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英诞诗歌《鸟儿飞去》:人生最大的悲剧源于孤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闲来无事,翻了翻朱英诞先生的诗集,读到了《鸟儿飞去》这首诗。

在我看来,这是一首很特别的诗歌。全诗都是结构相似的问句,回环往复,翻来覆去,却让人感觉有丝丝缕缕的孤独气息,在字里行间兀自穿行。

诗歌一开篇似乎就疑问重重。“什么鸟儿伴着你飞去?”为何是“鸟儿伴着你飞去”?“鸟儿”与“你”有何关联?“鸟儿”这个意象具有什么象征含义?读罢全诗,谜底就被揭开: 原来,“鸟儿”指在“你”的一生中不同阶段伴随“你”的人,“你”是诗人玄想的对象,诗中的一切都是以“你”的感觉为中心

诗歌第一节,“什么鸟儿伴着你飞去,那海鸥的巢在哪儿?”为何提到“海鸥”这个意象?其实,中国古代诗歌有太多抒写海鸥的篇章。

这些古诗都流露出人与海鸥相亲无猜的亲近感,人与海鸥一直都是相亲相近、亲密相依。“你堕地的哭声,是不是那一片神秘的大海?”,我们来到世上的第一声啼哭,自然而又神秘。 人在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人生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大海是神秘莫测的,是未知的领域,是深层次的自我所在。诗人将新生儿的啼哭比喻为神秘的大海,形象而别致。“你”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你”的人生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就如同神秘莫测的大海。“堕地的哭声”意味着童年的到来,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两小无猜的同伴就像海鸥那样亲密无间。诗人极为贴切地将童年的“你”与海鸥联想在一起。

但“那海鸥的巢在哪儿?”,一个疑问暗含着一种伤感: 童年的玩伴是否还与你朝夕相处,定是不能了 。值得一提的是,直言“神秘”是西方象征主义的常用手法,“大海”一直是一个为西方诗人所钟情的意象,如普希金《致大海》。诗人在此节运用了“海鸥”这个中国古典意象和“大海”这个西方意象,印证了朱英诞诗歌“古典与现代互涉” 的美学风格。

第二节又以“什么鸟儿伴着你飞去”入手,反复吟咏,承接上文。童年的时光转瞬即逝,这时的“你”逐渐成长,海鸥不再与你相伴。或许是白鹇?白鹇自古就是著名的观赏鸟,体态娴雅、外观美丽。

白鹇是如此地安闲纯洁、娴雅动人。梦寐以求的恋人在情窦初开的你眼中,正如白鹇般美好。但是,“那白鹇的巢在哪?”“你初恋的美?是不是那凄凉的月?”,你曾深深地迷恋那如白鹇般静美的人儿,你们的恋情是那样的纯洁美好,你多希望岁月静好、地老天荒。

只是 美丽的初恋就如镜中月、水中花,飘渺易逝 。美好的初恋无影无踪,你黯然神伤,此时的你就如同夜空中那一轮凄凉孤寂的月,形单影只,却又透着孤高寂寥的执着。此节抒发了初恋无终的感伤,诗人把“初恋的美”比喻为“凄凉的月”,巧妙生动。纯美的初恋就像天空中那轮孤月,朦胧而又凄美。伊人远去,但在“你”心中,她永远“宛在水中央”,就像那高悬天际的月儿,可望而不可及。

“什么鸟儿伴着你飞去?”转入第三节,再次吟咏,反复问询。经历了初恋的你,理应初尝感情的滋味,思想也应渐入成熟。此时的你,想要什么样的鸟儿与你相伴呢?或许是鹪鹩。鹪鹩是巧妇鸟,擅于营巢。

鹪鹩是实在的,没有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幻想,它不希冀拥有整片茂密的森林,只追求可供栖息的树枝。 而你历经了感情的沧桑,终于明了镜花水月的爱情好比空中的楼阁,漂浮无依。你想要现世安稳,走入婚姻的殿堂

“你六月的新娘?是不是那一条小园里的斜枝?”为何是“六月的新娘”?西方有谚语“五月悔嫁,愧对当日”,六月才是最适合结婚的时节,你在六月的日子里迎娶了你梦中的新娘,期待着从此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你的新娘是“小园里的斜枝”,比喻巧妙新颖。初嫁的妙人儿娇俏可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他人欣赏自己的娇美,就像那急欲探出墙头的斜枝。而“那一条小园里的斜枝”似乎有“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味,也与“那鹪鹩的巢在哪儿”相呼应。你以为婚姻生活是幸福的天堂,却不曾想到你的新娘并不是如鹪鹩般营巢,她就像“那一条小园里的斜枝”,投入他人的怀抱,你终究找不到“那鹪鹩的巢”。

“什么鸟儿伴着你飞去?”,第四节再次发问。你期待的婚姻终以惨淡结局收场,你定是心灰意冷。还会有鸟儿与你相伴吗?你还想要鸟儿相伴吗?你不知道。

你希冀的如大海般神秘莫测的人生总是带给你无尽的失望,你恍恍惚惚,渐入老年。你想要乌鸦陪你走过最后的岁月,“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也是一番景象。但是,“那乌鸦的巢在哪儿”?人呢?何处是归程?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当落日的最后一缕余晖散尽,你渐觉寒冷,心也逐渐荒凉。此时的你,是矍铄的老者,真像那“落日里的岩石”,缓缓褪去最后的余温,却又坚硬冷然。 你想就这样悠悠老去,让这不尽如人意的人生就此逝去

综观全诗,“你”是诗人玄想的对象,“鸟儿”指在“你”的一生中不同阶段伴随“你”的人。而这个人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都包含着一种人生的孤独感。“你”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充满着浓郁的悲剧色彩。

而人生,最大的悲剧源于孤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