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西湖荷花的作品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鹊桥仙》是常见的词牌。《风俗记》:“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因取以为曲名,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乐章集》入“歇指调”,较一般所用多三十二字。通常以《淮海词》为准。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亦有上下片各四仄韵者。
《鹊桥仙》也是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数与词牌五十六字体半阕同。用作引子。
词牌格律:
中平中仄(增韵),中平中仄(增韵),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韵)。
中平中仄(增韵),中平中仄(增韵),中仄中平中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韵)。
(注:以上“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中”,可平可仄。) 《鹊桥仙·西湖荷花》一词,运用我国传统的“鹊桥仙”词牌,采用赋比兴的手法,特别是拟人的艺术手法,对位于我国浙江省杭州市美丽西湖中的荷花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以一种新的独特眼光、角度和笔触赞颂了现代西湖的美丽景点。
上阕
在本词的开头,词人的笔墨直接展示了一个诱人的动画场景:“波光映照,韵姿轮舞”。先写了微环境,即西湖“波光”艳绮的水波反射出来的光;接着写波光的效果,即“映照”在荷花的花朵及荷叶之上,对荷花增艳,给观者聚焦。再接下来,本词描写的对象开始出台:一个以“韵姿”正在“轮舞”的形象画面出现。词人从远处漫步走来,通过一个中、远的场景,描写了荷花的外部形态。当微风吹来,风韵雅致、阿娜多姿的荷花随着风的走向轮番地翩翩起舞。其起舞的韵姿、气韵与风度不仅非凡动人,而且还“香气随烟轻吐”。那荷花花朵里散发出来的香气,伴随着西湖湖面淡淡而流动的如烟的雾气,源源不断地扑向游人的鼻子,使人们得到“视觉”和“嗅觉”的双重享受,真可谓“未谋娇面已闻香”(左河水《爱莲池赏荷》)。
随着脚步的临近,荷花的“娇面”开始清晰:“粉颜珠饰碧罗裙”。词人仅用7个字,以拟人的说法,描写了荷花“粉颜”的花容,佩戴的珍珠饰品,“碧罗裙”的着装,一个完整的光彩照人的“美女”形象,从而达到深化荷花花朵嫩白桃红的色彩,荷花荷叶上晶莹剔透而滚动发光的水珠,微风中轻轻摆动的碧绿荷叶等魅力无穷的荷花形象。上阕的正面描写由此而止。
通过以上细致入微的描写,最后引出富于想象性的品评议论,以“仿若见、七仙女处” 7个字把西湖荷花惊人的艳丽,比作仿佛看见的天上王母娘娘那七个阿娜多姿、美艳照人的女儿在家的情形。与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写作手法异曲同工。由此,词作达到了一个高潮。
下阕
承上阕写出荷花风姿绰约的阴柔之美及仙女般的风采,在此接着则写出了外界对它的反应,或者说是借助外物对比的手法,再用观赏鱼、彩蝶、群芳情形对荷花进行衬托:“鱼羞隐底,蝶惊避辱”。各种色彩美丽而常常被游人赞不绝口的观赏鱼儿,看见真正绝美的荷花时,立即隐藏在水底,羞于显露。同时,色彩艳丽而傲视、脚踏群芳的蝴蝶,如今遇到犹如仙女般的荷花也大惊失色,自感不如,迅速避开以免受辱。
文人们常常以“万花竞放,百花争艳”等词句给予繁花以美的赞颂,那么在西湖的荷花面前,这里百花的表现怎么样呢?“道岸群芳暗妒”也!就是说,在西湖水岸上道路的两旁,尽管繁花似锦,群芳竞艳,可是一见到夏日开放的荷花的动姿静态,美妙无比,那么令游人神往、拍照和追逐,群芳们只能认输,但心里暗暗的妒忌却无法消除。
到此,词人已通过多个角度,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对荷花进行了描写,最后,以“千年墨客万行诗,笔字里、能容几度”的议论方式代作评价。 指出: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之中,各朝各代的风雅文人,
包括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你们笔下所写出的千千万的那些赞美荷花的诗句,对今日西湖实际的荷花之娇艳姿容又能表达出几分来呢?词人左河水最后突然的这一问,将引起读者的深思,也许是回忆?也许是琢磨?最起码让读者知道,自己的这首《鹊桥仙·西湖荷花》所写的内容更不过是蜻蜓点水而已,真正要观赏荷花的美容,领略荷花的风采,还是亲自到西湖的实地去看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