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人物形象分析之傩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孙晟佳

有很多对于傩送的正面评价,也仍然掩盖不了他善于逃避的特点。

从“家业”来讲,一边是磨坊,一边是渡船。有着父亲的“偏爱”,他选任何一个都是可以如愿(选到)的。这个选择无非是财富和爱情之间的选择,他也有自己更偏向的选项,却要话锋一转把选择权交给父亲,看父亲是选择财产还是选自己这个儿子的幸福。明明一个并没有太大犹豫空间的选择,他仍然选择了不选,就此给自己先创造了一个迷茫得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前途。

另一方面面对自己的爱情,他也选择了逃避。这本书本是以翠翠和傩送的爱情为中心,两人的正面交锋却并不多,结局甚至是悲剧。抛开翠翠和爷爷的“纠结”来讲,傩送的性格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他始终为自己的爱情矛盾着,财富、家庭、爱情似乎是很难平衡的一个三角。财富和爱情之间的选择他抛给了父亲顺顺,家庭和爱情的选择他也是几乎听天由命。天保在的时候,他明明有很大机会“赢”过天保,天保也不是个不痛快的人,两个两情相悦的人本可以在一起,傩送却像把之前的选择抛给父亲一样把这个选择权交到了翠翠手里:让翠翠听山歌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天保溺亡后老船夫一遍遍来找他确认心意,他的回答却一直模棱两可,始终过不去心中的那道坎,最终出走。

他逃避开了种种选择,下桃源去了。也许明天会回来,也许回不来,这还取决于他什么时候停止逃避。

@何雯洁

从几年前的一次端午节傩送遇见了翠翠,而后无可自拔地爱上了翠翠。他是一个善良而单纯的人,他对翠翠很有礼貌也很喜欢她,他不对翠翠的感情也许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深沉,但是确实很打动读者。他拒绝了王团总女儿陪嫁的碾坊,而是心甘情愿选择了渡船,这不正是他对翠翠的爱最好的证明吗?

傩送还是一个懂得分寸也敢于追求的人,他知道哥哥对翠翠的感情后反而冷静的想出了一个最公平的解决方案,虽然自己唱歌比哥哥有很多优势,但是也愿意作出牺牲。他在夜晚孤独的一人给翠翠唱歌,却并不为翠翠所知,但他并没有后悔,而是坚定的选择不走“车路”而是“马路”。

尽管如此,除了对爱情的忠诚和守护,他对亲人的爱也丝毫不减。他对哥哥和父亲的感情很深,也总是愿意为了家庭作出牺牲。他在得知哥哥的死后十分愧疚,他甚至误以为是因为翠翠和祖父才造成了这场悲剧,于是尽管对翠翠依然深爱,但是也愧对于哥哥,在这两件矛盾的折磨中最后他选择了远走他乡,对哥哥的死做的补偿,也拒绝了翠翠的感情。

总而言之,傩送的结局本不该如此,可是他的善良和宽容,以及对家庭和爱情无私的付出,最后在爱情和家庭的纠葛之中没有如愿以偿或者得到应有的回报,而是留下了很多遗憾,同时导致了自己无法放下心里的负担与心爱的人在一起。

@田佳蕊

有情有趣的傩送

    天保和傩送都是让船总顺顺骄傲的儿子,都是让同村落的居民敬仰的船手,这样两个优秀的兄弟却不约而同的爱上了同一个女孩。眼看兄弟二人要变成情敌,淳朴的民风没有让他们反目成仇,他们知道感情没有价格、女孩也不是可以争夺的财产,而是懂得尊重女孩的选择,于是他们公平地、正大光明地进行了竞争,那里没有评委、没有裁判、没有公证人,只有道德和良心,一唱定乾坤,哥哥带着忧伤与愿比服输的心情远走了他乡。那么值得思考的是,相同的家庭背景,相似的人生经历,相近的性格特征,为什么傩送在翠翠心里更加别致呢?

    在我看来,天保是一个豪爽、慷慨、不折不扣硬汉大哥的形象,而傩送则更像一个有情有趣、勇敢、惹人爱的大男孩的形象。从傩送和翠翠第一次见面就可以看出他的别致。“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他不会,他答应来找我,就一定会来的。”“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这看似简单的对话,其实背后所展现的傩送是一个情商很高的男孩。从心理距离看,第三人称最远,第二人称近一点,第一人称最近。傩送先称翠翠爷爷为“他”,这是正常的恰当的心理距离。再称则为“你爷爷”,从第三人称向第二人称过渡,距离拉近了很多。第三句话,则一下子跳到了第一人称:“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把“爷爷”前面的“你”去掉,所指的仍然是“你爷爷”,但是也包含着“我们的爷爷”的意味,距离一下子就贴得非常紧,一步步走近翠翠,用顽皮而又高情商的办法一点一点走进了翠翠的心里。他忠诚的爱着翠翠,无论是王团总的陪嫁还是其他诱惑都阻碍不了傩送追求自己的真爱。然而当知道哥哥闯滩而死的时候,他心怀内疚,舍弃了一切,远走他乡…傩送,这样一个有趣而有情义的人…

