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阅读《芳芳No.4》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1她举止颇多僵涩,谈吐亦普普通通,偏在信上妙语连珠。我回信时,应和她的风调,不古不今,一味游戏。好在没有“爱”的顾虑。我信任“一见钟情”,一见而不钟,天天见也不会钟。

2 嘴里是问长问短,眼和心却兀自惊异她的兴旺发达,肤色微黑泛红,三分粗气正好冲去了她的纤弱,举止也没有原来的僵涩,尤其是身段,有了乡土味的婀娜。

3 在爱情上,以为凭一颗心就可以无往而不利,那完全错!形象的吸引力,惨酷得使人要抢天呼地而只得默默无言。由德行,由哀诉,总之由非爱情的一切来使人给予怜悯、尊敬,进而将怜悯尊敬挤压成为爱,这样的酒醉不了自己醉不了人,这样的酒酸而发苦,只能推开。

4 情侣无非是别具慧眼别具心肠的一对。甚至,还觉得“别人看不见,只有我看得见”,骄傲而稳定,还有什么更幸福。

5 陡地宾客盈门,所见皆笑脸,有言必恭维。

6人站在甲板上,倚栏遥望,碧浪蓝天,白鸥回翔,我流下眼泪,后悔当初是这样地离开你,后悔已来不及,

7 无神论者的苦闷,就在于临到要表陈这种情怀时,不能像有神论者那样可以把双手伸向上帝。我却只能将捧出来的一份感恩,仍旧讪然纳入胸臆——没有谁接受我的感恩。

这是木心作品里,仅有的一篇关于爱情故事的文章,也许是创作的故事,但冥冥中感觉到先生的影子。他一生没有结婚,对于他的感情经历还是有很多的好奇。

在小说《芳芳NO.4》中,丁琰暗恋芳芳,不想被芳芳拒绝,丁琰说:“一场梦,不怨也不恨,上了想像力的当。”

作为钢琴师的“我”不曾想到,芳芳暗恋的一直是自己。然而,芳芳却只给了“我”一夜,然后,消失不见。等到“我”浩劫归来,芳芳出现了。

于是,“我”脑中闪出个冰冷的怪念头:

——如果我死于“浩劫”,被杀或自杀,身败名裂,芳芳回来时,家里人作为旧了的新闻告诉她——我的判断是:她面上装出“与己无关”,再装出“惋惜感叹”,然后回复“与己无关”。

这是“我”理性的分析,又得到了朋友的认同。从这儿也看出了“我”对爱情的悲观。小说中的音乐家,经历过文革浩劫,着实有先生的影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