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全诗赏析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3

全诗赏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的“比兴”方法。“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想象一下: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诗人也一边在感慨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他对逝水流年的喜悦追忆,暗示自己才华出众而年华流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诗的首联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借助对形象的联想来显现诗人内心深处难于直抒的千般情怀以及诗人沧海一世所有不能明言的万种体验,点明“思华年”的主旨,这是对传统比兴手法创造性的发展。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诗中间两联,最能体现李商隐引典精辟、譬喻精深的持点。李商隐以“庄生梦蝶”的典故入诗,又巧妙地设计了两个字:“晓”与“迷”,深层喜悦譬喻溢于言表。“晓”早晨也,喻人的一生则是青年时代。“晓梦”:青春美梦,年轻时立下的宏伟大志,色彩斑斓的喜悦理想。“迷”迷恋,沉溺也不放弃,不可割舍,不懈地追求喜悦。诗人设字绝妙精巧,赋予典故以新的喜悦哲理,让读者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使诗句产生了影视效应,再现了诗人为不可割舍的理想进行了不懈追求,无奈却挣扎于权势争夺之中,左右为难受尽欺凌终不得志,到头来只是一场悲苦的梦幻而已。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对于诗人 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18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除了把李商隐的诗称为西昆不恰当外,指出了《锦瑟》的难解,并借它来说明他的有些诗的难解。这里想对《锦瑟》诗作一初步探讨。

这首诗用开头两字作题,不同于咏物诗。锦瑟指瑟上漆纹像锦。《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无端,指没来由作五十弦,不知为什么会有五十根弦。相传最早的瑟有五十根弦。这里是比喻作者快到五十岁了。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所作,作者只活了四十六岁,约举成数,所以说快近五十了。用“无端”两字,有感叹意味,感叹自己长期在外漂泊,想不到快到五十了。“一弦一柱思华年”,瑟上的弦系在短柱上,一根弦有一根短柱,从一弦一柱上追溯过去的年华。华年本指美好的年代,这里指过去的年代。在过去的年代里,有种种悲欢的经历,创作了反映这些生活的诗篇,正像在五十弦里弹奏出各种音调来。《许彦周诗话》引《古今乐志》,说:“锦瑟之为器也,其柱如其弦数,其声有适怨清和。”指出锦瑟有五十柱,它的音调有适怨清和四种。这四种音调正好比他的诗中所反映的四种不同的情调。
二联正写适和怨。“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栩栩是自得的样子。庄生在破晓时做梦,迷糊地认为自己化作蝴蝶,很得意。这是反映锦瑟弹奏出轻快舒适的音调,比喻诗中所表达的舒适的感情。作者的诗集里,有一部分写他轻快自得的感情。“望帝春心托杜鹃”,《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望帝是古蜀主杜宇,他死后化为杜鹃,悲鸣不已。《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望帝到了春去时的伤心托杜鹃的悲鸣来表达。这是指锦瑟里弹奏出幽怨的音调,比喻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哀怨。作者的诗集里有不少诗表达哀怨的感情。
以说快近五十了。用“无端”两字,有感叹意味,感叹自己长期在外漂泊,想不到快到五十了。“一弦一柱思华年”,瑟上的弦系在短柱上,一根弦有一根短柱,从一弦一柱上追溯过去的年华。华年本指美好的年代,这里指过去的年代。在过去的年代里,有种种悲欢的经历,创作了反映这些生活的诗篇,正像在五十弦里弹奏出各种音调来。《许彦周诗话》引《古今乐志》,说:“锦瑟之为器也,其柱如其弦数,其声有适怨清和。”指出锦瑟有五十柱,它的音调有适怨清和四种。这四种音调正好比他的诗中所反映的四种不同的情调。

二联正写适和怨。“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栩栩是自得的样子。庄生在破晓时做梦,迷糊地认为自己化作蝴蝶,很得意。这是反映锦瑟弹奏出轻快舒适的音调,比喻诗中所表达的舒适的感情。作者的诗集里,有一部分写他轻快自得的感情。“望帝春心托杜鹃”,《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望帝是古蜀主杜宇,他死后化为杜鹃,悲鸣不已。《楚辞,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望帝到了春去时的伤心托杜鹃的悲鸣来表达。这是指锦瑟里弹奏出幽怨的音调,比喻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哀怨。作者的诗集里有不少诗表达哀怨的感情。
三联写清和和。“沧海月明珠有泪”,《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在月明之夜的沧海里,鲛人的泪化为珠,珠上还有热泪。珠泪是清亮的,比喻锦瑟音调的清亮,比诗的风格的清亮。“蓝田日暖玉生烟”,《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叔伦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蓝田是产玉的地方。日暖玉生烟,写玉的和润,比锦瑟音调的和润,比诗的风格的和润。
这一联是作者自写他的诗的风格特色。人们也用珠玉来比诗,说诗写得如珠圆玉润。但这样说还不能显示他的诗的风格特色。他的诗像“珠有泪”,虽像珠圆,仍含热泪,己成珍宝,还带有强烈的感情。他的诗虽像玉润,却是暖玉生烟,不像玉的坚冷,而是温暖而带有蓬勃生气,这两个比喻确实说出了他的诗的特色,他的诗像珠的晶莹,玉的温润,还具有热烈的感情,缠绵的情思。这种情思可以体会,但不容易具体说明,正像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最后呼应开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开头是“无端”,即没有料到经历将近五十年的悲欢生活,因而这种感情可待成为追忆,只是在当年经历时已经迷惘,现在要追忆起来更迷惘了。这里也指出这种感情保留在诗里,诗成了追忆当时感情的凭证。只是通过诗来追忆还是惘然。

