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写一篇新闻稿首届诺奖颁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要写清楚一件事情,一般要写到六个方面,有人称之为“六要素”,这六要素就是时间(什么时间发生的)、地点(在哪里发生的)、人物(谁是参与者)、原因(为什么会发生)、事件(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也称为“五个W”和“一个H即,What(何事)、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How(如何)。这也是新闻写作经常说到的“六要素”。

    那么,“首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这件事情的记述有哪六要素呢?根据上面所说的写作六要素来看,应该是:

    时间:1901年12月;

    地点: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学院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成员、法国诗人苏利—普吕多姆;

    原因: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中,法国诗人普吕多姆以其诗作因其“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结晶的实证”而获奖;

    事件:举行盛大、隆重的颁奖仪式,为首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普吕多姆颁奖;

    结果:由于普吕多姆身体状况不好,没能亲自到现场领奖,而是由在场的法国公使代为领奖,并以瑞典文学院的名义将此奖金转达给普吕多姆。

    为了让读者对诺贝尔文学奖有更多的了解,下面介绍相关情况。

    一、关于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诺贝尔奖中的一个奖项。诺贝尔在遗嘱中说奖金的一部分应该“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诺贝尔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颁奖,奖金约100万美元。首届诺贝尔文学奖于1901年颁发。此后,除1914年、1918年、1940—1943年因战争没有颁奖外,每年颁发一次。 

诺贝尔

      

     二、关于首届诺贝尔文学奖

    1901年,首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法国诗人苏利—普吕多姆,因为他的诗作《孤独与深思》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苏利—普吕多姆于1839年3月16日生于法国巴黎。1859年毕业于巴黎大学,获工学士学位。毕业后即在克罗州一家工厂办事处任民用工程师。1860年返回巴黎,攻读法律,不久出任法律公证人办公室的律师。1864年将兴趣转向文学创作。1881年当选为法兰西国家研究院院士,并成为当时第一以诗歌著称的天才作家。1907年9月7日逝世于巴黎。他是自从诺贝尔文学奖创立之后第一个获得这项世界性荣誉的诗人。

普吕多姆


     三、首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1901年12月,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C·D·阿夫·维尔森宣读了颁奖词,全文如下:

    当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决定捐赠大笔遗产设立诺贝尔奖金时,曾引起举世关注。由于他毕生从事科学研究,这就使他尤其偏爱对大自然的研究,也使他决心对那些在某些相关科学领域有所新发现的人进行奖赏;同时,他那种四海一家的胸怀更使他立志要倡导国际和平,他主张世界各民族之间都应情同手足。在他的遗嘱中也包括了文学奖项目,虽然在顺序上将它排列在各类科学奖之后,但在心目中他对此却是最为关切的。

    诺贝尔先生把文学也作为他关心和奖励的对象之一,从事文学的所有人理应对此表示感谢。最高级的、也许是最精美的文明花朵是盛开在现实稳固的大地之上的,因而这项文学奖被列在末位,也应该说是合乎情理的。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获奖者在得到这一当代荣誉的花环时,他的报偿远远胜过旧时代那种黄金桂冠所代表的物质价值。

    诺贝尔文学奖就其本身而言也存在一些问题。所谓的“文学”,原是个含意极为广泛的术语,诺贝尔基金会的法则明确规定,被提名评选的作品不仅要属于纯粹的文学,而且作品在形式和表现方面也要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这一规定固然扩大了评选的范围,但评选的难度却也相应地增加了。倘若在候选人的水平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抒情诗、史诗或诗剧之间究竟哪个该获奖就成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那种麻烦比在一个杰出的历史学家、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和一个天才的诗人之间作出抉择还要大,而且大得无法估量。幸好这项文学奖每年颁发一次,一位优秀的作家如果不得已让位给另一位业绩斐然的作家,但只要他确实够格,来年仍有希望获奖。

    这次被推荐到瑞典文学院来参加文学奖角逐的优秀作家为数不少,我们对他们一一作了严密的审核;这些候选人在世界范围内皆有不同程度的声誉,在世界文坛上所占的地位也旗鼓相当。我们全面考虑了各种观点,几经斟酌才确定了这次优先得奖的人选:法兰西学院的诗人、哲学家苏利—普吕多姆有幸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获得者。

    苏利—普吕多姆出生于1839年3月16日,早在1865年,他的非凡的诗才便在第一部作品集《节日与诗》中初露锋芒,接着他又推出许多其他诗集,还有一些关于哲学和美学方面的论著。如果说许多诗人的想像力是外视的,即反映生活和我们周围的世界,那么苏利—普吕多姆的特点却是在纤细敏感中显示出内省的实质,他的诗很少涉及意象和外在的情况,即便个别诗中有这类描写,其作用也只不过作为反映诗人沉思的一面镜子。心灵深处对爱的渴求、无法驱散的疑虑和伤感,成为他作品中常见的主题。这些作品形式完美、措词严谨,并富有一种精雕细琢的美感。他的诗色调丰赡华丽,对音韵旋律不十分注重,但在他所创造的形式中,却使感情与意念的表达更能伸缩自如。他的整个心灵在这些诗中展露无遗,他娓娓而叙,柔顺而不流于伤感,那种高贵、深邃的沉思和无法抑制的哀怨深深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忧郁的气息使人人为之感染。

    优雅精致的辞藻,完美无瑕的表现艺术,苏利—普吕多姆正是通过他的诗作中所具有的这种特殊魅力使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大诗人,他的一些不朽之作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瑰宝。他那些玲珑剔透的抒情诗篇充满了感情和冥思,呈现出一种高贵和尊严,更难能可贵的是那种丰富细腻的情感与优雅精致的文体完美地融为一体,使之独具魅力。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们对这些诗的兴趣远远地超过他的那些教诲诗和玄理诗。

    在最后下结论之前,我们有必要强调指出苏利—普吕多姆的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他时常在自己的诗作中充分地显示出善于质疑和思考的心灵;他能从道德的范畴、良知的呼唤以及高尚的、责无旁贷的义务中发现人类超乎自然的命运。除此之外,在过去的年代里他没有发现其他什么,在未来的岁月中他似乎也不再知道别的什么。苏利—普吕多姆的创作思想体现了诺贝尔先生在文学中所期望的那种理想主义倾向,就这点来看,他比大部分作家更高一筹,文学院的评委们也确信他正是实践了诺贝尔先生的心愿,因此在第一次颁奖之际,我们特别从众多的名家之中推举出苏利—普吕多姆为本届文学奖的获得者。

    普吕多姆已欣然同意接受这份荣誉,遗憾的是由于健康原因使他未能参加今天的颁奖仪式,我们特此恭请在场的法国公使代为领奖,并以瑞典文学院的名义将此奖金转达给他。

相似回答