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与《念奴娇.赤壁怀古》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文l张西影

一提起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人们就会自然地想起了三国蜀相诸葛亮诸葛孔明的《诫子书》(亦称《诫子篇》)。此千古名句则是他一生之写照。

翻开历史黄页,让我们看到了诸葛亮他的理想追求和高尚德操。 道德修养,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他在南阳隆中时,躬耕陇亩,诵读经书,访师问道,通晓道法、天文、地理、阴阳、政治、军事、文化,志在报效国家。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俨然是儒家修身大智慧,山高水长,风范声誉,传承至今。

可就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世事纷繁的年代里,又有多少人能够心随朗月高,志与秋双洁呢?可谓是灯红酒绿醉,纸醉金钱迷。官位!金钱!是心痛,还是心疼呢?下来了,下课了,进去了,醒悟了,后悔了,悲观至极了……

生来何意?死何价值?

人生在世,如不与烟火绚丽同谋,只为活得坦然无愧,冷眼浮华,横对喧嚣,与高山流水会知音,与音符飘逸拨云间,待这些落花散尽,潜入杂草竹林,越过山溪河江,何来心静如水,淡淡恬静,幽幽芳雅呢?

社会现实残酷,必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烦心乱事重重,难免灰飞烟灭。就在这个权利与物质得与失之间,又有多少人能够摆正自己的心态呢?

志向宛若红颜,知己相依相诉。让我们漫游书海,览尽人间春色,事态沧桑。空心汤圆、金玉其表、浮躁不安、瞬息万变、华而不实,不如学透一词一句一文,执一笔尽兴挥毫泼墨,嫣然一笑之后,雍容典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共100整字。它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出自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苏东坡)贬居黄州(湖北黄冈)时游黄州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好男儿喜欢名言名句、励志格言,像什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旷达、海阔天高,志在四方,男儿当自强”等等。

知耻者则后勇,知辱者则后奋。

作为堂堂一七尺男儿,怎能为这些世间区区名利而折腰?怎能为这些生活中鸡毛蒜皮之小事而斤斤计较?

淡泊是拳拳之心,白壁无瑕。
明志是寒冬腊梅,屡屡幽香。

宁静是如镜水面,水波不兴。
致远是男儿四海,万里比邻。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常常被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认为是不得志和不得意的时候一种自我安慰的调和剂,或者说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大错特错!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句话的含义,在我个人看来,它就是催人积极奋进,找回个人自尊和自信,树立远大理想,乐观积极向上,坚定信心自强不息,事实面前不卑不亢和一种豁达开朗的精神。

“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