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如何写诗

自知文学水平有限,可如今却有了这种想法,所以在此请教下,怎样入门?

第1个回答  2013-11-20
诗词写作知识
古风(古绝)的写作章法 此类诗体的典范是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李白的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又如王维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绝可分五言、或七言。超过4句的此类诗体属于古风,古风可分五言、七言、长短句。 1、平仄可不拘(和古风相似、古风句数不限、可以压仄声韵、一般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5言的叫“五古”七言的叫“七古”;也可作长短句的“古风”)可分五言、七言、但忌毫无顾忌的不拘平仄。例如“假日乘兴去故宫”“巍巍昆仑源何年”,前一诗句6个字都是仄音、后一句7个字全是平音,看起来挺好,也满有意境,但读起来就不上口(有快板书的影子);如前一句改为“假日呼朋看乾隆”、后一句为“巍巍昆仑誉世间”,两者对比好象意境多少打些折扣,但后者读起来,阴阳顿挫朗朗上口,须知诗词在“读”上是很有讲究的(不同于现代诗歌)。 2、既为“古绝”(她和“五绝”“七绝”也称“律绝”不是一回事,不和韵律的绝句不能轻易挂上“X绝”的)一般每首四句。常见首句就用韵(也可不用韵),2、4必须用韵,一韵到底(一般压平韵,仄韵的也为数不少。例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等)。 古风:超过4句的(每句字数可为5字、7字、或长短句,“词”除外)且不拘平仄、可以压仄声韵、也可中途换韵(但韵脚不能乱)的,一般归类为“古风”。 例如崔颢的律化古风《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唐诗三百首》将该诗归为“七言律诗”是不严谨的。这首诗,虽是传世名篇,但就律诗格律而论,前四句多处不合律。即使有的字平仄可变通,仍不合律诗的句型。首联同声字相对,就是失对。颔联出句连用六个仄声,对句末尾连用三个平声,属于应避免的“三平调”。不合律句句型,就难免失对。后四句合乎平仄对粘的规则,尾联第五字作了允许的变通,基本上是合律的了。所以这首诗前半首是古体诗,后半首才是律诗。虽然这首诗很有名,写诗却不宜效法。严格讲应该算作“律化古风”范畴。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古风有短长、齐言与杂言、非律化与律化等分别,其章法仍然适用“起、承、转、结”。 短篇古风如古绝,章法见《绝句的章法》。稍长的,可参考《律诗的章法》。 中长篇古风,最宜于叙事,兼及写景、议论、抒情,其篇章结构方法在某些地方类似作文。起、承、转、结,各分一段或若干段,特别是转的部分变化波折较多,文字往往较长。写作时要注意层次、提顿、分合、伏应、过渡等,不离主题,一脉贯串,表达一个中心意思。 以叙事为主的古风,可以按时间先后组织材料,必要时可以倒叙、补叙、插叙。例如杜甫《赠卫八处士》,从感慨人生聚散无定开始,与相见的悲喜交集,接着询问故旧情况,再细述卫八家庭及家人的热情款待,主客饮酒话旧,彼此感受,末叙暂聚复别,以感叹世事回应开头作结。先用“今夕”,再写“夜”,后说“明日”,以时间线索贯串,层次井然,有条不紊。首四句是起,“少壮--君子堂”六句是承,“昔别--故意长”十二句是转,末二句是结。 韩愈《山石》,是记游山寺,叙事兼写景抒怀。全诗层次,是黄昏到寺、夜深宿寺、天明离寺三个时间的所见所闻。开端四句是起,点出山、寺、黄昏、新雨;“僧言--光入扉”六句是承,写夜宿;“天明--风生衣”六句是转,写离寺;后四句是结,感叹。前后呼应:“出入高下”应首句“山石荦确”,“无道路”应“行径微”;因“新雨足”,所以夜月清光入扉,山有烟霏,天明日出愈显得“山(花)红涧碧”,又才能“当流赤足”、“水声激激”。诗所写景物有光感、湿度和色调,浓淡相间,成为统一、和谐的画面。 李白《蜀道难》,开头陡然而起,总提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强烈的感情咏叹,点出主题。“蚕丛--钩连”六句,说从远古以来,秦蜀就被崇山峻岭所阻断,由秦入蜀,太白崇山峻岭首当其冲,承上交待蜀道难于上青天的原因。“上有--凋朱颜”十六句,极写蜀道山势的高危。