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字归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0

1. 初中文言文字词句式整理归纳

初中所有通假字: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 《童趣》——强通僵,僵硬。

2、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说通悦,高兴。 3、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知通智,智慧、聪明。 5、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见通现,出现。

6、一切乌有 《山市》——乌通无。 7、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

8、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0、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材通才,才能。 11、对镜帖花环 《木兰诗》——帖通贴,粘贴。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邪通耶,语气词。 13、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知通智,智慧、聪明。

14、满坐寂然 《口技》——坐通座,座位,此处指座上的人。 15、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18、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诎通屈,弯曲。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20、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横。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22、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与通举,举荐。 23、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矜通鳏老而无妻之人。

24、荡胸生曾云 《望岳》——曾通层。 25、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缺口。

八年级(下册) 26、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转通啭,鸟叫声。 27、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反通返,返回。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饲养,喂养。 29、才美不外见 《马说》——见通现,出现,表现。

30、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才能。 31、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语气词。

32、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四肢。 33、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此处是穿的意思。

34、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都。 35、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嘱,嘱托。

36、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羞通馐,美味的食物。 37、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直通值,价值。

九年级(上册) 38、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适通谪,此处是发配。 39、为天下唱《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40、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已经。 41、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此处是穿的意思。

42、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错通措,置。 43、仓鹰击于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仓通苍,灰色。

44、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伸张。 45、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已通以。

46、是以先帝简拔以 《出师表》——简通柬,挑选。 47、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阙通缺,缺漏。

九年级(下册) 48、公输盘不说 《公输》——说通悦,高兴。 49、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抗拒、抵抗。

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圉通御,防御。 51、公输盘诎《公输》——诎通屈,理屈。

52、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背叛。 53、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增加。

54、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阻塞、梗塞。 5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56、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辟通避,回避、躲避。 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辩辨,辨别。

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此处是感激的意思。 59、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60、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 61、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返回。

62、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63、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没有。

64、一厝朔东《愚公移山》——朔通措,安置。

2. 文言文虚词分类

(一)之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 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3. 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其1.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例:妻跪问其故。

(《乐阳子妻》)2. 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3.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 (三)以1. 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为学》) /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2. 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3. 用作副词 译为“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四)于1. 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为学》)2. 表示处所,译为“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3. 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4. 表示处所,译为“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五)而1.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十则)2.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3.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4.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5.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而翁知我。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六)则1.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出师表》)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2.表示判断 可译为“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七)者1.代词 (1)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原因”等。

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 / 可爱者甚蕃。

(的花)(《爱莲说》) (2)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可译为“个”、“样”、“项”。

例: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可译为“……的时候”。

例: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2.助词 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的主语后,表示停顿,不译。

例:吴广者,阳夏人也。(“者”与“也”配合,表判断,不译)(《陈涉世家》)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者”用在陈述句的主语后,表停顿。)(《愚公移山》) (八)也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可不译。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3.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4.句末语气词,与“和”等词对应,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例:若为人佣耕,何富贵也?(《陈。

3. 文言文归类有哪些分类啊

说的有道理 通假字 知识文言文的一种手法

你所想知道的 我给你找出来了 :

①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如“妻子”一词在现代文中是一个双音词,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则是两个单音词,是指老婆和孩子。②古今异义。包括同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 *** 彩改变和名称说法改变等。③一词多义。如“引”字,本义为开弓,引申义有五种之多:延长、伸长;拖、拉;引导、带领;拿、引用;后退、退却。④通假。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⑤词类活用。包括: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能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句也可分为五大类: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动宾倒装句、宾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4. 关于之字的用法,搞不懂,下列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之::“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他,她,它(们)。

2、的。例:①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往,到。

去。

4、这,此。 5、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我。

例: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7、调整音节,无实义。

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8、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

9、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①云之崔嵬。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0、向。例:然后驱而之善。

在来看你的句子 1、4,6,8,10,之的意思都宾语前置句。 2、2是作“的”的解释 3、3.7是指他,他们的意思, 4、5.9是指助词,调整音节,无实际意思。

5. 文言文常用虚词“安”字归纳

⑴怎么,哪里。

例: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又安敢毒邪?

④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

⑤安能复为之下乎!

⑥安能抗此难乎?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⑧君安与项伯有故?

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域?

⑩安得使余多暇日。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2)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⑵安全,安定。

例:

①谢庄遂安。

②可以为富安天下。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

⑶安逸。

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⑷安生,有“养”的意思。

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所安:这里指养生的东西。)

⑸哪里,什么。

例:

①君谓计将安出?

②欲安所归乎?

③沛公安在?

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⑤洞庭君安在哉!

⑥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⑹安抚。

例: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⑺平静。

例:

①始而惭焉,久而安焉。(安:这里是心安理得的意思。)

②恬然自安。(安:这里指内心平静。)

③孔明恰才心安。

④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安:这里有心安理得的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