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以什么人种为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8
问题一:日本人源于什么人种 蒙古人种(Mongoloid),又称黄种人,亚美人种。分为古蒙古人种与新蒙古人种。
蒙古人种得名于:德国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 .迈纳斯(Christoph Meiners)在其“二元人种论”对黄种人的印象首先就想到了“蒙古人”。这就是第一次用到“蒙古人种”这个名词。此后又因“蒙古”一词无法代表所有亚洲的人种,一些学说开始使用亚洲人种作名称。西方民间一般把黄种人称为“亚洲人”或“东亚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北亚、北亚和东南亚、南亚部分和美洲。
得名另一种说法:蒙古人曾经被认为是最纯种的黄种人,这是因为19世纪的西方人种学家布卢门巴赫(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在划分世界各大人种时,认为单眼皮是黄种人的本质特征,而蒙古族人群中90%为单眼皮,所以他想当然认为蒙古人的相貌特征才是纯种的黄种人特征,其它黄种人相貌都是混血的产物,于是他就将黄种人学名定为蒙古人种。其实蒙古人黄种基因并不多,把黄色人种称为蒙古种人并不合适,蒙古人种相貌特征更接近棕色人种。
通过现代基因技术Y染色体的研究,让我们看看东亚各民族单倍群比率。
外蒙古人血统=28.7%黄种O单倍群+55%棕色人种+13%白种人+2%中东人+1.3%其它人种
北方 *** 血统=77%黄种O单倍群+6%黄种N单倍群+5%棕色人种+12%其它人种
朝鲜族血统=75%黄种O单倍群+15%棕色人种+6%小黑人D +4%其它人种
日本族血统=54.2%黄种O单倍群+34.7%小矮黑人+8.5%棕色人种+2.6其它人种
从单倍群类型可以看出蒙古人的黄种单倍群O是最少的,蒙古人种相貌特征更接近C3棕色人种,单眼皮也是棕色人种的遗传特征,因为外蒙古族棕色人种单倍群比例高达55%,所以大部分蒙古人为单眼皮。朝鲜族单眼皮的比率也相当高同样是因为他们体内有大量棕色人种的基因。而黄种人的发源地东南亚则完全是双眼皮的天下,黄种人的近亲F中东部落下属各支也都是双眼皮,中国双眼皮比率南方占86%,北方占52%,整体上也是双眼皮占优势,所以再把黄色人种称为蒙古人种,并用单眼皮来判断是否为纯种黄种人明显不合适。肤色在世界所有人种中居中,呈黄色或黄褐色。头发大多色黑且直而硬,部分人有轻微的卷发;少数为浅色发。胡须和体毛不甚发达;脸型有扁平的,还有窄长的。下巴不凸出,但是有些人较尖,有些则为较扁。颧骨突出。鼻宽度中等,鼻梁不高;唇厚适中,大多略向前突出;眼窝较浅,眼裂中等,眼球呈褐色,上眼睑褶发达,大多有内眦褶遮盖泪阜,眼外角一般高于眼内角。头骨上表现的特征是鼻尖点指数中等,眼眶较高。美洲印第安人面部不象亚洲的蒙古人种那样扁,鼻子的突出度也稍大。上门齿舌面的铲形结构也是黄种人的显著特征之一。纯蒙古利亚人种主要分布在东亚的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南亚的不丹等;这是新蒙古人种,或者叫北蒙古人种。分布“黄种人”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中部和东南部以及美洲与大洋洲,包括有东亚:中国除了俄罗斯族及塔吉克族,以及几个突厥民族外的大多民族(汉族、壮族、满族、蒙古族、藏族、京族、朝鲜族等)、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之京族、岱依族、泰族、芒族、侬族、占族等和东南亚国家(除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大部分人口(如马来族、泰族、老族、高棉族、孟族、缅族、掸族、钦族、克伦族),西伯利亚的楚科奇族和通古斯语族、南亚的不丹族、锡金族、拉达克族、拉伊族、林布族、亚卡族、马嘉族、塔芒族、古隆族、塔卡利族、塔鲁族等,美洲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大洋洲除了澳大利亚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所有原住民。俄罗斯联邦境内西南部地区(里海与黑......>>

问题二:日本的主要人种是什么人? 最先来到日本岛的安达曼矮黑人,后面慢慢混入东北亚新亚洲人血统。
现在部分日本人的热带人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然后就是平均身高不高。
日本北部有部分阿依努人,应该是高加索人种的后裔。

问题三:日本人各种类型的人种,日本人的主体是什么人种 日本的民族构成比较单一,但不能简单地将其称作“单一民族国家”。因为日本列岛上除了人们熟知的“大和人”以外,还生存和繁衍着别具民族特征的阿依努人和琉球人。