从这首诗看,首尾两联还明白,中间四句描绘形象,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
(一)悼亡说。朱鹤龄在《李义山诗集笺注》里说:“按义山《房中曲》:‘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指已不见其妻,而其妻所弹奏的锦瑟,寿命却比妻长。其次是《李义山诗集辑评》里辑了朱彝尊同何焯、纪昀三家的批语,朱彝尊批道:“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三字,意其人年二十五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尝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意其人必甚婉弱多病,故云然也。”何焯既主悼亡,又主自伤,他的悼亡说:“愚按此悼亡之诗也,首联借素女鼓五十弦之瑟而悲,太帝禁不可止,以发端,言悲思之情有不可得而止者。次联则悲其遽化为异物。腹联又悲其不能复起之九原,曰‘思华年’,曰‘追忆’,指趣晓然,何事纷纷附会乎?”冯浩笺注也主悼亡,说庄生句“取物化之义,兼用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五句美其明眸,六句美其容色,乃所谓追忆也。”
朱鹤龄说《房中曲》是悼亡,是对的。但《锦瑟》与《房中曲》不同,他没有说明《锦瑟》是悼亡的理由。朱彝尊说以瑟本二十五弦,断为五十弦,与诗意不合,诗谓“无端五十弦”,指瑟本为五十弦,没有断弦。作者在开成三年(公元838年)与王氏结婚,大中五车(公元851年)王氏死。(见《会笺》),计共经历十三年,朱说王氏为二十五岁死,必十二岁出嫁始合,则不近情理。“珠有泪”,是珠上有泪,则珠还在,不是泪似珠,泪似珠是有泪而无珠,才是哭泣。玉生烟,是玉上生烟,则玉还在,不是玉化烟,玉化烟是玉化成烟,没有玉了,才可比人死去。朱说与诗不合。何说以次联化为异物,但晓梦迷蝴蝶,是梦化非物化,所以“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醒来还是庄周,没有物化。珠有泪,玉生烟,还是有珠有玉,珠玉没有化去,与不能复生毫无关涉。何说亦与诗不合。冯用庄子妻死鼓盆而歌释庄生句,与诗句的化蝶无关。又珠有泪与明眸,玉生烟与美貌皆无关。冯说亦与诗不合。
(二)自伤说。何焯批:“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蕴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义山集》三卷,犹是宋本相传旧次,始之以《锦瑟》,终之以《井泥》,合二诗观之,则吾谓自伤者,更无可疑矣。”
何说指出《锦瑟》诗在宋本《义山集》列在开头,是有用意的,这点极是,但说庄生句付之梦寐,只看到“庄生晓梦”,没有注意“迷蝴蝶”,是“栩栩然蝴蝶也”,是有自得之意。说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没有注意“托杜鹃”,写他的悲鸣怨恨。珠有泪,玉生烟,释作埋蕴而不得自见,似亦不合。珠有泪,玉生烟,则珠与玉皆可见,非埋蕴而不得见。

