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学的发展简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中医眼科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以及整个中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的。虽然它的发展历史是连贯的,但从发展状况与学术特点来看,大体又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时期、奠基时期、独立发展时期、兴盛时期、衰落与复兴时期等。 (上古一南北朝)
中医眼科的萌芽时期远在上古,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商、周、秦、汉诸代。这一时期,祖先通过一段漫长而原始的、一症一药、对症治疗眼疾的年代之后,开始向着探索眼的解剖结构、生理病理,乃至辨证论治的方向进步。如早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目”、“疾目”等记载。至春秋时期,《诗经》和《书经》等又有目盲的记载,并根据其症状不同,分别采用“瞽”、“蒙”、“瞍”等词加以区分,对防治眼病的医药知识不断增加和积累,并开始从实践上升为理论,载人医药书籍,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不过,中医眼科尚无比较系统的理论,也无收载和论述眼病的专书。所以说,当时的眼科尚处于萌芽时期。 (隋朝一唐朝)
《千金要方》隋唐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中医学发展很快,成绩显著,眼科学也迅速成长。这一时期,在许多全书,方书中已有集中记载眼科病因证治的文献,主要的如《诸病源候沦》、《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而且有了比较著名的眼科专书,如《龙树眼论》、《刘皓眼论准的歌》等。唐代从事医疗保健和医学教育的太医署,分科较细。五官病从此正式从内、外科划分出来,自立为“耳目口齿科”,也就是我国早期的五官科。这为下一步眼科分化为专科打下了基础。由于眼科理论与临床治疗的发展,尤其是晚唐出现《龙树眼论》之后,对眼的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的认识较前深入、系统,对相当多的眼病在诊断与内治,外治及手术等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这些都为中医眼科进一步发展为独立的专科奠定了基础,故称奠基时期。 (宋朝一元朝)
由宋至金元时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都有较大的发展。当时大规模地编辑整理医书,大部分眼科文献都保存于方书与全书之中。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世医得效方》等皆有专论眼科的篇章,眼科专著《秘传眼科龙木论》、《银海精微》等也成书于这一时期。宋代开设太医局从事医疗及医学教育。下分九科,其中开设了眼科。从此,历代眼科皆独立成科。由于宋元时期的发展,中医眼科已逐渐形成了本学科的理论体系与诊疗特点,所以有了分化为专科的条件。眼科独立之后,学有专攻,又大大地促进了中医眼科学术和技术的发展。 (明朝一清朝·鸦片战争以前)
明、清两代,是中医学发展的兴盛时期,眼科也不例外。有关眼科的医药著述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各代。影响较大的如《原机启微》、《本草纲目》、《普济方》、《证治准绳》、《审视瑶函》、《目经大成》等。眼镜在我国使用较早,早期称为“空空格”。在明初由艺衡《留青日札摘抄》及屠隆的《文房器具笺》都有记载,主要用于老人“目力昏倦,不辨细书”。张自烈《正字通》则明确指出:“空空格,眼镜也”。此后,渐称眼镜。总之,由于明清时期的中医眼科,在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眼科文献的数量与质量大大超过以前各代,所以说是中医眼科最兴盛的时期。 (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
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的百余年间,由于国家政治腐败,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社会经济濒临崩溃,中医事业随之凋零,中医眼科学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也由兴盛转向衰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中医眼科才枯木逢春,得到迅速发展。由于西医眼科的传人和影响,为以后眼科的中西医结合创造了条件。当时这一类的中医眼科代表有山东博兴的魏儒正(1847-1929)亦是魏氏中医眼科的创始人。年轻行医,晚年总结编撰了《眼科集要》。《眼科集要》是集中医眼病学诊断、治疗的专业著作,《眼科集要》是当时的眼科集大成之作 ,具有极高的史料和中医眼科学参考价值。清末民初其子魏纯讷继承父业,晚年著有《眼科临症录》等重要医学著作,并将其继承并发扬下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魏氏中医眼科第三代传人魏士臣正式继承祖业,在中医眼科的基础上引入西方医学诊断方案和治疗理念,广泛开展了中药的植物学、鉴别诊断学、化学、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为当时眼病专科的革新理论家。其他记载有徐庶遥著的《中国眼科学》、陈滋著《中西医眼科汇通》等。唐容川所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也包含有关眼科方面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党的中医政策振兴了中医,中医眼科随之迅速发展。1955年起,北京等地先后成立中医研究院所,设立中医眼科研究室和临床科室。1956年起,全国各省市相继成立高等中医院校,设立眼科教研室和附属医院眼科的门诊及病房。魏氏中医眼科也是在国家的政策下重新建立。1975年由魏士臣独立创办。魏士臣之子魏鸿友根据国家卫生部《名老中医带高徒》文件精神,经本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1978年跟随家父魏士臣潜心学习中医理论、辩证技巧、并加上自己在临床中不断总结、探索。对于中医眼科内外眼病的治疗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由于天赋甚高加上后天的刻苦学习仅用四年时间便将魏氏中医眼科的历代传人总结的秘方、验方.辩证技巧全部掌握。学习期满后,先后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现已独立从事中医眼科临床三十余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