上边是高峰插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下边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照应上文的不通人烟。又说黄鹤不得飞过,猿猴难以攀援,人自然更难通行,这是进一层写法。以上是虚写。接着实写人在蜀道行进的艰难。青泥岭百步九折,不仅迂回盘旋,更是高峻得可以上摸星辰,使人屏息抚胸,坐而长叹,不能继续行进。这是正写。行人步行目见,已如此艰难,耳听“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凄厉,荒凉,又令人骇异、悲愁,“凋朱颜”。这是旁衬,渲染环境气氛以烘托蜀道之难。“连峰--来哉”六句,再起一波,叙蜀道中最危险的地方,连峰接天,绝壁枯松倒挂,飞湍瀑流,转石雷鸣,更是惊险,反问远道之人为何而来,正意是说游人不宜去。这段既是承,以是转,是连接上下文的过渡处。“剑阁--早还家”十一句,写由秦地进入蜀中,所见剑阁地势的高峻,带起人的担忧,驻守者如不可靠,就可能产生祸患,暗讽当政者要警惕战乱,要善自用人,从而表露题旨。结句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照应开头,又是全篇丰富内容的浓缩和升华,感人极深。清人沈德潜论章法:“歌行(铺张本事的古风)起步宜高唱而入,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之势。以下随手波折,随步换形,苍苍莽莽中,自有灰线蛇踪,蛛丝马迹,使人眩其厅变,仍服其警严。至其收结处,纡徐而来者,防其平衍,须作斗健语以止之;一往峭折者防其气促,不妨作悠扬摇曳语以送之。不可以一格论。此论就符合李白此诗情况。结尾部分,由峭折转纡徐,最后是斗健语。《蜀道难》句法多变,参差错落,短至三言,长达十一字,常有多个平声仄声字连用,或平仄单字间用,有的纯用散文句式,如“上有六龙之高标”等,不拘一格,形式与内容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结合。 古风转韵,与诗的章法有密切关系。一般是在一层新的意思开始时转韵。一层意思里如有小的层次,也可以转韵。一个韵可以用于几个小的层次,有时也可跨越一个大的层次。常见转韵古风,在承、转、结时换韵。
律诗(绝句)的避忌 学写律诗要注意应该避免的毛病,如出韵、失对、失粘等。 押韵四戒 律诗(绝句)用韵,一韵到底,而且必须押在规定的位置上。除了遵守这条规则,还有四戒: 1、 戒出韵 出韵又叫落韵,是律诗(绝句)大忌。古时用韵,各有韵部,一个韵部规定有多少字,押韵的字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去找,不能用其它韵部的字,如若用了,旧叫出韵。这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可是,古韵也有繁杂的地方,如一东韵和二冬韵的字很难区分,“东、聋、中、忠、虫、宫、功、工......”属一东韵,而发音相同的“冬、农、宗、钟、从、恭......”属二冬韵。元稹诗《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话说玄宗。”诗中的“宫、红”为一东韵,“宗”为二冬韵,这就叫“出韵”。古人作古体诗可以通用,作律诗(包括律体绝句)是要避免的。象这样在口语上没有区别、韵部却不相同的字还有一些,一不注意就要“出韵”。 不过这个戒律可以变通,因为今音和古声不同,我们今天学诗就应该用今韵,凡在今韵中同韵的就可以通用,不能算“出韵”;而不同韵的字就不应该用。 2、戒重韵 一首诗中,同一个字不能两次以上用来押韵,如若用了旧叫“重韵”,应该避免。这一点不能变通,字重了,换一个就是;如若不换,就不合格律。 3、戒倒韵 在古典诗歌中常有因为凑合韵脚而颠倒词序的情况,如刘长卿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末句本意是风雪夜人归,为了押韵把“人归”词序颠倒为“归人”。为押韵而颠倒词序是可以的,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词都可以颠倒,如“杨柳”不能颠倒为“柳杨”、“黄鹂”不能颠倒为“鹂黄”,应该避免因颠倒词序而语意全非、不伦不类。 4、戒险韵 以生僻字为韵,叫险韵。除成语典故外,不必用生僻字来押韵。古人也有以险韵取胜者,其实险韵难押,而且字生僻,欣赏的人也很少,往往费力却不讨好。 