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延烧至今,谁还记得当初信誓旦旦的“儿童不易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2


在疫情不明朗的时候,有许多消息常常不辨真伪,但是其中一些消息,明明是正规媒体传出,为何还会跟后续的疫情发展有很大出入?


妈妈们在疫情中上过最大的“当”,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儿童不易感”这句话了,不知道多少妈妈在当时已经放下了防备,以致在后续措手不及。


现在追根溯源,我们不妨来看看,新型冠状病毒对儿童的“易感性”,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要承认 最开始的一段时间,儿童发病确实是比较少的。


武汉卫健委1月15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知识问答》中也明确说:


“在确诊的41例病例中,男性为主, 中老年发病人数较多 。病例早期以发热和咳嗽症状为主,早期可表现为持续性轻症,年龄较大或有基础性疾病患者,易进展为重症。”


以41例为基准,固然样本少、准确度低,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已经是足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不免有媒体断章取义地摘取了这句话。



“目前对这个病毒尚处于一个认知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对它进一步研究, 就当前掌握的数据发现,儿童是不易感人群。


这句话当时还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不少妈妈放松了警惕,认为既然孩子不易感,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就放下一大半了。


疫情延烧到现在,实际上各地的确诊患者中就已经多次出现儿童的身影了。



年轻患者的数量同样越来越多。“儿童和年轻人不易感”这句话似乎越来越站不住脚,很多妈妈也慌了神,试图购买儿童用口罩,但此时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已经销售一空了。


儿童发病率低,是不是就意味着儿童不是这个病毒的易感人群呢?


显然,任何结论都是依据现有数据来得出的,公众和媒体不能就此轻易推论,可以高枕无忧地带着孩子随意出行,甚至认为没必要对儿童采取同样的防护措施。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科部主任兼感染科主任徐翼认为: 儿童感染病例少,可能是因为他们与病源的接触机会比较少 ,并非儿童就不是易感人群。


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刘静也认为:新型冠状病毒不容易感染儿童, 可能是因为儿童活动范围相对小,更少有机会暴露于病毒中。


这也就是说,孩子出门交际、进入公众场合的时间,相对于大人来说比较少,因此在疫情前期并未以病例形式体现出来。


但对儿童的防控要做到与成年人防控一样重要的地位,因为当受感染的大人回到家庭,难免会与孩子产生接触。特别是年纪较小的孩子,不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身体状况,容易使家长误判。


两位专家都承认,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展,不排除儿童发病增多可能,后续疫情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发现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症状相对较轻,感染率相对较低,家长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多一个心眼——引起重视,不代表会带来恐慌。


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家长需要给孩子充分的防护,尽量减少带孩子去医院的频次,减少被感染的几率。


目前看来,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有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其中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刘静医师提醒大家,特别是带孩子的家长: 做好个人卫生,尤其是手卫生;做好室内通风;防止交叉感染;减少外出;加强营养;密切观察。


生物学描述可能跟公众认知有差异:说儿童不易感,实际上是所有患者统计数据中,儿童的比例比较低而已。但 所有人群遇到病毒时,肯定都有被感染的可能。


作为妈妈,我们大可不必纠结于孩子是否为易感人群。面对汹涌而至的疫情,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而要高度重视防护措施,包括最基本的正确戴口罩、好好洗手和减少出行等。


只有时刻高度警惕,才能防患于未然。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