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与人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30

1. 有没有告诫自己不要常发怒或者提醒自己修身养性的古文

《莫生气》(记得许多扇子上都有这种字,试着买一个)

人生就象一场戏,今世有缘才相聚。

相处一处不容易,人人应该去珍惜。

世上万物般般有,哪能件件如我意。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想起来又何必。

他人气我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生气分泌有害物,促人衰老又生疾。

看病花钱又受罪,还说气病治非易。

小人量小不让人,常常气人气自己。

君子量大同天地,好事坏事包在里。

他人骂我我装聋,高声上天低入地。

我若错了真该骂,诚心改正受教育。

要是根本没那事,全当他是骂自己。

左亲右邻团结好,家庭和睦乐无比。

夫妻互助又亲爱,朝夕相伴笑嘻嘻。

政通人和想天伦,晚年幸福甜如蜜。

邻里亲友不要比,儿孙锁事随他去。

淡泊名利促健康,文明礼貌争第一。

三国有个周公瑾,因气丧命中人计。

清朝有个闫敬铭,领悟危害不生气。

弥勒就是布袋僧,袒胸大肚能忍气。

笑口常开无忧虑,一切疾病皆消去。

不气不气真不气,不气歌儿记心里。

只要你能做得到,活到百岁不足奇。

2. 谁能帮我翻译这段古文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翻译:太傅谢安隐居东山时候,长和孙兴公等人乘船出游。一次,刮起大风浪,孙兴公、王羲之等人神色惊恐,高声喊着要回去,谢安兴致正浓,仍是吟诗、长啸,不说一句话,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愉悦,就继续划船向前,一会风势转急,波滔更猛,众人惊恐喧哗,坐不住了,谢安缓缓的说:象这样骚乱,莫非不想回去?众人立刻安静下来,回到原位。从这件事审查谢安的气量,足够用来安定国家治理人民了。

3. 现代文翻译成文言文

吾今立约,若旬内君语之一言,或传之一讯,吾将覆这世间,飞而赴之,娶君为妻。

自戌时半刻,若旬内君曰:失之无回,回之无复尽美。如一字,吾将覆此言。

吾唯卑今次,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

一旬就是10天

戌时是19-21点,加半刻就是晚上八点

另外,最后的贱字不太好听,改成卑

希望LZ喜欢

——————————

我没懂LZ的意思,是说要把“最后的爱情,只求乞返回,我知道不可能,但我只贱这一次`10日为期`”翻译了然后加上吗

——————————

好了,我把最后那句加上了,

吾今立约,若旬内君语之一言,或传之一讯,吾将覆这世间,飞而赴之,娶君为妻。

自戌时半刻,若旬内君曰:失之无回,回之无复尽美。如一字,吾将覆此言。

斯终之情,但祈回返,知其不能,吾唯卑今次,十日为期。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

我觉得LZ到了这个时候,古文今文都是无关紧的了,最主要的是对她表达清楚你还爱她希望她回头的心思,什么言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

4. 那位高人知道这段古文翻译

景公(齐景公)好(喜欢)妇人(妇人)而(作)丈夫(男人)饰者(的打扮),国人(全国人)尽(都照)服(打扮)之(这样),公(景公)使吏(下令)禁(禁止)之(这件事)曰(说):“女子(女人)而(凡穿)男子(男人)饰(衣服)者(的人),(就要)裂(撕裂)其(他的)衣(衣服),断(扯断)其(他的)带(衣带)。”

(就算)裂(撕裂)衣(衣服)断带(扯断衣带)(人们都)相望(继续做)而(却)不止(不停止)。见(到宫里相间),公曰(扯断她的衣带说):“寡人(我)使吏(让你)禁(禁止)女子(女人)而男子饰者(穿男子的衣服),(不听的人就)裂其衣(撕裂她的衣服),断其带(扯断她的衣带),相望而不止者(然而人们照样这么做),何也(为什么)?”对曰(晏子说):“君(你)使(让)服(穿衣服)之于内(宫里的人)而(却)禁之(禁止)于外(外面的人穿),犹(等于)悬(挂)牛首(牛头)于门(在门上)而(然而)求(让别人)买马肉也(买马肉),公胡不使内勿服(应该也禁止宫内人人这么打扮),则(那么)外(宫外的人)莫(怎么)敢(敢)为也(再去做呢?)。”

公日(齐景公说):“善(好)!”使(让)内(宫内的人)勿(不要)服(这么穿衣服),不旋月(不超过一个月)而国(全国)莫(在没有)之(这么)服(穿衣服的)也(了)。

5. 《事养志》文言文翻译

【原文】

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财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惶,欲不惶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装。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装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译文】

养志的方法要效法灵龟。思维不畅达的人要培养自己的志气。

一个人心中有欲望,才会有一种想法,使欲望化为现实。所谓“志向”不过是欲望的使者,欲望过多了,则心力分散,意志就会薄弱,就会思力不畅达。

如果心神专一,欲望就不会多,欲望不多,意志力就不会衰弱,意志力不衰弱,思想就会畅达。思想畅达则心气和顺,心气和顺,心中就不会烦乱。

因此,人对内要养气;对外,要明察各种人物,修养自己“五气”,就心情舒畅。了解他人,才能知人善任。

我们想要任用人,一定要先知道他养气的功夫,知道他心气的盛衰。知道他的心志状态,看其养气修志,观察他是否稳健,就知道他的能力。

不修养心志,“五气”就不稳固;“五气”不稳固,思虑就不畅达;思虑不畅达,意志就不坚定:意志不坚定,反应就不快捷;反应不快捷,就会失掉信心,心气就会虚弱;如果心气虚弱就会失神丧志。如果失神丧志就会精神恍惚,精神恍惚,“志”、“心”、“神”三者就不协调了。

修养心志之始,定要先安定自己。自己意志安定了,意志才坚定,有了 坚定的意志才能有神威。神威固守,才能调动一切。

摘自《古诗文网》部分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