(三)恋情说。朱鹤龄《笺注》说:“刘贡父(攽)《(中山)诗话》云,锦瑟当时贵人爱姬之名,或遂实以令狐青衣,说尤诬妄。”把锦瑟说成写青衣,是最早的恋情说,朱说认为诬妄。纪昀批:“以‘思华年’领起,以‘此情’二字总承,盖始有所欢,中有所阻,故追忆之而作。中四句迷离惝怳,所谓惘然也。韩致光《五更》诗云;‘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赢得是凄凉。’即是此意,别无深解。因偶列卷首,故宋人纷纷穿凿,”庄生晓梦,当指“始有所欢”;“望帝春心”,当指“中有所阻”:光景渐消,只剩下珠有泪,玉生烟,唯有惆怅罢了。这是恋情说。其实“思华年”是思忆年轻时,“此情”是这种感情,既可以说成写艳情,也可以说成不是写艳情。关键在中四句,庄生晓梦是不是“始有所欢”,是庄生自己化蝶,不是别有所欢之人;望帝春心,是望帝化为杜鹃,不仅“中有所阻”;“珠有泪”、“玉生烟”,有泪而珠还在,生烟而玉未化,同“光景渐消”还有不同。这样解,也不合诗意。
(四)寄托说。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首句谓行年无端,将近五十。‘庄生晓梦’,状时局之变迁;‘望帝春心’,叹文章之空托;而悼亡斥外之痛,皆于言外包之。‘沧海’‘蓝田’二句,则谓卫公毅魄,久已与珠海同枯:令狐相业,方且如玉田不冷。卫公贬珠崖而卒,而令狐秉钧赫赫,用蓝田喻之,即‘节彼南山’意也。结合此种遭际,思之真为可痛,而当日则为人颠倒,实惘然若堕五里雾中耳,所谓‘一弦一柱思华年’也,隐然为一部诗集作解。”“可望而不可前,非令狐不足当之,借喻显然。”所谓时局变迁,当指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三月,武宗卒,宣宗即位。四月,李德裕罢相,李的政治集团薛元赏等同贬。大中二年(公元848年)贬李德裕为崖州司户。李商隐写《李卫公》:“绛纱弟子音尘绝,鸾镜佳人旧会稀。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李德裕在武宗朝封卫国公,宣宗朝被贬。歌舞地,指崖州(治所在今广东琼山)少数民族地区,他跟弟子佳人音讯不通很少会见了。诗中感叹他只与木棉鹧鸪作伴,没有反映时局变迁。庄生梦为蝴蝶,栩栩自得,是写自得不是写悲,用来指时局变迁之悲也不合。梦中幻化,醒后依然,同李德裕的贬死也不合。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正月,李德裕死于崖州贬所,后以丧还葬。十一月,令狐绚人相,李既不葬于崖州,那末他的遗体与沧海无关。“珠有泪”用鲛人泪化为珠,鲛人泪化不在珠池,与珠池枯无关,亦与李德裕毅魄枯无涉。“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是指“诗家之景”,诗家所写情景可以体会,有言外之音,不可指实,故“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与“可望而不可前”是两回事。前者如“青霭人看无”,后者如“慎莫近前丞相嗔”,混而为一,恐不合。蓝田指产玉之地,与“节彼南山,维石岩岩”的高也不同。把这首诗看成政治诗,嫌举证不足。
第3个回答  2022-08-24
锦瑟赏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的“比兴”方法。“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想象一下: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诗人也一边在感慨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他对逝水流年的喜悦追忆,暗示自己才华出众而年华流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诗的首联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借助对形象的联想来显现诗人内心深处难于直抒的千般情怀以及诗人沧海一世所有不能明言的万种体验,点明“思华年”的主旨,这是对传统比兴手法创造性的发展。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诗中间两联,最能体现李商隐引典精辟、譬喻精深的持点。李商隐以“庄生梦蝶”的典故入诗,又巧妙地设计了两个字:“晓”与“迷”,深层喜悦譬喻溢于言表。“晓”早晨也,喻人的一生则是青年时代。“晓梦”:青春美梦,年轻时立下的宏伟大志,色彩斑斓的喜悦理想。“迷”迷恋,沉溺也不放弃,不可割舍,不懈地追求喜悦。诗人设字绝妙精巧,赋予典故以新的喜悦哲理,让读者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使诗句产生了影视效应,再现了诗人为不可割舍的理想进行了不懈追求,无奈却挣扎于权势争夺之中,左右为难受尽欺凌终不得志,到头来只是一场悲苦的梦幻而已。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对于诗人 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第4个回答  2022-08-14
1、《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2、诗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的“比兴”方法。“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想象一下: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诗人也一边在感慨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他对逝水流年的喜悦追忆,暗示自己才华出众而年华流逝。
3、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4、诗的首联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借助对形象的联想来显现诗人内心深处难于直抒的千般情怀以及诗人沧海一世所有不能明言的万种体验,点明“思华年”的主旨,这是对传统比兴手法创造性的发展。
第5个回答  2022-08-20
《锦瑟》【原文】:

锦瑟

李商隐 〔唐代〕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译文】: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是当时的我茫茫然不懂得珍惜。

【注释】:

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只是:犹“止是”、“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

《锦瑟》【赏析】:

  诗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的“比兴”方法。“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想象一下: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诗人也一边在感慨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他对逝水流年的喜悦追忆,暗示自己才华出众而年华流逝。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诗的首联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借助对形象的联想来显现诗人内心深处难于直抒的千般情怀以及诗人沧海一世所有不能明言的万种体验,点明“思华年”的主旨,这是对传统比兴手法创造性的发展。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诗中间两联,最能体现李商隐引典精辟、譬喻精深的持点。李商隐以“庄生梦蝶”的典故入诗,又巧妙地设计了两个字:“晓”与“迷”,深层喜悦譬喻溢于言表。“晓”早晨也,喻人的一生则是青年时代。“晓梦”:青春美梦,年轻时立下的宏伟大志,色彩斑斓的喜悦理想。“迷”迷恋,沉溺也不放弃,不可割舍,不懈地追求喜悦。诗人设字绝妙精巧,赋予典故以新的喜悦哲理,让读者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使诗句产生了影视效应,再现了诗人为不可割舍的理想进行了不懈追求,无奈却挣扎于权势争夺之中,左右为难受尽欺凌终不得志,到头来只是一场悲苦的梦幻而已。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对于诗人 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

《锦瑟》【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之笔。《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