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言文表达好的心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2

1. 用一句古文形容“心情非常不好”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歌总集《诗经》 释义: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待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宋代苏轼《赤壁赋》 释义: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 3、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宋代苏轼《赤壁赋》 释义: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宋代苏轼《赤壁赋》 释义:本是一代枭雄,但今天却在哪呢。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释义: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2. 文言文解释(会什么就写什么)越多越好先写古文再写翻译/重点字/一

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还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我想到现在我们同学已经有80%的实虚词已经了解,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你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接下来我们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及做题技巧.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作者写人物传记 ,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同时这一步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利用好几道题目,如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们身上,你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尤其是选择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或者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此题信息量非常大,虽然其中肯定有一项或几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往只是些小问题.因此通过看最后一题,你对文意的把握必将会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有个很大的提高. 第三步:重读全文 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既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通过这一步阅读之后解答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也就驾轻就熟了. 应该说文言应试的三步阅读法是经过许多学子高考实战检验而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有效的应试方法,复习当中学生须加以掌握和运用.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二文言文阅。

3. 用一句古文表达高三的心情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