@袁若彬

合上书本,总有遗韵。天保,傩送与翠翠间美好的爱情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虽然这份纯真没能圆满,但也是充满故事性的。

傩送是一个悲情的人物,他与天保一样,有着正直,善良的美德,可是并非事事都会圆满,最后傩送没能与翠翠生活,独自一人带着悲伤离开了茶峒。

傩送是船总顺顺的次子,天保的弟弟,他与哥哥一样,深爱着翠翠。

傩送是一个情感专一,执着的人,他深爱着翠翠,和她一见钟情,执着地为她唱歌,而且与自己的哥哥一同为翠翠唱情歌以作为“决斗”,热烈地追求着她。

傩送心地善良,与他的哥哥一样。他蔑视钱财,王团总曾用一座磨坊作为陪嫁的赠礼,可最后也是被傩送拒之门外。傩送敢于追求自己的最爱。

傩送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哥哥死于意外后他愤然地离开了家乡,到外面的世界打拼。因为他对不住自己的哥哥,哥哥的死是与自己有联系的,他无法承受内心的痛苦,因此离开。

傩送的人生跌宕起伏,幸福来得突然,又转瞬而去。

@谭梦滢

傩送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茶峒人,他的身上本身就留有茶峒人特有的特点,但同时他有着自己的特点,足以保证使其不泯然于众多常人之中,相似雨不同完美的在他身上结合,组成了他这样独特的个体。

首先,傩送同他的哥哥一样,有着边地人民的淳朴和洒脱,这是每日生活中耳濡目染而成的,作者在写《边城》这个中短篇的开头中,十分独特而恰当地举了妓女这一例子来说明此现象,“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此外,从“爷爷”摆渡不收钱,反而准备烟草茶叶与过路人,路人也回以足够的尊敬上看,也可支撑这一结论。正是这样的淳朴社会环境,才使傩送与翠翠初见时便爱上了她,不顾及她作为贫穷摆渡人的孙女的身份,不在意她父母早亡的经历。也是这淳朴的性格使他在发现与兄长喜欢上了同一名女子之后,选择公平竞争,这在我们身边似乎是不肯能发生的。

同时,他也有不同于茶峒人的一面,他相比于普通茶峒人多了一种诗人般的气质——这也是作者给予他的评价,若是具体些,称为是理想和浪漫可能更为合适。这点从他发现自己与哥哥爱上了同一位女子时,决定直接向哥哥表达和提议走“马路”可以看出,是他的理想化让他的思想没有城里人的弯弯绕绕,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的内心,可能在他心中,每个人都是如此淳朴,愿意以光明正大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吧。此外,是他的浪漫使他愿意以自己的能力让翠翠寄心于他,除此法之外,他可以走“车路”,用父母媒人之言——一种更加快捷和省力的法子——但他没有,仍是选择用水乡人民传统的山歌,那是三年六个月的山歌,包含着歌者挚爱与浪漫的山歌。

同时他周围人评价他都道“傩送美丽得很”,茶峒船家人拙于赞扬这种美丽,但仍为他取出一个诨名为‘岳云’”,“岳云者,岳飞之子也,乃是宋朝有名的少年将领,跟随其父赢得了许多战争的胜利,乡人们如此城傩送,可能是表达对其的赞美,侧面证明他的好人缘。作为一个船总的儿子,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人人称赞的名声,一定要同最多数的贫苦人家为友,这表明了他的随和和不嫌贫爱富,为人仁善,乐于助人,如此,他会才会在初遇翠翠时,见老船夫不在邀请她到楼上去等。当然,将他同岳云并称,也暗示傩送具有少年英雄的勇敢和直率。这更是在元宝身死,他独身一人勇敢的随着江水出走处,得到应证。从不委屈求全,不隐藏自己的好恶,喜爱翠翠时,不惜唱一夜的山歌,与自家哥哥“决斗”,而当误会产生,不再爱翠翠时,则干脆地出走,到远方漂流不再与其相会。他这方面的性格同老船夫等人比起来,实显了青年人独特的坦白。

@杨宇轩

我感觉傩送形象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勇敢。

他敢于追求爱情。尽管他和翠翠一见钟情,可是他依旧选择给爱情原有的尊重。明明大有胜算的他可以选择走车路,可是他放弃了,他执著地每日夜半为翠翠唱歌求爱,追求爱情,和哥哥“决斗”,可惜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他将他的爱毫无保留地展露出来,表露在行为举止上,饱含在那悠扬的曲调中,掩埋在清澈的眼底。

他不为外物所动。对哥哥这样的竞争对手,毫不动摇;对碾坊主的陪嫁,毫不动心;对周围人的流言蜚语,毫不在意。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最爱。

他敢爱敢恨。他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纠葛中,与哥哥天保同时爱上了摆渡船的老人的孙女。不幸的是,哥哥因为得知翠翠爱的是傩送,所以就孤独地离家“赶滩”,遇水而死,而弟弟傩送因为心怀愧疚,坚决地只身一人离开了伤心之地,不知飘泊到什么地方。

傩送的勇敢全部尽可能的在爱情上释放出来,表达出来,成了文学上一个经典的人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