失对和失粘 律诗每联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对,也就是说,下句和上句每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反,上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上句是平平平仄仄,下句应是仄仄仄平平。首句押韵的,末字应落在平声上,因而首联不全相对,第二字也要平仄相反,其他各联都要相对;这叫“对”。不符合“对”的规则,叫“失对”,是应该避免的毛病。 除了讲“对”,还讲“粘”。粘是粘连的意思,要求上一联下句与下一联上句的前两个字平仄必须相同。由于第一个字平仄可以变通,实际只要求第二个字平仄相同。不符合“粘”的规则,叫“失粘”,也应该注意避免的。这里是指五律而言,在讲“粘”的时候,对五律要求的每句首二字,在七律则是二、四两个字,而主要是第四个字。 “对”和:“粘”,是律诗平仄格式所规定的要求,失对和失粘,就不合平仄格式。 请读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仄平仄仄平仄仄 此地空余黄鹤楼。仄仄平平平仄平 黄鹤一去不复返,平仄仄仄仄仄仄 白云千载空悠悠。仄平平仄平平平 晴川历历汉阳树,平平仄仄仄平仄 芳草萋萋鹦鹉洲。平仄平平平仄平 日暮乡关何处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烟波江上使人愁。平平平仄仄平平
这首诗,是传世名篇,但就律诗格律而论,前四句多处不合律。即使有的字平仄可变通,仍不合律诗的句型。首联同声字相对,就是失对。颔联出句连用六个仄声,对句末尾连用三个平声,属于应避免的“三平调”。不合律句句型,就难免失对。后四句合乎平仄对粘的规则,尾联第五字作了允许的变通,基本上是合律的了。所以这首诗前半首是古体诗,后半首才是律诗。虽然这首诗很有名,写诗却不宜效法。 请再读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平平仄平仄 万径人踪灭。仄仄平平仄 孤舟蓑笠翁,平平平仄平 独钓寒江雪。仄仄平平仄 这首诗是仄声韵,每句看来是合律体句型的,但是首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失粘,所以它不是律体绝句,而只是古体绝句。 王维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平平平仄仄平平 客舍青青柳色新。仄仄平平仄仄平 劝君更尽一杯酒,仄平仄仄仄平仄 西出阳关无故人。平仄平平平仄平 也是首联和次联失粘,不能算是律体绝句。 律诗(包括截取律诗之半的绝句)必须讲究对和粘,不能失对和失粘。

对仗三忌 古人作律诗,对词性划分很细,仅名词就分天文、地理、时令、居室、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植物、动物、形体、人事、人伦等等,仅名词也分人名、地名等类,数目词、方位词、双声词、连续词也都各自成类。工对,就是要求小类相对。这是大诗人也很难每首、每联都做到的,所以允许宽对,即词性相同的字词都可以对,这确实自由宽松多了。虽然如此,律诗的对仗还是有几条禁忌须注意避免: 一、忌同字相对 在每一联中,上句和下句在同一字序位置上不能同字。同字必同声,就必然失对。 二、忌雷同 雷同,指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方式相同,雷同了就会造成音律重复呆板。这里是指句子的音节结构,如颔联是三个双音节后面一个单音节,那么颈联就要另换一种结构,即改为两个双音节加一个单音节,句尾又是一个双音节。这样音律才显得灵活变化。 三、忌合掌 合掌是指对句意义相同,应避免同义词相对。《四溟诗话》(卷一)举了个例子:“蚕架朝寒闭,田家昼而闲。”此写出村居景象,但上句语拙,“朝”、“昼”二字合掌。若作“田家闲昼雨,蚕架闭春寒”,亦是王孟手段。 关于律诗对仗的规则,下面再谈谈变通。 中间两联对仗是律诗的要求,但也有三联对仗,或四联完全对仗的,这当然可以。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联对仗;杜甫的又一首诗《禹庙》,四联全对仗。这很难做到,很少有人这样做。 律诗中颔联、颈联对仗是正格。最好两联都工整,如果做不到,颔联可以放宽一点。如李白的名篇《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这里的颔联似对非对,而“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却是千秋名句。颔联可以放宽,颈联则不能放宽。有的诗只在颈联用对仗,颔联不用对仗。不过,这是变例,学写诗,倒不必这样。 诗以意为主,当对仗和诗意不能两全时,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为了保全诗意,在对仗上就不严格讲究了。不过,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只是偶尔出现的情况,他们的绝大多数篇章,都是力求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平仄合式的。
