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10-31

孟子的思想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国家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统治者失去了民心,国君只要时刻牢记“民贵君轻”的治国理念,心怀百姓,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那就可以国泰民安,国柞长久。

1、“心之官则思”,强调思索的重要

《孟子·告子上》中讲:“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唐朝韩愈将此提炼为“行成于思毁于随”。毛泽东喜欢“心之官则思”这句名言所表达的思想方法,多次引用和发挥。

2、“物之不齐,物之情也”,重视事物的特殊性,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和而不同”反对抹煞差别的绝对同一,主张在重视特殊性的基础上注意与普遍性的联结。“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则进一步强调从特殊性出发,是孟子对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发展。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强调正确处理“不为”与“有为”的关系

《孟子·离娄下》中讲:“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里勾画出“不为”与“有为”的辩证关系,只有在某些事情上不为才能在另一些事情上有所作为。孟子对“他为”与“自为”关系的认识,道出“通功易事”才能取得好的比较效益,也包含着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认识。

扩展资料:

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参考资料:孟子思想-百度百科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7

孟子主要继承孔子的思想主张,孟子主张“仁”、民本思想。

孟子首先将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升格为政治领域内的“仁政”思想,使得儒家在政治上也有了清晰的主张,不再单纯的只是思想领域内的学术团体,而是将儒家学派及其弟子作为一个政治集团而存在,后来的读书人为了科举高中,读书做官都要学习儒家经典,都是儒家的传人,可以说儒家学派已经成为中国政坛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孟子的第二个成就就是他的民本思想,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当人类社会还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阶段,孟子就已经有了朴素的民本主义思想,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当时的社会就是弱肉强食,大国兼并小国,是强者称霸的时期,人人都想着如何战胜别人,奴役别人,并把这些当做是成就的标志,根本就不会想着如何为百姓造福。所以孟子的思想在当时不被采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渐渐证明了孟子的正确,所以后来统治者为了安抚人心,巩固统治,纷纷推出各种举措来减轻人们的负担,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君为水,民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代表。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出生于邹国,当时正值战国争雄的时期,所以他又是东周时期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3
孟子主张“仁”、民贵君轻、性善论、反对不义的战争。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第4个回答  2019-12-23
“生与义不可兼得。我有孟子的思想:孟子主张“仁”;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孟子主张信善论;孟子主张反对不义的战争;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第5个回答  2021-02-17
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