问题四:日本人到底是什么人种和血统 一种说法是属于通古斯人,就是现在的东北,南朝鲜北朝鲜日本人,同属通古斯人。另外一种就是与其他东亚民族一样,同属蒙古人种。

问题五:日本人是什么人种? 根据人类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及地质学家、遗传学家们长期综合考证,现在可以肯定,今日的日本民族,并不是较单一的人种流传下来的,而是由多个民族混血而成的民族。考古学家为进一步追寻日本列岛人类的起源,把日本出土的旧石器时代人骨化石与周边民族特别是中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日本列岛最早的人类很可能与中国大陆有直接联系。例如,他们发现,日本冲绳出土的港川人骨与我国广西出土的柳江人骨,其头骨特点、身高等方面极为相似;圣岳人与山顶洞人在头骨后部轮廓上也存在相似之处。学者推测大概在日本列岛还未与亚洲大陆完全分离的冰河时代,亚洲大陆及邻近列岛的民族即通过陆桥迁移列岛,成为日本列岛人类的祖先。绳文时代末期和弥生时代,亚洲大陆一些民族的居民大批东渡日本。我国秦始皇时,徐福带3000童男童女乘楼船入“东海之中”求长生不老显耀的故事,自《史记》以来盛传,日本《今昔物语》(约成书于11世纪末)首载此事。但此时期移民量最大的的是通古斯族(满族祖先)。今日的日本民族是在原初文化石器由多民族融合演化形成的,包括了旧虾夷族、通古斯族(满族系)、印度支那族(苗族系)、汉族、朝鲜族、蒙古族、印度尼西亚族、马来族等等

问题六:日本国家是什么人种 从种族上来说与中国人一样,属于东亚蒙古利亚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亚洲黄种人。
从生物品种上来说,也与中国人一样,当然也与全世界所有人一样。属于:哺乳纲,灵长目,人科,智身种。

问题七:日本是中国人种吗? 研究表明日本人祖先可能来自朝鲜半岛
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教授德永胜士日前表示:“最近我们以基因组研究为基础,把东亚多个民族的人体6号染色体内的HLA遗传基因进行相互的比较,得出结论是与日本人最接近的集团为朝鲜半岛居民和居住在中国的朝鲜族人。”该项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活在日本本土的日本人的祖先是经由朝鲜半岛移居至此的舶来人。
这一研究内容将被收录到东京某出版社拟于7月出版的《公开讲座总览》中。德永胜士表示,以HLA类型为准,将日本人、韩国人、汉族人、满族人、朝鲜族人、蒙古族人等东亚12个民族(集团)比较分析的结果,日本本土人比起冲绳人或北海道阿伊努民族,更接近于生活在朝鲜半岛的居民和中国的朝鲜族居民。
此项研究结果是对流行说法的有力证明:在日本弥生时代日本人口的形成中,从朝鲜半岛移居的祖先所占比重最大。
利用遗物或人骨、血型分布等进行的研究一直被认为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所以利用最近基因组研究结果的此项研究被评价为“起源学说”的终结版本。
“日本”这个词的名字意思是“朝阳升起的地方”。日语中“日本”一词有多种假名写法,“にっぽん”(Nippon)这个名字用于邮票或者是国际性体育赛事,而“にほん”(Nihon)则多出现在日常用语中。英语中的Japan被认为来自Zipangu或Xipangu(记下古代汉语方言发音的“日本国”)。

问题八:日本是什么种族的 大和族 日本大部分都是大和族 简介 和族(又自称大和族或大和民族,明治以后民族主义膨胀的结果)是构成日本国民主体的民族,约占总数的99.9%(其余为阿努伊族)。大和族主要分布于整个日本列岛。(やまと,罗马拼音:Yamato)大和是日语中对大和民族中的“大和”两字的发音,一般经常用在短语“やまとだましい”(罗马拼音:Yamatodamashii,汉字写法为“大和魂”,即“大和精神”的意思)。根据上古传说,大和族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大和这个称呼应该是从邪马台时代开始的。 和族是由古代日本众多的部落国家以及自东北亚迁徙来的游牧民族融合演变而成。和族属于蒙古人种,和族是在古坟文化才完全角成,而和族文化与北亚大陆以及朝鲜半岛上的文化属于同一系统。和族通常被认为是通古斯―阿尔泰人种的一支,并与南岛人种融合后形成的,与其接近的民族包括韩国的朝鲜族、中国的满族、日本南部的琉球族。 人口 大和族的人口约1.2亿。(截至2005年10月1日),其中男性为6234万人;女性为6542万人。 语言 绝大多数大和族人使用日语和日文。日文分为汉字和假名,汉字有两种读法,一种是音读,一种是训读;假名又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不论是平假名或片假名的字型都仿自中文。日本古代没有文字,和我国又了文化上的交流之后,日本人就利用汉字的草书字形创造了平假名,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了片假名。也因为外来的语言、外国人名地名。拟声拟态语、动植物名。日文中平(ひら)是容易、简单的意思,片(かた)则是片面、不完全之意。如果觉得不太好记的话,就记得日本人平常生活上用的就是『平假名』,字体看起来像用的,一片一片的就是『片假名』了。日本语的发音并不困难,它基本上是由(あいうえお)五个母音为主所串成的音节。和国语有十多个母音比较起来少了许多,而且日本语有的母音,国语大致上都有。因此我们为方便大家更了解日本语,进而有兴趣学习日本语,我们在每个假名旁标上注音符号,希望大家在刚开始接触一个新的语言时,不会因为太陌生而轻言放弃,同时也是让我们有更多机会为大家提供一个认识日本语,学习日本语的交流空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