韵和平仄 什么是韵,怎么押韵
古人的诗词歌曲,没有不押韵的。可是古人学“韵”,费力费时,远远不如现在容易。古时,要说明什么是“韵”,这个问题就不简单。如今,有了通用的汉语拼音字母,连小学生都学得透熟,这个问题就容易解释,怎么押韵,也容易掌握了。 汉语拼音字母有声母、韵母。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和韵母,声母在前,韵母在后。 如李白《早发白帝城》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间,声母j加韵母ian) 千里江陵一日还(还,声母h加韵母uan) 两岸猿声啼不住(住,声母zh加韵母u) 轻舟已过万重山(山,声母sh加韵母an) 这四句诗每句末一个字的韵母,排列起来是ian、uan、u、an,一、二、四句末字的韵母相同,第三句不同。诗词中的所谓“韵”,大致等于拼音字母中韵母的发音,韵母相同的字,就是同韵的字,把同韵的字放在一定的位置上就是“用韵”。一般用韵都在句的末尾一字,叫“韵脚”,在某些句的韵脚上用同韵的字,就叫“押韵”。以李白这首诗一、二、四句的韵脚都是韵母an,所以是押韵的,押的是an韵。第三句韵脚不同,所以第三句不押韵。绝句规定第三句不能押韵,所以这首诗押韵完全合格。 古体诗或近体诗押韵的规则,一般是隔句押韵,即每隔一句,所用的句尾字的韵母必须相同,也就是逢双押韵。不论多少句,逢双要押韵。至于第一句是单句,它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同时,律诗、绝句,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篇幅长的古风,中间允许换韵。比方说古风有长到几十韵、一百韵的,中间不换韵,这诗就不好作了。律诗、绝句只用四韵或二韵,就不能换韵。 押韵,有宽韵,也不窄韵。所谓“宽韵”,指同一韵母的字多,可以有较大的选择范围;所谓“窄韵”,指同一韵母的字少,律诗很少用。哪些是宽韵,哪些是窄韵,看看汉语拼音字表就一目了然。 押韵有时也可以变通。在律诗,尤其是排律中,为了准确地表意,同韵的字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允许押“邻韵”。所谓押“邻韵”,即改用邻近韵部的字。这属于变例。 邻近的韵部是怎么回事?这需要了解古韵书的古韵部。 古韵书和韵部 古人作诗词,用韵依据韵书。韵书由朝廷颁布,称为“官韵”。 汉语语音的发展,大致分为上古、中古、近古、现代四个时期。各个时期音韵不同。 上古音韵,即先秦两汉的音韵,以《诗经》的音韵为代表。这种音韵距后世遥远,变化太大,早已没有人用,所以无韵书传世。研究汉语音韵学的学者却不能不研究。 中古音韵,是唐、宋诗人用韵的标准。隋代曾编有一本韵书,名叫《切韵》,以当时的洛阳音为基础,把所有的字按韵编排,共分一百九十三个韵部,供写诗选字用韵。这本韵书早已失传。 唐代以《切韵》为底本,增字加注,增订韵目,重新刊定后改书名为《唐韵》刊行。此书也已失传。 北宋颁行一部“官韵”,全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是增广《切韵》的韵书,收字二万六千多个,分二百零六个韵部。这是迄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韵书。因为它分韵部繁琐苛细,使用很不便,便规定可把某些邻近的韵部通用。既然允许某些邻韵通用,可见把韵部分得这样繁细,是不合实际需要的。收进许多冷僻字和不用的古字,对作诗选韵来说,也没有必要。所以,皇帝又命文臣们编《礼部韵略》,收常用字不到一万个,一再修订,以应科举考试需要;与此同时代,又编一部收五万三千多字的《集韵》,比《广韵》收字约多一倍。其实,《切韵》、《唐韵》、《广韵》、《韵略》、《集韵》一脉相承。《广韵》是在《切韵》、《唐韵》的基础上增广的,《韵略》是《广韵》的精简本,《集韵》是《广韵》的增繁本,它们和《广韵》一样分二百零六个韵部。 南宋平水人刘渊撰《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广韵》系统韵书所允许通用的韵部合并,由二百零六个韵部合并为一百零七个韵部。同时代金朝的王文郁撰《平水新刊礼部韵略》,把刘渊未归并的“迥”“拯”两部合并,则为一百零六个韵部。这一百零六个韵部长期流传下来,称为“平水韵”。 唐、宋的韵书,基本上反映中古时代的汉语语音实际,中古诗人依它们用韵,是符合当时通行口语语音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近古,由于语音发展变化,平水韵与实际语音就有了差异。

