“成渝”这些近代才出现的地理名词,如今俨然已成一种刻板模式。别说普通大众,就是一些所谓的文化人,只要提到四川的历史文化,都会神经质的自动把四川盆地内的一切事物和人,下意识归为“以重庆为中心的巴”、“以成都为中心的蜀”两大类,非此即彼。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重庆计划单列,重庆文化界又开始出现一批“文化独立思潮”。以董其祥先生为代表,更进一步提出重庆自己的“巴渝文化”概念,以彻底抛弃“蜀文化”,不过,当时国内响应者并不多。直到1997年,重庆再次直辖脱离四川之后,“巴渝文化”炒作,才开始从民间上升到官方。去“四川化”成为重庆一种潮流,成渝口水战也因此知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