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最后一课:老班的叮咛》课后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本月11日上午9:40至12:40,我们给已经高中毕业的15班孩子们上了最后一节班会课。
(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v0719b0b1o2.html )
随后又磨叽了两天,终于剪辑好了实录视频 (1.2倍速) ,并整理出了反思大纲,开始正式反思。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主要有两个初衷:不放心和做探索。

首先是 不放心 。身为高中班主任,对于教育类话题(尤其是“高中生的大学规划”话题)的接触肯定是少不了的;再加上自己上大学时的蜕变经历实在刻骨铭心,的确有些想法可以分享;此外,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孩子们在高中的行为和思想特点以及自己工作近十年来的所思所悟,都迫使我不断产生跟孩子们进行深入交流的冲动——实在不忍心让他们走弯路。

其次是 做探索 。高考前后,在网上也见了不少高中老班们的“最后一课”,大多以“回忆高中、表达不舍”为主,现场一片泪崩。我们在感动之余,内心也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响:“不是的,这不是我想要的班会。”再加上自己的确有话要说,索性自己亲自上一节,对自己心目中的“最后一课”做一次探索。同时,也能为以后形成“后高考”课程准备迭代素材。

我们在选择上课时间的时候刻意 避开了高考 。首先,高考前几个月学生压力山大,实在不宜讲大学生活让他们分心,且有些内容过于直白,也不适合高中时代的学生;其次,许多老班把最后一课放在了高考前夕,大家一起哭得稀里哗啦,倒也不失为考前减压的好途径,但也容易影响学生的情绪。我举个例子来佐证:高考第二天理综考前,班里有个学生苦恼地告诉我,他昨晚循环播放歌曲《后来》,结果旋律在脑海中盘桓不去,一直沉浸在离愁别绪中无法自拔;再次,在高考后直接进行也不适合,那时候学生们大战刚刚结束,雀跃欢腾,有一种十年牢笼终于解放的解脱感,一心只想回家或狂欢,哪有心思听你啰嗦?最后,我也需要时间整理思路。因此,我们向学生许诺,会在6月30日前后给大家上最后一堂班会课。

许下承诺后,不断有同学向我询问和确认最后一课的进程,这也是我精心准备的一大动力。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堂班会课一直拖到7月14日,也就是高考后一个月才姗姗来迟。

课后仔细反思,这堂班会课还是有不少亮点的:

班会技术层面 分析,尽管这是第一次尝试此类型的班会,但由于有过多次在大型场合公开做课的经验,这堂课的起点还是挺高的:

基于我们的初衷,这堂课在 情感 上也足够真诚:

所以,从基本面上,我对这次尝试还是比较满意的。

自鸣得意之后,仍需秉承以往风格,对自己的失误进行无情批判:

本课在 技术层面 上有五大瑕疵:

因此,有必要对上面的失误进行深入剖析,从根上找到问题所在:

在高考后到班会前的这一个月里,有多个项目同时开展:

各个项目或交替、或重叠,又都难以回避,导致我捉襟见肘,曾一度动摇做这个班会课是不是在自己找事,所以在班会里加入了一个“轻重缓急”的活动体验。

7月过后时间稍微宽松一些,但自己的拖延症又犯了,只肯稍微做些边角工作,主干框架迟迟不愿动手搭建。我心知肚明:完美主义余毒作祟,于是强迫自己运用 机车模型 解毒,总算没有误事。

之所以准备时间过长 (两周多) ,其实是自己的文件管理过于混乱。再往前追溯,其实是背了360云盘的锅。

以上种种的祸根,终于在这次集中爆发——纵跨三年、横跨七台设备的班级资料盘根错节,费了我整整一个多星期才大致去重归档完毕。

结束。希望对你有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