绝句的平仄 五言绝句及平仄   一般所称绝句,即律体绝句。它与律诗为唐代建立的新体诗,有严密的格律,时人称今体诗,后人称近体诗。律体绝句与古绝相对,简称近绝、律绝。   近体诗讲究平仄声互相交替配合,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与声律美。五言绝句有四种句型:(1)仄仄平平仄,首字可平。(2)平平仄仄平。(3)平平平仄仄,首字可仄。(4)仄仄仄平平,首字可平。这种律化的句式称律句。近体诗通常限用平声韵。   近体诗上下两句称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格律要求一联内两句平仄声相对或基本相对,后一联出句与前一联对句两句第二字平仄相同即相粘(首字常平仄不拘,故以第二字为准)。违犯这两条,谓之“失对”、“失粘”。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绝句有以下四种平仄格式:   A.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如,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拂:入声字   C.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卢纶 塞下曲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白、石:入声字 又如,西鄙人 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七:入声字   D.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如,王涯 闺人赠远(其一)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光不待人。 注意: 注释: 1、括号()内的字宜仄可平:(仄); 2、括号()内的字宜平可仄:(平); 3、括号《 》偏格时宜平可仄:《平》; 4、括号《 》偏格时宜仄可平:《仄》 。 初学者不必学习偏格句型,尊重《 》内用字平仄。  五言绝句常例是仄起,首句不入韵。   近体诗押韵要严格依照韵部,不出韵

律诗对仗有二忌:   一忌“合掌”。即一联上下句以同义词相对,以致两句意思完全或基本相同。如“群贤共谱箴时调,众彦齐讴警世声”。   二忌两联对仗方式雷同。两联句式要有所变化,以免重复呆板。如前联是“二二一”式,后联宜换用“二一二”式;如果节奏形式不能改换,也要改变一下语法结构,比如前联动词在第二字,后联就应换在其它位置,前联第三字是实词,后联第三字就不妨用虚词。   另外,对仗不要一味求工。否则束缚思想,容易造成合掌,或流于纤巧。可以工对与宽对相结合。如李益诗,“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前四字是工对,末字“见”(动词)却与“容”(名词)相对。   对仗总以天然、工整、流畅为佳。   诗人常使用颜色对、数目对、方位对,容易形成工对能给读者以鲜明印象,或增加气势。 
第2个回答  2022-01-09
照诗的特点写,写出诗的特点,文字有诗的特点便是诗。
诗的特点一,与其它文体比诗歌是最雅的又是最俗的。
诗的特点二,诗少象鸟语多象蝉鸣,有往复循环的节奏。
诗的特点三,语言跳跃,很少连格写,分行。
诗的特点四,重形象,重动态,重意境。
诗的特点五,与其它文体比作者的思想感情最为投入。
诗的特点六,与其它文体比诗可字数最少。
诗的特点七,最直接的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诗的特点八,最重情最抒情,最有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