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鉴赏(12)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原文:

《行香子》过七里濑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译文:

乘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笑严光当年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分析鉴赏:

轻巧的小船像片叶子在溪水中飘过,双桨划动犹如鸿雁,翩翩起舞。“一叶”与“双桨‘,”轻“与”惊“两两相对,写出了船在水中飞逝,像一只鸟飞过,表现了作者轻快愉悦的心情。水、天、波、影四个意象,相得益彰。水面澄澈,碧空万里,天光云影倒映水中,融为一体,像一块温润的碧玉。

溪面,像一面平静的镜子,星星点点缀着些水草,忽然,有跃起的鱼儿搅动绿色,水底激起阵阵涟漪。烟雾迷蒙的水中平地上,白色的沙鸥起起落落,悠闲自得。水底游鱼,空中飞鸟,使水面沙洲一下有了生机。一动一静,一上一下,一远一近,角度灵活多变,生趣盎然,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一个领字,引出三句,形成扇面对。句式整齐,排比精妙,意境优美,音节和谐。上片围绕一个溪字,写白天之溪,清晓之溪,月下之溪,或水流湍急,或寒霜凄冷,或清明澄澈。三个不同时段的溪水,像蒙太奇的镜头,不断跳跃,写出舟行水上的行程,营造出凄清的意境。

下片写曲折连绵的重山之峻。

下片围绕一个山字,重重似画,曲曲如屏,是变幻的画卷,又如展开的画屏,两个叠字回味悠长,写出了山的曲折重叠,绵连绵不断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船不断行进中,船随水动,景随船移,眼前景物不断变化,纷至沓来的情景,宛如一只流动的乐音,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美妙无比。

最后一句写远山绵长,重重叠叠,云山纷乱,迷蒙一片,晓山晨曦,青翠茂密。恰如其分地写出了山的特点。而这三句与上面的“过沙溪急”三句,前后呼应,写出了山水各自不同的特点。

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明。臣子不慕名利,耕钓于富春山,美名流于后世;帝王礼贤下士,屈驾恭迎,如今都已化为尘土,令人唏嘘。山水永恒,人世无常,无论怎样的千古美名,丰功伟绩也都会随着时光而化为尘土,将物是人非,人生如梦的感慨融在美丽的山水中,表现了作者否定功名,归隐山水的思想。

作者乘着船,看到游鱼飞鹭,看到一路上的山水美景,犹如画卷依次在眼前展开,将孤立的景色连成整体,突出了七里濑的美妙风光。写山习水,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的的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含蓄隽永,意味深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